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你认知世界的样子。比起学习新知识,改变思维方式更重要。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慨,就要从飞行汽车能不能普及这件事说起。
我是在今年初看了《未来呼啸而来》这本书,发现飞行汽车居然快能商业化使用了。而且到2030年,就能在大城市普及。
到2019年年中,至少有25家不同的飞行汽车公司获得了总额超过10亿美元的投资。目前有十几辆飞行汽车正在试飞,另有十几辆则分别处于从计划到原型机的各个阶段。 空中飞行汽车,2021 年将会出现第一个实现商业化的飞行汽车,叫 Terrafugia TF-X,售价 28 万美元起。它是插电式混合动力,全自动飞行,只在紧急状态下可以手控或者遥控。 Uber也宣布,2023年开始会在达拉斯和洛杉矶全面实现空中出行。 Uber 计划,到 2027 年,你打飞行汽车就和今天打滴滴一样方便。到 2030 年,飞行汽车将会成为城市中主要的交通方式。 飞行汽车如果普及,其带来的变化,比你想象的要大。为什么能实现呢,当时书中给出的理由是,由于技术融合,我们解决了三个关键问题:不够安全、噪声大、价格贵。细节就不说了,不是专业人士也看不懂。
当时看完后,觉得很兴奋。因为如果能实现,将会有很多行业都跟着被改变,以至于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但最近在《卓克·科技参考》看到一篇文章,说空中汽车的普及根本不可能。除非出现奇迹。反驳观点如下:
一、对解决交通拥堵的反驳
现在的交通拥堵是因为车多了,如果普及飞行汽车,那飞行汽车的拥堵问题会比汽车拥堵更严重。所以最多跟汽车交通进行互补。
二、对乘坐成本会快速下降的反驳
飞行汽车的乘坐成本要到2040年后才会略低于今天传统的燃油出行成本,降低至0.3美元/公里。但其忽略了纯电动汽车的价格,如果普及价格下降会比飞行汽车低得更多。这样看的话,飞行汽车的成本优势就没有了。
三,对打造空管系统的反驳
如果要普及,其安全性一定能低于商用客机的。也就是要达到每百万飞行小时0.3-0.4起事故。而在FAA的统计中,直升飞机每百万飞行小时的事故数在30-60起之间。安全标准要提升100倍,而这几乎不可能。因为飞行汽车本来就飞行在更加危险的高度上,它的飞行高度更低,于是干扰更多,而且起飞、降落更加频繁。
四、对技术融合的反驳
飞行汽车的技术融合的实质是什么呢?它相当于是把机器学习、新能源、新式传感器、高性能芯片、新材料等都集于一身,然后再继续等待20年的发展后,才有可能接近今天传统的出行方式的综合水准。这就很悬了!
双方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一个是说我能解决,一个说的是你凭什么解决。
而我在看到反驳文章之前,从来没想过飞行汽车如果要实现普及,那些隐藏的假设前提是否都能成立?实际上很多假设都不一定成立。比如,在成本上,确实能降低价格,但这只是对比现在的燃油车,如果和同时代的电动汽车来比较,价格上就完全没有优势了。
这次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多角度看问题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这种情况很常见,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商业模式,在逻辑上看好像都成立。但动态看,好像又差点什么。飞行汽车是一个很好的案例。静态看,每一条推论都是基于当下的客观事实推导出来的,综合起来就得出了一个美好的结论。但我们忽略反方向的抑制因素。遇事多问几个,”这是真的吗?“、”这里面的假设真的成立吗?“
至于飞行汽车能不能普及?我觉得从短期看,飞行汽车没办法普及。但可以作为汽车的互补,给有需求愿意付更高价的商务人士多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