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你是否曾为 “手机 / 游戏成瘾” 烦恼?全球约 8.8% 的青少年和 10.4% 的年轻人正受网络游戏障碍(IGD)困扰,而传统清醒状态下的线索暴露疗法(CET)效果有限。近日,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联合其他科研机构在国际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IF=10.1)上发表研究,首次证实慢波睡眠(SWS)期间的闭环听觉暴露可显著降低网络游戏障碍者的游戏渴望与游戏时间,为成瘾治疗开辟了 “睡眠干预” 的新路径。这项研究如何颠覆传统认知?让我们透过脑电信号,解锁睡眠中的记忆重塑密码。
1研究背景
网络游戏障碍的核心是 “成瘾记忆” 的顽固存在,即使长时间戒断也可能因线索触发复发。传统 CET 通过反复暴露成瘾线索来促进记忆消退,但清醒状态下的认知抑制可能削弱效果。而睡眠,尤其是慢波睡眠(SWS),被认为是记忆重组的 “黄金窗口”—— 此时大脑无外界干扰,慢振荡(SO)和睡眠纺锤波(Spindles)等脑电活动主导记忆的激活与巩固。
关键假设:在 SWS 的 SO 上升期(UP-state)进行游戏声音的闭环暴露,可能通过调节脑电活动,无意识地削弱成瘾记忆。
2研究方法
01
双盲随机对照设计
84 例 IGD 患者分层:
睡眠干预组(SIG):21 人,SWS 期 UP 状态触发游戏声音(300 次 / 夜);
睡眠对照组(SCG):21 人,播放非游戏声音;
清醒干预组(AIG)/ 对照组(ACG):各 21 人,清醒状态接受同等刺激。
CONSORT 流程图与实验设计
02多维度评估体系
主观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游戏渴望问卷(QDG-B)评估渴望程度;
客观指标:线索反应任务中的 P300 脑电振幅(反映神经敏感性)、每周游戏时间;
脑电分析:聚焦慢波(2-7Hz)、早期纺锤波(13-17Hz,0.5-1.2s)和晚期纺锤波(13-17Hz,1.8-2.6s)的功率变化。
03研究设备与技术细节
EEG 记录系统:使用 32 通道 Smarting EEG 系统(mBrainTrain LLC, Serbia,南京尖创科技为该设备代理商),电极按国际 10-20 系统放置,选取 F3/F4、C3/C4、O1/O2 用于在线睡眠监测,FCz 作为参考电极,同步记录双眼 EOG 以监测眼动。
闭环刺激设备:采用 “Digitimer D360” EEG 放大器与 “Power1401mk 2” 数据采集接口,通过 Spike2 软件在线检测慢振荡 UP 状态,当 Fpz 电极信号超过 + 35μV 阈值并出现正 - 负斜率变化时,触发 47dB 听觉刺激,刺激间隔 8 秒。
数据处理工具:EEG 数据通过 EEGLAB、ERPLAB 及 FieldTrip 工具箱在 MATLAB 2021b 中进行预处理,包括带通滤波、坏通道标记、独立成分分析去噪等。
3研究结果
01基线与睡眠特征
84 例 IGD 患者(平均 21.09 岁,46.43% 女性)随机分 4 组,基线临床指标(如 BAI、PHQ-9)及睡眠参数(TST、各阶段时长)组间无差异。
02慢波睡眠干预疗效
主观渴望:SIG 组干预后及 1 个月随访期 VAS、QDG-B 评分显著低于基线(p<0.05),且较 SCG 组更低(如 T1 时 QDG-B 评分 p=0.003)。
客观指标:SIG 组 P300 振幅在 T1、T5 时降低(p<0.01),游戏时间在 T2-T5 减少,T4-T5 显著低于 SCG(p<0.05)。
03清醒状态干预效果
AIG 与 ACG 组的 VAS、QDG-B、P300 振幅及游戏时间在干预后无变化(p>0.05)。
04脑电反应与疗效关联
功率变化:SIG 组低频(2-7Hz)和早期纺锤波(13-17Hz,0.5-1.2s)功率升高,晚期纺锤波(13-17Hz,1.8-2.6s)降低(p<0.05)。
相关性:晚期纺锤波功率增长斜率与 T1 期 VAS 降低正相关(r=0.54, p=0.015),尤其在渴望降幅 > 30% 人群中显著。
睡眠中脑电反应及其与渴望程度的相关性。A-D:SIG 与 SCG 的时频功率差异; E-H:脑电功率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05剂量依赖的脑电动态
干预分 20 个 block 时,SIG 组晚期纺锤波功率呈线性增长(r²=0.31, p=0.011),其斜率与渴望降低正相关,而 SCG 无此趋势。
干预区块中脑电功率变化曲线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A-C:SIG 组脑电功率的动态趋势; D-F:晚期纺锤波功率参数与渴望降低的相关性; G-I:疗效分组的脑电差异。
06疗效分组差异
按 QGU-B 降幅将 SIG 分为 “较好组”(降幅 > 30%)和 “较弱组”(降幅 < 30%),两组基线临床特征及脑电无差异,但较好组晚期纺锤波功率线性增长显著(r²=0.23, p=0.03),较弱组无。
4讨论
本研究首次探讨了慢波睡眠(SWS)期间重复闭环听觉暴露对网络游戏障碍(IGD)的疗效及机制,结果表明该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游戏渴望和游戏时间,且效果持续至少 1 个月,而清醒状态下的线索暴露疗法(CET)无明显作用。从神经机制来看,游戏相关声音在 SWS 期间可诱发低频和早期纺锤波功率升高,晚期纺锤波功率降低,其中晚期纺锤波功率随干预次数的线性增长与渴望程度降低显著相关,提示其可能通过调节晚期纺锤波来促进成瘾记忆的消退。这一发现为 IGD 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验证了睡眠状态在记忆调制中的独特优势。不过,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未采用双盲设计、样本仅针对特定游戏玩家等,未来需进一步开展双盲试验,探索不同睡眠阶段的干预效果,并优化基于晚期纺锤波的闭环刺激参数,以推动该疗法的临床转化。
文献来源:Yang, X., Song, Y., Liu, W., Huang, Y., Jia, T., Liu, J., ... & Shi, J. (2025). Efficacy and mechanisms of repeated closed-loop auditory exposure during slow-wave sleep for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Molecular Psychiatry, 1-10.(https://doi.org/10.1038/s41380-025-02995-1)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