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绿色与数字化转型的双轮发展(文末附 2022 GSF Summit 完整小组讨论主题)

绿色与数字化转型的双轮发展(文末附 2022 GSF Summit 完整小组讨论主题)

作者头像
ThoughtWorks
发布2022-05-31 17:40:19
7310
发布2022-05-31 17:40:19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ThoughtWorksThoughtWorks

当我们谈到“绿色”与“数字化”的协同发展议题时,其实这其中包含两个不同的问题 。第一,从技术角度思考,意味着在绿色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创新,达到转型目标;第二,从业务角度思考,如何将“绿色”融入企业的数字化战略。本文将从第二个视角拆解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所处的三个不同阶段,探索企业在三个阶段所面临的挑战,进一步讨论企业如何将数字化的思考融入不同的“绿色”发展阶段。

我一直深度参与了Thoughtworks制定科学碳目标的过程,并且在近两年有机会与来自不同行业的国内外客户、ESG专家、环保组织以及研究机构进行了大量关于双碳的探讨。总体来说,发达国家已经历了碳达峰,渡过了工业化的高峰期,常规的污染问题已基本解决,整体生态环境比较好,所以企业的绿色转型以各行业减排为主;中国虽然承诺了3060目标,但除了需要回应减排问题,更需要同时进行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中国企业的转型需要平衡更多因素。

从企业实践来说,欧美企业的思考和行动更早,目前正在追求全面的零碳1 或者负碳2 目标;近两年来,虽然看到了很多国内头部企业加速前进,但也看到了更多企业的举步维艰。因为承诺双碳就像企业需要推行每项新的组织变革,除内外部充满诸多的不确定性阻碍外,外部环境也带来了更多挑战。比如,中国的碳中和相关政策正在逐步完善、市场对于低碳类产品没有形成强势需求、低碳技术的不成熟以及走在减排前列的其他企业最佳实践的可复用性低等等,一系列的因素都阻碍了更多企业推进低碳发展。但是,从国内外企业推进的路径和经验来看,我们仍然能看到一些有迹可循的办法——不同行业的企业在减排和绿色转型中大致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虽然有不同的挑战,但每个阶段中更有将数字化思考融入其中并实现减排目标的机会。以下,会对三个阶段的特点、阻碍以及对应的数字化解决办法做整体的梳理,并期望对不同企业在不同阶段推进碳中和目标带来更多启发。

  • 阶段1: 思考如何承诺和制定减排计划,以及如何将碳排数据融入企业数字化管理的一部分
  • 阶段2: 关注减排与业务增长并行发展,组织在运营变革的基础上思考绿色作为基础的业务创新 
  • 阶段3: 设定更高的环境承诺,继续引领并赋能跨行业的绿色改造 

混沌与复杂 - 筹备、蓄势期 (阶段1)

无论出于政策响应、同侪竞争还是企业的主动诉求,很多国内企业准备踏上减排的信念通常是自上而下的,且来自最高管理层。企业在这个阶段可能会遇到最高管理层难以调动中层和一般员工积极性、组织上下对双碳的理解不一致;企业碳排相关数据场景多、过于分散、没有统一格式等,企业需要承担数据搜集、清洗的“阵痛”;直接采购一套碳排管理软件有可能在原有的运营流程中增加负担,降低运营效率。这些显性的障碍或是隐性的成本难免会打击企业迈进碳中和的第一步。

以上的混沌也许是一个必须阶段,碳中和筹备期的企业需要建立上下一致的认同,需要思考如何将碳数据资产内嵌到已有的数字化流程和设计中,以下三项适用于起步阶段的所有企业:

  • 碳数据排查:对企业全生产和运营范围内的碳排(即范围1,范围2和范围3的排放)进行全盘摸底。但是,从国内报告披露来看,能做到企业明确自身在范围1,范围2和范围3的碳排的数量凤毛麟角。
  • 聚焦高碳场景:针对高能耗场景,综合运用大数据、IoT、和智能技术(e.g. 预测性分析,根因挖掘,动态优化,数字孪生)通过对设备和流程的优化,最大限度增强设备使用效能,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 组织职能和架构:有专职、专人或团队负责减排工作。例如,Thoughtworks于2020年设置全球可持续负责人职位,协助全球不同国家的转型负责人推进当地减排;腾讯在2021年进行战略升级后成立了SSV部门,SSV承担了企业实现碳中和的战略制定和推进落地。

聚焦高碳场景,Thoughtworks绘制的某企业的碳排场景图

危与机并存 - 完成目标设定 (阶段2.1)

国内进入阶段2.1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企业仍然屈指可数,多为行业头部企业。前面提到的企业内部多重障碍以及艰难的决策过程在每个企业都会发生,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保持决心先行,并在后续推进中持续保持目标回顾和优化。一旦目标初具雏形后,企业会进入到一个“危主内,机主外”的状态,即“危”来自于企业自身绿色转型的诉求,“机”来自于更多外部绿色产业的协同创新:

“危”主内

实施碳中和计划往往需要高昂的成本,但是其回报价值在短期内较难兑现或量化。这个时候会面临不同的“危局“ ——保证企业盈利增长的情况下还需减排,如何平衡投入产出比?如何制定不同范围的更加清晰的减排路径?内部需要打造“低碳”文化,但是追踪个体的效果却难以量化,怎么办?——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三个工具来解决:

  • 碳排计算自动化:碳排放数据量大且计算的繁杂性会消耗大量人力,碳排放自动计算工具能大幅提升效率。例如,Thoughtworks开发的自动化工具帮助我们计算电力的工作效率由去年2周时间提升到两天内完成。
  • 智能决策:不同行业的核心减排目标和场景不同,通过对不同的碳排场景进行建模,了解不同减排方式对和减排策略对运营的影响。基于历史运营数据和营收预测,通过调整不同的目标时间和减排策略组合,为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做重要支持。
  • 数据可视化:通过可视化企业、团队甚至员工个体的碳排数据,帮助企业及时了解不同场景下的碳排趋势,培育并实现全员参与低碳行动中。

智能决策—不同SAFs购买策略对差旅减排成本的影响预测(Thoughtworks碳排场景)

“机”主外

企业在绿色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中可以持续找到绿色机会和增长点。无论是投资绿色科技和绿色产业,还是结合业务进行新的整合和创新,行业领头羊们仍然以先发优势引领进程:

  • 联想:联想通过工业互联网,远程感知能源企业的设备运行状态;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运营状态,打造了一套预测性维护方案,并为中石化、国电、东风等近200个大型企业提供智能化转型服务。
  • 华为:NetEngine系列路由器助力北京联通每年省电 200万度,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900 余吨;推出Power Turbo, 达到其全网5G每年节能达到1000万度。
  • 谷歌:联合Deep Mind通过机器学习,对数据中心冷却系统进行优化(可节省30%的能源),进一步将该技术开发为工业调控平台,帮助其他企业进行建筑节能。

价值共享 - 优化和强化运营 (阶段2.2)

疫情加速了全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技术成为帮助传统行业摆脱线下物理局限,节省更多办公场地的“好朋友”。相比汽车、消费等行业多来自范围1和2,因为科技行业(非互联网行业)的碳排多来自范围33 ,即价值链和公司运营的碳排,减排的难度源于上下游产业协同。国外科技行业更早进行全面的碳排精细化管理,也在这个阶段积累了更多经验:

  • 供应商管理:苹果为供应商提供实施能效改进的成本收益分析,通过记录运营业务活动,并获得整个运营的实时碳排放量,以满足监管和公共报告要求;微软使用Power BI构建审计管理系统,更新供应商行为准则,并要求其披露碳排放数据。
  • 公司运营优化与治理:微软从2012年开始针对内部不同部门征集碳税,鼓励不同部门承担其环境的财务责任;更多的企业开始开发员工的碳积分系统,鼓励员工在个体行为进行减排行动。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追求更高目标 (阶段3)

虽然实现碳中和知易行难,但是实现碳中和却远远不是企业气候行动的终点。一些具备“绿色基因”的行业早已开始追求高的目标——实现零碳或是负碳排放;因为国家发展阶段不同,一些追求更高目标且提早进入阶段3的企业或者更早实现了碳中和,或者更早制定了企业对于环境变化的气候承诺: 

  • 科技行业中,微软作为推进气候承诺中较为激进的科技企业,承诺在2030实现全供应链负碳排放,并在2050年移除全供应链历史碳排;谷歌预计在2030年实现全球实时净零碳排运营; 
  • 咨询行业例如MBB、四大、全球头部IT咨询公司也均在近两年陆续发布了2030的零碳承诺;
  • 生物制药行业,AstraZeneca宣布2030年实现全产业链的负排放 

为避免更多的环境灾害,在不断加剧气候变暖面前,碳中和永远不是终点,企业更多减排并达到负排放(去除二氧化碳的净效果),才有可能加快实现全球控温低于1.5摄氏度的气候目标。

观察与反思

受国内政策影响的八大行业中——能源、钢铁、制造业、电力等都面临政策和落地压力,央企率先发布了碳中和目标;互联网企业规划了碳中和目标;企业在虽然在不同阶段都在积极践行碳中和目标,这其中仍有不少疑问:

Thoughtworks作为绿色软件基金会的创始成员,与其他成员共同致力于将可持续作为软件工程的核心

软件作为产品的减排实践未形成共识

《迈向碳中和》报告显示,随着全球ICT产业的迅速发展,温室气体排放占比将会从2007年的1%~1.6%,增长到2040年的14%以上。所以软件在未来所承担的碳中和使命不容回避,虽然绿色软件基金会4 从2020年成立至今,已经推动了包括软件碳排强度计算等工具的开发,但距离全球达成行业共识尚需时间。

过度依赖植树造林、碳抵消或绿电采购等取巧方式 

比如,企业利用森林碳汇等方式承诺碳中和目标本身就具有很多漏洞。首先,自然生态对碳的储存不具备永久性;其次,没有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很难实现气候的正收益,而且还会带来气候损害。企业只有在不断实现自身减排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才是零碳战略的核心。

“无法减排部分”的定义并不统一

如何定义“无法减排的部分”是判断企业是否致力于碳中和雄心的准绳。大多企业要么很难定义出自己“无法减排的部分”,要么直接通过金融投资(绿色基金、新能源企业投资)作为碳补偿手段,尤其对于能源行业来说,不减少石化能源生产而加大转向新能源业,难免显得避重就轻。

最后,双碳的提出体现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内在要求,每个行业和企业都不能独善其身。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思考如何将数字化转型战略与减排的精细化管理协同发展,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不同阶段充分利用技术等都是企业需要突破的重重关卡;对于技术和互联网行业来说,如何借助数字化优势赋能上下游,形成整条价值链的可持续共赢等更是未来的引领其他行业的重要课题。


  1. 零碳:也叫净零,也就是说所产生的碳排无限接近零值。↩
  2. 负碳: 生产运营产生的碳排低于通过植树造林或者碳捕捉技术等所消除的碳。↩
  3. 范围1,范围2,范围3: 范围1指企业的直接排放,如燃料,企业自有车辆和建筑的排放;范围2指外购电力的间接排放;范围3包括外购商品、上下游产业链以及废弃物等更范围更广的碳排)↩
  4. 绿色软件基金会:致力于构建和创建绿色软件,改变科技行业的软件文化。作为Linux基金会的一部分,由微软、Github、Thoughtworks等共同发起。↩

大会推荐

2022年6月16日,绿色软件基金会中国峰会首次举办,诚邀各位有社会责任感的IT工作者,与绿色和平组织实践者们、Thoghtworks的技术专家们探讨软件行业的碳减路径及实践!

目前小组讨论环节主题完整公布,欢迎感兴趣的你扫码预约免费参与席位!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2-05-30,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ThoughtWorks洞见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危”主内
  • “机”主外
  • 软件作为产品的减排实践未形成共识
  • 过度依赖植树造林、碳抵消或绿电采购等取巧方式 
  • “无法减排部分”的定义并不统一
相关产品与服务
企业推
企业推为线下企业提供一站式营销产品方案。以门店维度,帮助企业构建公域获客到私域运营的闭环,满足低成本、易操作、高转化的获客引流诉求,助力线下企业数字化升级。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