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向多方协同与技术管理要效率!高校数字化的跃升之道

向多方协同与技术管理要效率!高校数字化的跃升之道

作者头像
TVP官方团队
发布2022-09-03 09:58:05
5880
发布2022-09-03 09:58:05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腾讯云TVP腾讯云TVP

导语 | 高校面临着加快转型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质量的重要任务。信息化作为新型生产力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学校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但如何高效推进信息化工作成为很多高校信息部门面临的难题。本期我们邀请了中南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腾讯云 TVP 行业大使张淼老师,为我们分享中南民族大学信息化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作者简介

张淼,中南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腾讯云 TVP 行业大使。长期从事校园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工作,带领团队在 SDN、网络安全等行业竞赛中多次获奖。

一、高校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一,高校信息化协同发展涉及政府行政部门、学校决策层、职能部门及教学院系、校内外师生、家长和企业等主体,既获得了方方面面的关注和推动,也受限于固有复杂性、依赖性的制约。如何充分发挥参与主体的作用,解决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成为高校信息化规划和建设部门的重大挑战。

第二,随着电子政务的大力推行,互联网服务的普及,社会其他行业信息化服务水平普遍高于高校信息化服务水平。高校师生长期使用互联网各类服务,对信息化建设的用户体验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伴随云计算、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快速发展,新信息基础设施也面临升级,如何实现新兴技术与学校应用相结合,为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四,外部环境复杂多变,面对疫情特殊时期的各类应用场景,信息化如何为学校和社会排忧解难,快速响应并满足需求,则是信息化部门遇到的另一挑战。

二、高校信息化的实践思路

坚持“大平台+中系统+微服务”

实现长期与短期目标兼顾

中南民族大学信息化工作自“十二五”以来始终坚持“大平台+中系统+微服务”的建设理念,与 2021 年 3 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中“要求优化信息系统供给模式,鼓励通用业务服务平台实现低成本、短周期、高质量的管理信息化应用,探索以应用服务替代建设信息系统”的指导思想高度吻合。

大平台建设是我们信息化长期发展的基石,我们坚持校内数字基座底层能力与云端通用服务结合,强调开放、稳定、安全、可持续、万物互联,为管理系统和微服务提供公共能力,如身份认证、权限分配、消息提醒、快速审批,实现应用与平台的深度融合,让师生使用服务的体验更优、提升服务办理效率;在服务建设上,我校始终坚持采购成熟稳定产品与个性化需求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学校自身管理,在信息化工作中继续助力部门管理效率提升和师生服务体验;学校信息化建设部门始终贯彻“保障是基础、服务是能力、创新是发展”的工作理念,我们认为学校每个信息化项目,都是离师生“最近的实践基地”;基地中培养的每个学生,都是智慧校园“最好的建设者”。

在个性化服务及微服务建设上基于开放大平台及通用平台能力,为学校信息管理及软件开发类人才培养提供实训基地、课程指导及信息化实操项目,包括产业最新的行业趋势及知识体系,为师生提供“行业前沿知识”,甚至包括产业前沿的产品开发,确保在校“所学”到企业“皆能所用”,利用大学生竞赛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从而提升就业质量,最终实现智慧校园有效结合。

定位共性与个性需求

在需求与效率间寻找平衡点

普通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五大职能,信息化工作同样要服务于学校各项职能。来自教学科研服务、管理效率、师生体验、领导决策等各维度的需求繁多,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效率。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只有 18 人,要承担全校信息安全、网络基础服务保障、全校数据中心保障、全校师生一卡通服务保障、多媒体教室和智慧教室服务保障、教学资源制作和全校信息化统筹工作等,这对我们人员专业性及工作边界提出了极大挑战。

在遵循大平台+中系统+微服务的建设思路下,我们深入到部处及业务部门,挖掘共性需求,主动思考,主动服务。并积极到兄弟院校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先进企业共创,学习产品与服务设计理念。

最终总结出我们对信息化诉求建设原则:

  • 通过与大型企业合作、政府大数据部门合作,与更专业的企业合作,让优质产品和服务优先服务于更多人和更多时间;
  • 通过流程拉通部门业务,消除冲突,一数一源,公共能力平台来承担,减少重复造轮子;
  • 通过应用建设提升数据质量,减少数据治理;
  • 采购标准化服务和云服务等。

鉴于智慧校园建设系统性和复杂性,而“中台”作为学校业务管理融合的枢纽,毋庸置疑我们需要抓住这把破局的关键“钥匙”。目前数字校园公认的“三大平台”已经远远不能支持上层应用敏捷性、规模化创新的需求,面向业务融合拥有共享能力的“业务中台”正成为智慧校园未来发展的重点。因此我们与腾讯云合作,利用【一网通办业务中台】,以“一事一门一平台”为核心,充分利用低代码管理平台、集成服务平台、运营展示平台以及云组件平台(场景服务、文档协同),满足我们学校管理的共享需求、专业化组装业务需求。正是由于高可用、高稳定、基于容器的专项服务能力,才使得我们的上层应用和服务可以交叉复用。

此外,学校科研发展需要超算能力,我们在面对几个学院这类需求的时候,充分调研兄弟院校的超算中心建设投资和使用回报等,并与我们学院充分讨论使用计算资源要求、使用频率等等,最终我们选择了采购云端服务+统筹统建的方式,既满足了学院超算的需求,又节省了投入开支,也节省了运维管理的人员投入。

疫情期间访客入校是个大难题,访客入校由受访者向访客提供预约二维码,访客填写个人身份信息,提交后自动与武汉战疫核验湖北健康码,状态正常自动推送给审批人审批,极大简化了门卫核验工作量,减轻了受访者负担,审核通过后,访客信息实时同步到门禁系统,所提交的车牌号自动推送到机动车门禁系统,按审核的出入校时间下发车辆授权到各个校门,缩短了机动车在校门排队等候核验的时间。人际接触的众多工作在线上办理的同时也精简优化了流程,提升了各方的工作效率。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根据学校对疫情防控的总体规划及要求,与腾讯云 RayData 大数据可视化系统联合打造了【智慧校园师生健康安全管理平台】,实现多端多源数据联合呈现,辅助学校高效管理师生的健康安全。平台通过对接国家疫情数据、学校总体概览数据及物联设备数据,集中展示学校对疫情的防控状态及当前校园的防疫形势,形成可视化的“一张图”,实现学院管理“一键知全局”,为学校运行监测、快速处置、指挥协同提供数据支持。

破解创新与利旧难题

实现价值创新

学校信息化发展受国家总体规划、学校发展规划、信息技术发展、疫情等多因素共同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做好顶层设计规划,长期发展与短期建设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将来可以利旧,保护过去的信息化投资和建设价值,通过创新产生新的价值。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教学组织保障工作发生的很大的变化,我们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号召,充分利用国家平台资源、校内平台教学资源,快速组织线上教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这项工作我们只能利旧,利用过去多媒体教室等建设基础,配以简单信息技术改造,完成了 200 多间教室线上线下同步教学的技术实现,并给予全校教师技术支持保障工作,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成功应对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停教、停学危机,掀起了一场“学习革命”。教师使用混合式教学比例较疫情前大幅提升,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理念、技术、标准、方法、评价等在内的教育新方案。

多方联合组织创新

始终以师生为中心

2016 年 4 月 19 日,习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曾指出“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高校信息化从业者必须贯彻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归根结底,体现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今年年初,在教育部举行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暨教育信息化首场辅导报告会上,怀进鹏部长强调,教育系统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有基础、有能力、有优势,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要牢牢把握“方法重于技术、组织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的工作理念,按照“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示范引领、安全运行”的工作要求和思路一体化推进建设与应用。

疫情期间,我们就联合校内多个部门为师生提供了不一样的服务,我们的师生幸福感和获得感满满。研究生报名考试期间,我们通过报名系统与师生健康平台,提前快速识别出报名学生中健康码异常的人员,并联合研究生院、校医院等为该类学生提前做好独立考场安排,保障他们都能顺利参加考试,避免学生到现场识别身份和健康码异常影响正常考试,该项服务得到了区教育局的认同,并在其他兄弟院校推广。

上述操作简单直观,既方便了校医院统计每日疫苗调配数量,也避免师生无预约的长时间排队,按预约时间即到即接种,在改善接种体验的同时,还能提高师生接种意愿。这便捷体验的背后正是来源于大平台数据共享与应用快速开发平台的技术支撑,快速上线新任务体现了响应业务需求,解决痛点问题,也正是贯彻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响应怀部长的讲话精神。

三、对高校信息化转型发展

的展望与规划

当前,我们正处“十四五”开局之初,高等学校面临新一轮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也有越来越多优秀的数字化产品在其中发挥作用,腾讯云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我们注意到它协助了不少兄弟学校的校园管理与数字化建设,未来,我们也会与更多专业的数字化产品合作,继续加大投入创新力度,从以下各方面进行做好准备:

第一,坚持充分利用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打造云网融合以及 5G 专网和 F5G 等新型信息基础实施和运营支撑体系,以创新、融合架构助力学校数字化转型,推动生活服务、教学科研各项工作全面数字化、智能化,为我校发展和师生服务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持续扩大信息化覆盖业务范围,十四五期间将依托我校“大平台”的快速开发能力来满足校级、部门管理及师生的服务需求;

第三,随着管理及师生服务线上化进程加速,我们将数据更大程度地开放共享,提高服务办理效率,通过移动化、智能化实现“服务找人”,提升服务体验;

第四,过去十多年,通过应用建设和师生的持续使用,我校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这是学校的重要资产,我们将推动数据资产建设,通过持续挖掘数据价值为学校的人才发展、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安全防控等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第五,网络与信息安全未来仍然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我们将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政策指导原则,建设安全、可信的信息安全体系,为师生服务和数据开放提供安全保障;

第六,学校信息化发展需要企业支持,我们将更加开放,扩大与企业合作,引入优质企业理念、产品、服务,并通过共创方式,满足我校特色需求,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未来,我们将始终秉承“保障是基础、服务是能力、创新是发展”的工作理念,努力为我校建设国内一流、人民满意的现代化高水平大学做好支撑和保障。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2-06-30,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腾讯云TVP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大数据可视交互系统
RayData 是基于独有的渲染技术,结合云计算、AI、IoT,将大规模多样化的数据融合呈现,实现云数据实时可视化、场景化以及交互的管理方式,从而节省管理成本,提升数据辅助决策的效率。多年来丰富的大型项目交付经验辅以行业卓越的生态能力,使得 RayData 拥有远超行业水准的产品服务。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