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于2025年8月26日正式发布,大模型技术被列为国家战略重点。政策明确要求加快高效训练与推理方法研究,推动大模型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从技术视角看,这标志着AI开发正从“模型研发”转向“工程化落地”,对开发者的技能结构提出新要求。
一、政策的技术导向:工程化能力成为新重点
2025年8月26日发布的《意见》,标志着大模型发展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化应用的新阶段。文件中的技术关键词非常明确:
这意味着,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正从算法研究员向具备深厚工程功底的大模型系统工程师倾斜。
二、核心挑战:工程经验与AI技能的“断层”
尽管需求迫切,但人才市场却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失衡。据多家机构分析,缺口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
这类稀缺人才年薪涨幅超 40%(来源:人社部报告 P28),华为、阿里等企业 “大模型岗位招聘周期平均缩短 15 天”,部分岗位甚至 “免试发 offer”,但符合要求的候选人不足岗位数的 1/5。这种“断层”使得许多优秀工程师无法满足岗位要求,也拖慢了企业的落地进度。
三、进阶路径:如何将工程优势转化为AI系统能力
对于希望突破瓶颈的开发者,我们建议采取以下路径:
能力映射:首先清晰识别自身核心工程能力(如架构设计、性能优化、流程自动化)与大模型工程体系的对应关系。例如,微服务治理经验可平移到模型服务集群的管理上。
精准学习:重点攻克“企业急需但自身短缺”的关键技术点,如:
项目实践:通过参与企业级实战项目(如搭建高并发推理平台、设计AI Agent工作流),将知识转化为可证明的经验。
据 BOSS 直聘《2025 大模型岗位招聘需求调研》(2025 年 Q2)显示,83% 的大模型岗位明确要求 “传统工程能力 + AI 技能复合”,但传统开发者中同时具备两类能力的仅占 9%,技能断层直接导致 76% 的传统开发者投递大模型岗位被拒。
传统岗位 | 核心传统技能掌握率 | 大模型岗位必备 AI 技能 | 传统开发者 AI 技能掌握率 | 企业招聘淘汰率(因缺 AI 技能) | 数据来源 |
---|---|---|---|---|---|
系统架构师 | 92%(微服务 / 高并发设计) | AI 系统架构(大模型训练集群调度、多模态服务拆分) | 7% | 62% | 人社部《人工智能人才发展报告》P31 |
后端工程师 | 89%(Java/Python 业务开发) | 大模型分布式推理(TensorFlow Distributed 部署、推理延迟优化) | 11% | 68% | 拉勾网《IT 技能掌握度调研》2025Q2 |
DevOps 工程师 | 94%(CI/CD 流程、云资源管理) | MLOps 训练流水线(MLflow 模型版本管理、Kubeflow 任务编排) | 8% | 73% | IDC《MLOps 人才现状白皮书》P29 |
因此,进阶的路径不仅仅是学习新技术点,更是将原有的软件工程最佳实践(如版本控制、CI/CD、监控告警)与AI特有的生命周期管理进行深度融合与再造。面对庞杂且快速迭代的技术栈,体系化的学习与实践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开发者跳出碎片化知识的陷阱,从全局视角理解数据、算法、算力、服务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构建起扎实的AI系统设计能力。
对于有志于此的工程师而言,当下正是将过去的工程经验系统化升级为AI时代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窗口。无论是通过深度参与开源项目、还是借助如咕泡大模型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化学习,核心目标都是一致的:将“工程经验”这张旧地图,升级为能够驾驭“AI系统”复杂性的新导航,最终成为推动下一代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力量。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