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静态路由:让你的网络像个“老司机”一样稳定

静态路由:让你的网络像个“老司机”一样稳定

作者头像
网络工程师笔记
发布2024-04-01 18:02:35
1670
发布2024-04-01 18:02:35
举报

什么是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路由规则,它不会改变。静态路由会告诉路由器如何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

静态路由实验案例

如下图:

PC1的IP地址是192.168.1.254/24,网关是192.168.1.1/24;PC2的IP地址是192.168.2.254/24,网关是192.168.2.1/24;

假设路由器R1和R2上面没有配置路由协议,此时PC1和PC2是无法通信的。

因为PC1去往PC2时,R1收到目的IP是PC2的报文,查找路由表没有去往PC2的路由条目,那么此时数据包就会被丢弃。

那么如果想要让PC1和PC2能够通信,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呢?静态路由,没错,就是在R1上面加一条去往PC2的静态路由,下一跳指向R2就好了;

同理,R2上也需要加一条去往PC1的静态路由;

那么此时PC1和PC2就可以通信了。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基本上也了解了啥是静态路由,如何配置静态路由。

注意: 1、手工配置静态路由的方式是直接的,可控性最高,配置也最简单。 2、在小型的网络中,全网静态路由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一个大型网络中,如果纯用静态路由,工作量就非常大了 3、静态路由无法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的变更做出动态调整,因此,在大规模网络中,我们往往采用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协议的方式来完成路由的部署。

缺省路由

缺省路由:又叫默认路由,它的网络地址和掩码都是全0,可匹配任意目的网络前缀。它是比较特殊的静态路由

这么一说可能有人不太懂,下面我们来看个例子。

如下图:PC1需要和PC2、PC3、PC4通信,就R1而言,那么就需要有去往PC2、PC3、PC4的路由。

如果采用静态路由的方式为R1添加路由,三个目的网络就需要配置三条静态路由。

因此从网络设计及优化的角度,我们往往在保证网络路由可达性的同时,尽量减少路由器路由表的条目数量。

在这个环境中,由于R1仅有一条出口线路,因此我们可以在R1上配置一条默认路由(Default route),下一跳为R2,如此即可在保证R1到R2后方三个网络可达的同时,路由条目达到最简。

具体的配置如下:

[R1] 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10.1.12.2

或者简写成:

[R1] Ip route-static 0.0.0.0 0 10.1.12.2

注意: 默认路由的使用非常广泛。通常用于一个网络的出口设备上,例如出口路由器或出口防火墙;

浮动静态路由

浮动静态路由:我们知道静态路由的协议优先级是60,那么如果有两条去往同一目的的静态路由,但是他们的协议优先级不一样,那么优先级比较小的那个路由就不会被优选到路由表中,这条路由就是浮动静态路由。(备份路由)

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看下:

在上图中,对于R1及其下挂的网络而言,要去往192.168.2.0/24网络,通过R2及R3都可达。那么如果在R1上,分别配置静态路由:

[R1] ip route-static 192.168.2.0 24 10.1.12.2

[R1] ip route-static 192.168.2.0 24 10.1.13.2

这两条路由都是去往同一个目的地,但分别采用不同的下一跳IP地址,同时这两条路由具备相同的优先级,因此这两条去往 192.168.2.0/24的路由被同时加入到R1的路由表 。这两条路由就是等价路由

如果我们希望PC1去往PC2优先走R2,R1到R2的链路有问题时再走R3,那么可以在R1配置静态路由:

[R1] ip route-static 192.168.2.0 24 10.1.12.2

[R1] ip route-static 192.168.2.0 24 10.1.13.2 preference 80

上述配置中,我们为R1添加了两条静态路由,目的网络都是192.168.2.0/24,下一跳分别为10.1.12.2及10.1.13.2,下一跳为R2的静态路由并没有设置优先级,因此该条路由的优先级为默认的60,另一条静态路由使用preference关键字指定了优先级80。

这样一来,经过优先级比较,优先级值更小的路由将被优选,并放进路由表作为数据转发的依据,另一条优先级为80的路由,则“潜藏”起来,并不出现在路由表中。那么这条路由就是浮动静态路由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4-03-26,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网络工程师笔记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