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被百度严格拷打 62 分钟,汗流浃背!

被百度严格拷打 62 分钟,汗流浃背!

作者头像
小林coding
发布2024-08-06 10:54:04
1640
发布2024-08-06 10:54:04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小林coding
大家好,我是小林。

百度秋招提前批了已经开展 1 个月了,面试是 3 轮技术面 + 1 轮HR 面,已经有不少同学跟我反馈,已经面完百度三面了。

所有面试流程走完之后,就会进入池子里,按照去年的情况,等 9-10 月份会统一发放 offer,并且开奖薪资。

那么今天就给大家看看百度提前批Java后端的面经,给大家感受一下面试风格和难度。

因为是第一面没有问项目和实习,全程都是八股拷打, 考察还是比较全面性的, 从 Java、MySQL、Redis、操作系统、网络、数据结构、算法这几个方向拷打,足足拷打了 30+ 个面试题,汗流浃背了。

不愧是大厂的面试,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这一场下来,得面 1 个小时+了。

我也把题目给大家做了解析,大家觉得难度如何?

Java

什么时候用 == ,什么时候用 equals ?

  • 对于基本数据类型 == 号只是比较值是否相同(因为基本数据类型都有自己的内存,不可能相等)
  • 对于引用类型,== 比较的是两个指向的虚地址是不是相同(在堆中的位置)
  • Equals在没有重写的前提下也是比较内存地址,String类中,因为重写了Equals,所以比较的是值,实际中可以自己重写equals方法来比较值。

深拷贝和浅拷贝区别是什么?

  • 浅拷贝是指只复制对象本身和其内部的值类型字段,但不会复制对象内部的引用类型字段。换句话说,浅拷贝只是创建一个新的对象,然后将原对象的字段值复制到新对象中,但如果原对象内部有引用类型的字段,只是将引用复制到新对象中,两个对象指向的是同一个引用对象。
  • 深拷贝是指在复制对象的同时,将对象内部的所有引用类型字段的内容也复制一份,而不是共享引用。换句话说,深拷贝会递归复制对象内部所有引用类型的字段,生成一个全新的对象以及其内部的所有对象。

如何实现两个对象的复制?

  • 使用 **clone()** 方法:Java提供了Cloneable接口和Object类中的clone()方法,可以实现对象的浅拷贝或深拷贝。钱拷贝只复制对象的基本类型和引用类型的地址(不复制对象本身),深拷贝递归复制对象及其引用类型的对象。
  • 使用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序列化是将对象转换为字节流的过程,反序列化是将字节流转换回对象的过程。通过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可以实现对象的深拷贝。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实现了Serializable接口的对象

string 、stringbuilder 和 stringbuffer 区别是什么?

区别:

  • String 是 Java 中基础且重要的类,被声明为 final class,是不可变字符串。因为它的不可变性,所以拼接字符串时候会产生很多无用的中间对象,如果频繁的进行这样的操作对性能有所影响。
  • StringBuffer 就是为了解决大量拼接字符串时产生很多中间对象问题而提供的一个类。它提供了 append 和 add 方法,可以将字符串添加到已有序列的末尾或指定位置,它的本质是一个线程安全的可修改的字符序列。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字符串拼接操作不需要线程安全,所以 StringBuilder 登场了。
  • StringBuilder 是 JDK1.5 发布的,它和 StringBuffer 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就是去掉了保证线程安全的那部分,减少了开销。

线程安全:

  • StringBuffer:线程安全
  • StringBuilder:线程不安全

速度:

  • 一般情况下,速度从快到慢为 StringBuilder > StringBuffer > String,当然这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使用场景:

  • 操作少量的数据使用 String。
  • 单线程操作大量数据使用 StringBuilder。
  • 多线程操作大量数据使用 StringBuffer。

final 修饰的类、变量、方法是否可以改变或继承?

final 修饰的类不能被继承。final 修饰的方法不能被子类重写。final 修饰的变量(成员变量或局部变量)即成为常量,只能赋值一次。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区别是什么?

ArrayList和LinkedList都是Java中常见的集合类,它们都实现了List接口。

  • 底层数据结构不同:ArrayList使用数组实现,通过索引进行快速访问元素。LinkedList使用链表实现,通过节点之间的指针进行元素的访问和操作。
  • 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效率不同:ArrayList在尾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效率较高,但在中间或开头的插入和删除操作效率较低,需要移动元素。LinkedList在任意位置的插入和删除操作效率都比较高,因为只需要调整节点之间的指针。
  • 随机访问的效率不同:ArrayList支持通过索引进行快速随机访问,时间复杂度为O(1)。LinkedList需要从头或尾开始遍历链表,时间复杂度为O(n)。
  • 空间占用:ArrayList在创建时需要分配一段连续的内存空间,因此会占用较大的空间。LinkedList每个节点只需要存储元素和指针,因此相对较小。
  • 使用场景:ArrayList适用于频繁随机访问和尾部的插入删除操作,而LinkedList适用于频繁的中间插入删除操作和不需要随机访问的场景。
  • 线程安全:这两个集合都不是线程安全的,Vector是线程安全的

hashmap 是否线程安全?什么可以实现线程安全?

hashmap不是线程安全的,hashmap在多线程会存在下面的问题:

  • JDK 1.7 HashMap 采用数组 + 链表的数据结构,多线程背景下,在数组扩容的时候,存在 Entry 链死循环和数据丢失问题。
  • JDK 1.8 HashMap 采用数组 + 链表 + 红黑二叉树的数据结构,优化了 1.7 中数组扩容的方案,解决了 Entry 链死循环和数据丢失问题。但是多线程背景下,put 方法存在数据覆盖的问题。

如果要保证线程安全,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保证:

  • 多线程环境可以使用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同步加锁的方式,还可以使用HashTable,但是同步的方式显然性能不达标,而ConurrentHashMap更适合高并发场景使用。
  • ConcurrentHashmap在JDK1.7和1.8的版本改动比较大,1.7使用Segment+HashEntry分段锁的方式实现,1.8则抛弃了Segment,改为使用CAS+synchronized+Node实现,同样也加入了红黑树,避免链表过长导致性能的问题。

hashmap 的原理介绍一下?

在 JDK 1.7 版本之前, HashMap 数据结构是数组和链表,HashMap通过哈希算法将元素的键(Key)映射到数组中的槽位(Bucket)。如果多个键映射到同一个槽位,它们会以链表的形式存储在同一个槽位上,因为链表的查询时间是O(n),所以冲突很严重,一个索引上的链表非常长,效率就很低了。

所以在 JDK 1.8 版本的时候做了优化,当一个链表的长度超过8的时候就转换数据结构,不再使用链表存储,而是使用红黑树,查找时使用红黑树,时间复杂度O(log n),可以提高查询性能,但是在数量较少时,即数量小于6时,会将红黑树转换回链表。

hashmap初始容量是多少?

默认情况下HashMap的容量是16。

16(2的幂)的好处是可以使用位运算(&)替代取模运算(%)来提升hash的效率。如果用户通过构造函数指定了一个数字作为容量,那么Hash会选择大于该数字的第一个2的幂作为容量。例如:new HashMap(3); 的容量是4。

《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中建议我们设置HashMap的初始化容量。HashMap有扩容机制,就是当达到扩容条件时会进行扩容。HashMap的扩容条件就是当HashMap中的元素个数(size)超过临界值(threshold)时就会自动扩容。如果我们没有设置初始容量大小,随着元素的不断增加,HashMap会发生多次扩容,而HashMap中的扩容机制决定了每次扩容都需要重建hash表,是非常影响性能的。

初始容量合理值:expectedSize / 0.75F + 1.0F,expectedSize 为需要储存的元素个数,哈希表的容量达到75%会自动扩容,因为加载因子是 0.75。

hashmap中的链表什么时候转红黑树?

在JDK8版本中,当一个链表的长度超过 8 的时候就转换数据结构,不再使用链表存储,而是使用红黑树,查找时使用红黑树,时间复杂度O(log n),可以提高查询性能,但是在数量较少时,即数量小于6时,会将红黑树转换回链表。

操作系统

进程间的通信方式有哪些?

Linux 内核提供了不少进程间通信的方式:

  • 管道
  • 消息队列
  • 共享内存
  • 信号
  • 信号量
  • socket

Linux 内核提供了不少进程间通信的方式,其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管道,管道分为「匿名管道」和「命名管道」。

匿名管道顾名思义,它没有名字标识,匿名管道是特殊文件只存在于内存,没有存在于文件系统中,shell 命令中的「|」竖线就是匿名管道,通信的数据是无格式的流并且大小受限,通信的方式是单向的,数据只能在一个方向上流动,如果要双向通信,需要创建两个管道,再来匿名管道是只能用于存在父子关系的进程间通信,匿名管道的生命周期随着进程创建而建立,随着进程终止而消失。

命名管道突破了匿名管道只能在亲缘关系进程间的通信限制,因为使用命名管道的前提,需要在文件系统创建一个类型为 p 的设备文件,那么毫无关系的进程就可以通过这个设备文件进行通信。另外,不管是匿名管道还是命名管道,进程写入的数据都是缓存在内核中,另一个进程读取数据时候自然也是从内核中获取,同时通信数据都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不支持 lseek 之类的文件定位操作。

Linux常用命令你知道哪些?

  • 文件相关(mv mkdir cd ls)
  • 进程相关( ps top netstate )
  • 权限相关(chmod chown useradd groupadd)
  • 网络相关(netstat ip addr)
  • 测试相关(测试网络连通性:ping 测试端口连通性:telnet)

网络

cookie与session区别是什么?

Cookie和Session都是Web开发中用于跟踪用户状态的技术,但它们在存储位置、数据容量、安全性以及生命周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 存储位置:Cookie的数据存储在客户端(通常是浏览器)。当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时,会自动附带Cookie中的数据。Session的数据存储在服务器端。服务器为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Session ID,这个ID通常通过Cookie或URL重写的方式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后续的请求会带上这个Session ID,服务器根据ID查找对应的Session数据。
  • 数据容量:单个Cookie的大小限制通常在4KB左右,而且大多数浏览器对每个域名的总Cookie数量也有限制。由于Session存储在服务器上,理论上不受数据大小的限制,主要受限于服务器的内存大小。
  • 安全性:Cookie相对不安全,因为数据存储在客户端,容易受到XSS(跨站脚本攻击)的威胁。不过,可以通过设置HttpOnly属性来防止JavaScript访问,减少XSS攻击的风险,但仍然可能受到CSRF(跨站请求伪造)的攻击。Session通常认为比Cookie更安全,因为敏感数据存储在服务器端。但仍然需要防范Session劫持(通过获取他人的Session ID)和会话固定攻击。
  • 生命周期:Cookie可以设置过期时间,过期后自动删除。也可以设置为会话Cookie,即浏览器关闭时自动删除。Session在默认情况下,当用户关闭浏览器时,Session结束。但服务器也可以设置Session的超时时间,超过这个时间未活动,Session也会失效。
  • 性能:使用Cookie时,因为数据随每个请求发送到服务器,可能会影响网络传输效率,尤其是在Cookie数据较大时。使用Session时,因为数据存储在服务器端,每次请求都需要查询服务器上的Session数据,这可能会增加服务器的负载,特别是在高并发场景下。

数据结构与算法

常见的排序算法说一下?也说一下各个时间复杂度?

  • 冒泡排序:通过相邻元素的比较和交换,每次将最大(或最小)的元素逐步“冒泡”到最后(或最前)。时间复杂度:最好情况下O(n),最坏情况下O(n^2),平均情况下O(n^2)。,空间复杂度:O(1)。
  • 插入排序:将待排序元素逐个插入到已排序序列的合适位置,形成有序序列。时间复杂度:最好情况下O(n),最坏情况下O(n^2),平均情况下O(n^2),空间复杂度:O(1)。
  •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通过不断选择未排序部分的最小(或最大)元素,并将其放置在已排序部分的末尾(或开头)。时间复杂度:最好情况下O(n^2),最坏情况下O(n^2),平均情况下O(n^2),空间复杂度:O(1)。
  • 快速排序(Quick Sort):通过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数组划分为两个子数组,使得左子数组的元素都小于(或等于)基准元素,右子数组的元素都大于(或等于)基准元素,然后对子数组进行递归排序。时间复杂度:最好情况下O(nlogn),最坏情况下O(n^2),平均情况下O(nlogn),空间复杂度:最好情况下O(logn),最坏情况下O(n)。
  • 归并排序(Merge Sort):将数组不断分割为更小的子数组,然后将子数组进行合并,合并过程中进行排序。时间复杂度:最好情况下O(nlogn),最坏情况下O(nlogn),平均情况下O(nlogn)。空间复杂度:O(n)。
  • 堆排序(Heap Sort):通过将待排序元素构建成一个最大堆(或最小堆),然后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再重新调整堆,重复该过程直到排序完成。时间复杂度:最好情况下O(nlogn),最坏情况下O(nlogn),平均情况下O(nlogn)。空间复杂度:O(1)。

Spring

spring与spring boot的区别?

  • 环境配置不同:Spring的环境配置相对较为繁琐,需要手动进行配置,例如配置数据源、配置日志、配置Servlet等等。而Spring Boot则是提供了一套自动配置机制,通过约定大于配置的方式,可以减少开发者的环境配置工作量,从而快速构建应用程序。
  • 启动方式不同:Spring的启动方式是通过XML配置文件或Java配置类来配置应用程序,然后通过ApplicationContext来启动应用程序。而Spring Boot则是通过内嵌的Tomcat、Jetty、Undertow等容器,可以直接使用java -jar命令启动应用程序。
  • 依赖管理不同:在Spring中,需要手动添加各种依赖库,例如Spring MVC、Spring Security等等。而在Spring Boot中,则是通过Spring Boot Starter依赖,可以一次性添加一系列的依赖库,从而简化依赖管理的工作量。
  • 默认配置不同:Spring Boot为开发者提供了一系列的默认配置,例如日志、数据源等,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默认配置来构建应用程序。而在Spring中,需要手动配置这些内容,增加了开发者的工作量。
  • 微服务支持:Spring 虽然可以用于构建微服务,但需要额外的配置和集成工作。Spring Boot 提供了对微服务架构的内置支持,如服务发现、负载均衡、配置管理等,与Spring Cloud紧密集成,更易于构建微服务应用。

IOC与AOP,项目中的具体实现?

Spring IoC和AOP 区别:

  • IoC:即控制反转的意思,它是一种创建和获取对象的技术思想,依赖注入(DI)是实现这种技术的一种方式。传统开发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new关键字来创建对象。使用IoC思想开发方式的话,我们不通过new关键字创建对象,而是通过IoC容器来帮我们实例化对象。通过IoC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对象之间的耦合度。
  • AOP:是面向切面编程,能够将那些与业务无关,却为业务模块所共同调用的逻辑封装起来,以减少系统的重复代码,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Spring AOP 就是基于动态代理的,如果要代理的对象,实现了某个接口,那么 Spring AOP 会使用 JDK Proxy,去创建代理对象,而对于没有实现接口的对象,就无法使用 JDK Proxy 去进行代理了,这时候 Spring AOP 会使用 Cglib 生成一个被代理对象的子类来作为代理。

在 Spring 框架中,IOC 和 AOP 结合使用,可以更好地实现代码的模块化和分层管理。例如:

  • 通过 IOC 容器管理对象的依赖关系,然后通过 AOP 将横切关注点统一切入到需要的业务逻辑中。
  • 使用 IOC 容器管理 Service 层和 DAO 层的依赖关系,然后通过 AOP 在 Service 层实现事务管理、日志记录等横切功能,使得业务逻辑更加清晰和可维护。

@Resource和@Autowired的区别是什么?

共同点:

  • @Resource和@Autowired都可以作为注入属性的修饰,在接口仅有单一实现类时,两个注解的修饰效果相同,可以互相替换,不影响使用。

区别:

  • 来源不同:@Resource注解来自于J2EE规范中;而@Autowired注解是Spring框架提供的。
  • 搜索策略不同:@Resource注解默认按照名称进行匹配查找,如果找不到,则按照类型进行匹配。而@Autowired注解默认是按照类型进行匹配,如果出现多个类型一致的实例对象,则需要指定名称。
  • 属性不同:@Resource注解没有属性名称,只有一个name属性,表示要注入的Bean名称。而@Autowired注解有两个重要属性:required和name,其中required属性表示是否必须注入该属性,默认为true;name属性表示要注入的Bean名称。

MySQL

假如表employee中有name和salary字段,如何写mysql语句,输出第4高的salary,如果没有就返回NULL。

使用下面的 IFNULL 函数。如果不为 NULL,IFNULL 函数会返回第一个参数,否则返回第二个参数。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SELECT IFNULL(salary, NULL) AS fourth_highest_salary
FROM (
    SELECT DISTINCT salary
    FROM employee
    ORDER BY salary DESC
    LIMIT 3, 1  -- 这将跳过前三条记录并选择第四条记录(如果存在的话)
) AS subquery;

InnoDB使用的索引方式是什么?

MySQL InnoDB 引擎是用了B+树作为了索引的数据结构。

B+Tree 是一种多叉树,叶子节点才存放数据,非叶子节点只存放索引,而且每个节点里的数据是按主键顺序存放的。每一层父节点的索引值都会出现在下层子节点的索引值中,因此在叶子节点中,包括了所有的索引值信息,并且每一个叶子节点都有两个指针,分别指向下一个叶子节点和上一个叶子节点,形成一个双向链表。

主键索引的 B+Tree 如图所示:

比如,我们执行了下面这条查询语句: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select * from product where id= 5;

这条语句使用了主键索引查询 id 号为 5 的商品。查询过程是这样的,B+Tree 会自顶向下逐层进行查找:

  • 将 5 与根节点的索引数据 (1,10,20) 比较,5 在 1 和 10 之间,所以根据 B+Tree的搜索逻辑,找到第二层的索引数据 (1,4,7);
  • 在第二层的索引数据 (1,4,7)中进行查找,因为 5 在 4 和 7 之间,所以找到第三层的索引数据(4,5,6);
  • 在叶子节点的索引数据(4,5,6)中进行查找,然后我们找到了索引值为 5 的行数据。

数据库的索引和数据都是存储在硬盘的,我们可以把读取一个节点当作一次磁盘 I/O 操作。那么上面的整个查询过程一共经历了 3 个节点,也就是进行了 3 次 I/O 操作。

B+Tree 存储千万级的数据只需要 3-4 层高度就可以满足,这意味着从千万级的表查询目标数据最多需要 3-4 次磁盘 I/O,所以B+Tree 相比于 B 树和二叉树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查询效率很高,因为即使在数据量很大的情况,查询一个数据的磁盘 I/O 依然维持在 3-4次。

进行范围查找使用什么方法?

B+树叶子节点之间是用双向链表组织起来的,范围查找的时候,就是遍历链表, 时间复杂度是On

B树和B+树区别是什么?

  • 在B+树中,数据都存储在叶子节点上,而非叶子节点只存储索引信息;而B树的非叶子节点既存储索引信息也存储部分数据。
  • B+树的叶子节点使用链表相连,便于范围查询和顺序访问;B树的叶子节点没有链表连接,要进行范围查询需要中序遍历。
  • B+树的查找性能更稳定,每次查找都需要查找到叶子节点;而B树的查找可能会在非叶子节点找到数据,性能相对不稳定。

SQL查询语句的执行顺序是怎么样的?

所有的查询语句都是从FROM开始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每个步骤都会生成一个虚拟表,这个虚拟表将作为下一个执行步骤的输入,最后一个步骤产生的虚拟表即为输出结果。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9) SELECT 
(10) DISTINCT <column>,
(6) AGG_FUNC <column> or <expression>, ...
(1) FROM <left_table> 
    (3) <join_type>JOIN<right_table>
    (2) ON<join_condition>
(4) WHERE <where_condition>
(5) GROUP BY <group_by_list>
(7) WITH {CUBE|ROLLUP}
(8) HAVING <having_condtion>
(11) ORDER BY <order_by_list>
(12) LIMIT <limit_number>;

MySQL隔离级别介绍一下

  • 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指一个事务还没提交时,它做的变更就能被其他事务看到;
  • 读提交(read committed),指一个事务提交之后,它做的变更才能被其他事务看到;
  • 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指一个事务执行过程中看到的数据,一直跟这个事务启动时看到的数据是一致的,MySQL InnoDB 引擎的默认隔离级别
  • 串行化(serializable);会对记录加上读写锁,在多个事务对这条记录进行读写操作时,如果发生了读写冲突的时候,后访问的事务必须等前一个事务执行完成,才能继续执行;

按隔离水平高低排序如下:

针对不同的隔离级别,并发事务时可能发生的现象也会不同。

也就是说:

  • 在「读未提交」隔离级别下,可能发生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现象;
  • 在「读提交」隔离级别下,可能发生不可重复读和幻读现象,但是不可能发生脏读现象;
  • 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可能发生幻读现象,但是不可能脏读和不可重复读现象;
  • 在「串行化」隔离级别下,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现象都不可能会发生。

接下来,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四种隔离级别,有一张账户余额表,里面有一条账户余额为 100 万的记录。然后有两个并发的事务,事务 A 只负责查询余额,事务 B 则会将我的余额改成 200 万,下面是按照时间顺序执行两个事务的行为:

在不同隔离级别下,事务 A 执行过程中查询到的余额可能会不同:

  • 在「读未提交」隔离级别下,事务 B 修改余额后,虽然没有提交事务,但是此时的余额已经可以被事务 A 看见了,于是事务 A 中余额 V1 查询的值是 200 万,余额 V2、V3 自然也是 200 万了;
  • 在「读提交」隔离级别下,事务 B 修改余额后,因为没有提交事务,所以事务 A 中余额 V1 的值还是 100 万,等事务 B 提交完后,最新的余额数据才能被事务 A 看见,因此额 V2、V3 都是 200 万;
  • 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事务 A 只能看见启动事务时的数据,所以余额 V1、余额 V2 的值都是 100 万,当事务 A 提交事务后,就能看见最新的余额数据了,所以余额 V3 的值是 200 万;
  • 在「串行化」隔离级别下,事务 B 在执行将余额 100 万修改为 200 万时,由于此前事务 A 执行了读操作,这样就发生了读写冲突,于是就会被锁住,直到事务 A 提交后,事务 B 才可以继续执行,所以从 A 的角度看,余额 V1、V2 的值是 100 万,余额 V3 的值是 200万。

这四种隔离级别具体是如何实现的呢?

  • 对于「读未提交」隔离级别的事务来说,因为可以读到未提交事务修改的数据,所以直接读取最新的数据就好了;
  • 对于「串行化」隔离级别的事务来说,通过加读写锁的方式来避免并行访问;
  • 对于「读提交」和「可重复读」隔离级别的事务来说,它们是通过 Read View来实现的,它们的区别在于创建 Read View 的时机不同,「读提交」隔离级别是在「每个语句执行前」都会重新生成一个 Read View,而「可重复读」隔离级别是「启动事务时」生成一个 Read View,然后整个事务期间都在用这个 Read View

什么是最左匹配原则?

使用联合索引时,存在最左匹配原则,也就是按照最左优先的方式进行索引的匹配。在使用联合索引进行查询的时候,如果不遵循「最左匹配原则」,联合索引会失效,这样就无法利用到索引快速查询的特性了。比如,如果创建了一个 (a, b, c) 联合索引,如果查询条件是以下这几种,就可以匹配上联合索引:

  • where a=1;
  • where a=1 and b=2 and c=3;
  • where a=1 and b=2;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有查询优化器,所以 a 字段在 where 子句的顺序并不重要。但是,如果查询条件是以下这几种,因为不符合最左匹配原则,所以就无法匹配上联合索引,联合索引就会失效:

  • where b=2;
  • where c=3;
  • where b=2 and c=3;

上面这些查询条件之所以会失效,是因为(a, b, c) 联合索引,是先按 a 排序,在 a 相同的情况再按 b 排序,在 b 相同的情况再按 c 排序。所以,b 和 c 是全局无序,局部相对有序的,这样在没有遵循最左匹配原则的情况下,是无法利用到索引的。

联合索引有一些特殊情况,并不是查询过程使用了联合索引查询,就代表联合索引中的所有字段都用到了联合索引进行索引查询,也就是可能存在部分字段用到联合索引的 B+Tree,部分字段没有用到联合索引的 B+Tree 的情况。

这种特殊情况就发生在范围查询。联合索引的最左匹配原则会一直向右匹配直到遇到「范围查询」就会停止匹配。也就是范围查询的字段可以用到联合索引,但是在范围查询字段的后面的字段无法用到联合索引

什么时候适合建立联合索引?

建立索引是有成本的,第一是会增加存储空间,第二会影响增删改的效率。所以索引不是越多越好,我们应该针对业务的需求,合理的进行设置索引。

当可以通过创建联合索引,将查询优化成覆盖索引,那么就可以考虑创建联合索引,因为这种情况可以避免回表,能够提高查询速度。

比如下面这个场景: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select a, b, c from table where a = ? and b = ? and c= ?

可以考虑创建(a,b,c)联合索引,这时候查询是覆盖索引,因为查询的列都能在二级索引查找到,避免了回表。

如果插入一条记录,锁定哪些范围呢?

一个事务在插入一条记录的时候,需要判断插入位置是否已被其他事务加了间隙锁(next-key lock 也包含间隙锁)。

如果有的话,插入操作就会发生阻塞,直到拥有间隙锁的那个事务提交为止(释放间隙锁的时刻),在此期间会生成一个插入意向锁,表明有事务想在某个区间插入新记录,但是现在处于等待状态。

举个例子,假设事务 A 已经对表加了一个范围 id 为(3,5)间隙锁。

当事务 A 还没提交的时候,事务 B 向该表插入一条 id = 4 的新记录,这时会判断到插入的位置已经被事务 A 加了间隙锁,于是事物 B 会生成一个插入意向锁,然后将锁的状态设置为等待状态,此时事务 B 就会发生阻塞,直到事务 A 提交了事务。

插入意向锁名字虽然有意向锁,但是它并不是意向锁,它是一种特殊的间隙锁,属于行级别锁。如果说间隙锁锁住的是一个区间,那么「插入意向锁」锁住的就是一个点。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插入意向锁确实是一种特殊的间隙锁。

binlog是什么?有什么用?

MySQL 在完成一条更新操作后,Server 层还会生成一条 binlog,等之后事务提交的时候,会将该事物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所有 binlog 统一写 入 binlog 文件,binlog 是 MySQL 的 Server 层实现的日志,所有存储引擎都可以使用。

binlog 是追加写,写满一个文件,就创建一个新的文件继续写,不会覆盖以前的日志,保存的是全量的日志,用于备份恢复、主从复制;

binlog 文件是记录了所有数据库表结构变更和表数据修改的日志,不会记录查询类的操作,比如 SELECT 和 SHOW 操作。

binlog 有 3 种格式类型,分别是 STATEMENT(默认格式)、ROW、 MIXED,区别如下:

  • STATEMENT:每一条修改数据的 SQL 都会被记录到 binlog 中(相当于记录了逻辑操作,所以针对这种格式, binlog 可以称为逻辑日志),主从复制中 slave 端再根据 SQL 语句重现。但 STATEMENT 有动态函数的问题,比如你用了 uuid 或者 now 这些函数,你在主库上执行的结果并不是你在从库执行的结果,这种随时在变的函数会导致复制的数据不一致;
  • ROW:记录行数据最终被修改成什么样了(这种格式的日志,就不能称为逻辑日志了),不会出现 STATEMENT 下动态函数的问题。但 ROW 的缺点是每行数据的变化结果都会被记录,比如执行批量 update 语句,更新多少行数据就会产生多少条记录,使 binlog 文件过大,而在 STATEMENT 格式下只会记录一个 update 语句而已;
  • MIXED:包含了 STATEMENT 和 ROW 模式,它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自动使用 ROW 模式和 STATEMENT 模式;

MySQL优化方式你知道哪些?

  • 分析查询语句:使用EXPLAIN命令分析SQL执行计划,找出慢查询的原因,比如是否使用了全表扫描,是否存在索引未被利用的情况等,并根据相应情况对索引进行适当修改。
  • 创建或优化索引:根据查询条件创建合适的索引,特别是经常用于WHERE子句的字段、Orderby 排序的字段、Join 连表查询的字典、 group by的字段,并且如果查询中经常涉及多个字段,考虑创建联合索引,使用联合索引要符合最左匹配原则,不然会索引失效
  • 避免索引失效:比如不要用左模糊匹配、函数计算、表达式计算等等。
  • 查询优化:避免使用SELECT *,只查询真正需要的列;使用覆盖索引,即索引包含所有查询的字段;联表查询最好要以小表驱动大表,并且被驱动表的字段要有索引,当然最好通过冗余字段的设计,避免联表查询。
  • 分页优化:针对 limit n,y 深分页的查询优化,可以把Limit查询转换成某个位置的查询:select * from tb_sku where id>20000 limit 10,该方案适用于主键自增的表,
  • 优化数据库表:如果单表的数据超过了千万级别,考虑是否需要将大表拆分为小表,减轻单个表的查询压力。也可以将字段多的表分解成多个表,有些字段使用频率高,有些低,数据量大时,会由于使用频率低的存在而变慢,可以考虑分开。
  • 使用缓存技术:引入缓存层,如Redis,存储热点数据和频繁查询的结果,但是要考虑缓存一致性的问题,对于读请求会选择旁路缓存策略,对于写请求会选择先更新 db,再删除缓存的策略。

MySQL处理达到百万级数据时,如何优化?

如果数据量太大,影响了查询效率,可以考虑分库分表。

  • 分库是一种水平扩展数据库的技术,将数据根据一定规则划分到多个独立的数据库中。每个数据库只负责存储部分数据,实现了数据的拆分和分布式存储。分库主要是为了解决并发连接过多,单机 mysql扛不住的问题。
  • 分表指的是将单个数据库中的表拆分成多个表,每个表只负责存储一部分数据。这种数据的垂直划分能够提高查询效率,减轻单个表的压力。分表主要是为了解决单表数据量太大,导致查询性能下降的问题。

分库与分表可以从:垂直(纵向)和 水平(横向)两种纬度进行拆分。下边我们以经典的订单业务举例,看看如何拆分。

  • 垂直分库:一般来说按照业务和功能的维度进行拆分,将不同业务数据分别放到不同的数据库中,核心理念 专库专用。按业务类型对数据分离,剥离为多个数据库,像订单、支付、会员、积分相关等表放在对应的订单库、支付库、会员库、积分库。垂直分库把一个库的压力分摊到多个库,提升了一些数据库性能,但并没有解决由于单表数据量过大导致的性能问题,所以就需要配合后边的分表来解决。
  • 垂直分表:针对业务上字段比较多的大表进行的,一般是把业务宽表中比较独立的字段,或者不常用的字段拆分到单独的数据表中,是一种大表拆小表的模式。数据库它是以行为单位将数据加载到内存中,这样拆分以后核心表大多是访问频率较高的字段,而且字段长度也都较短,因而可以加载更多数据到内存中,减少磁盘IO,增加索引查询的命中率,进一步提升数据库性能。
  • 水平分库:是把同一个表按一定规则拆分到不同的数据库中,每个库可以位于不同的服务器上,以此实现水平扩展,是一种常见的提升数据库性能的方式。这种方案往往能解决单库存储量及性能瓶颈问题,但由于同一个表被分配在不同的数据库中,数据的访问需要额外的路由工作,因此系统的复杂度也被提升了。
  • 水平分表:是在同一个数据库内,把一张大数据量的表按一定规则,切分成多个结构完全相同表,而每个表只存原表的一部分数据。水平分表尽管拆分了表,但子表都还是在同一个数据库实例中,只是解决了单一表数据量过大的问题,并没有将拆分后的表分散到不同的机器上,还在竞争同一个物理机的CPU、内存、网络IO等。要想进一步提升性能,就需要将拆分后的表分散到不同的数据库中,达到分布式的效果。

Redis

Redis为什么速度快?

官方使用基准测试的结果是,单线程的 Redis 吞吐量可以达到 10W/每秒,如下图所示:

之所以 Redis 采用单线程(网络 I/O 和执行命令)那么快,有如下几个原因:

  • Redis 的大部分操作都在内存中完成,并且采用了高效的数据结构,因此 Redis 瓶颈可能是机器的内存或者网络带宽,而并非 CPU,既然 CPU 不是瓶颈,那么自然就采用单线程的解决方案了;
  • Redis 采用单线程模型可以避免了多线程之间的竞争,省去了多线程切换带来的时间和性能上的开销,而且也不会导致死锁问题。
  • Redis 采用了 I/O 多路复用机制处理大量的客户端 Socket 请求,IO 多路复用机制是指一个线程处理多个 IO 流,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 select/epoll 机制。简单来说,在 Redis 只运行单线程的情况下,该机制允许内核中,同时存在多个监听 Socket 和已连接 Socket。内核会一直监听这些 Socket 上的连接请求或数据请求。一旦有请求到达,就会交给 Redis 线程处理,这就实现了一个 Redis 线程处理多个 IO 流的效果。

如果Redis内存不够用,怎么办?

当 redis 内存不够用了,会触发内存淘汰策略。Redis 内存淘汰策略共有八种,这八种策略大体分为「不进行数据淘汰」和「进行数据淘汰」两类策略。

1、不进行数据淘汰的策略:

  • noeviction(Redis3.0之后,默认的内存淘汰策略) :它表示当运行内存超过最大设置内存时,不淘汰任何数据,这时如果有新的数据写入,会报错通知禁止写入,不淘汰任何数据,但是如果没用数据写入的话,只是单纯的查询或者删除操作的话,还是可以正常工作。

2、进行数据淘汰的策略:针对「进行数据淘汰」这一类策略,又可以细分为「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数据中进行淘汰」和「在所有数据范围内进行淘汰」这两类策略。

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数据中进行淘汰:

  • volatile-random:随机淘汰设置了过期时间的任意键值;
  • volatile-ttl:优先淘汰更早过期的键值。
  • volatile-lru(Redis3.0 之前,默认的内存淘汰策略):淘汰所有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值中,最久未使用的键值;
  • volatile-lfu(Redis 4.0 后新增的内存淘汰策略):淘汰所有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值中,最少使用的键值; 在所有数据范围内进行淘汰:
  • allkeys-random:随机淘汰任意键值;
  • allkeys-lru:淘汰整个键值中最久未使用的键值;
  • allkeys-lfu(Redis 4.0 后新增的内存淘汰策略):淘汰整个键值中最少使用的键值。

算法

  • 移动窗口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4-08-05,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小林coding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Java
    • 什么时候用 == ,什么时候用 equals ?
      • 深拷贝和浅拷贝区别是什么?
        • 如何实现两个对象的复制?
          • string 、stringbuilder 和 stringbuffer 区别是什么?
            • final 修饰的类、变量、方法是否可以改变或继承?
              •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区别是什么?
                • hashmap 是否线程安全?什么可以实现线程安全?
                  • hashmap 的原理介绍一下?
                    • hashmap初始容量是多少?
                      • hashmap中的链表什么时候转红黑树?
                      • 操作系统
                        • 进程间的通信方式有哪些?
                          • Linux常用命令你知道哪些?
                          • 网络
                            • cookie与session区别是什么?
                            • 数据结构与算法
                              • 常见的排序算法说一下?也说一下各个时间复杂度?
                              • Spring
                                • spring与spring boot的区别?
                                  • IOC与AOP,项目中的具体实现?
                                    • @Resource和@Autowired的区别是什么?
                                    • MySQL
                                      • 假如表employee中有name和salary字段,如何写mysql语句,输出第4高的salary,如果没有就返回NULL。
                                        • InnoDB使用的索引方式是什么?
                                          • 进行范围查找使用什么方法?
                                            • B树和B+树区别是什么?
                                              • SQL查询语句的执行顺序是怎么样的?
                                                • MySQL隔离级别介绍一下
                                                  • 什么是最左匹配原则?
                                                    • 什么时候适合建立联合索引?
                                                      • 如果插入一条记录,锁定哪些范围呢?
                                                        • binlog是什么?有什么用?
                                                          • MySQL优化方式你知道哪些?
                                                            • MySQL处理达到百万级数据时,如何优化?
                                                            • Redis
                                                              • Redis为什么速度快?
                                                                • 如果Redis内存不够用,怎么办?
                                                                • 算法
                                                                相关产品与服务
                                                                云数据库 Redis
                                                                腾讯云数据库 Redis(TencentDB for Redis)是腾讯云打造的兼容 Redis 协议的缓存和存储服务。丰富的数据结构能帮助您完成不同类型的业务场景开发。支持主从热备,提供自动容灾切换、数据备份、故障迁移、实例监控、在线扩容、数据回档等全套的数据库服务。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