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埃森哲已经开始“淘汰”人类了?警惕你的技能正在“断崖式过时”!

埃森哲已经开始“淘汰”人类了?警惕你的技能正在“断崖式过时”!

作者头像
数智转型架构师
发布2025-10-30 12:44:10
发布2025-10-30 12:44:10
610
举报

大家好,我是《数智转型架构师》的主理人。

最近,一则关于咨询巨头埃森哲的新闻在圈内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新闻的核心内容非常直接:埃森哲正在实施一项新的“技能过时”政策,对于那些无法通过再培训掌握人工智能(AI)等关键新技能的员工,公司将启动一个“压缩的时间表”来加速他们的离职进程。与此同时,公司正大力投资于AI技能培训,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AI和数据团队的规模从4万人扩大到8万人。

消息一出,像一声惊雷。

有人说,这是资本的冷血,用完即弃。也有人说,这是商业竞争的必然,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但在我看来,这件事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家公司的内部管理的本原诉求,它更像是一个标志性的信号,它清晰地告诉我们每个人,尤其是我们这些以知识、经验和智慧输出为生的“知识工作者”:

那个我们一直在讨论的AI,已经不是“未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它不再是远方的海啸,而是已经拍打到脚下的浪花。

埃森哲做的,只是把许多公司正在默不做声的事情,用一种近乎残酷的高效方式,摆到台面上来了。

今天,我想借这个话题,和大家深入地聊一聊,AI对我们职业的冲击到底有多大?以及,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

一、AI的冲击,远不止“替代”那么简单

过去我们谈论AI,总喜欢用“替代”这个词。比如,AI替代翻译、AI替代客服、AI替代程序员。这种说法很容易让人陷入一种二元对立的恐慌:要么被替代,要么不被替代。

但实际上,AI对知识工作的影响,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复杂过程。我觉得它至少会分成三个层次来完成这个过程:

第一层:效率工具的变革(“辅助我”)

这是最表层,也是我们目前感受最明显的一层。

无论是写代码的程序员用上了Copilot,还是写方案的咨询顾问用上了ChatGPT,AI首先扮演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助手:查资料、写初稿、做总结、优化代码……它能帮你从大量重复、琐碎、信息密度低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此时AI的核心价值是提效,它不会直接干掉你的岗位,但它会无情地拉开同一个岗位上,人与人之间的效率差距。用AI的人,可能半天就能完成过去三天的工作,而且质量还更高!

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拒绝使用AI,你不是在和AI竞争,你是在和用了AI的同行竞争。你的慢和低效,一定会成为你最先被淘汰的理由!

第二层:基础能力的重塑(“内化我”)

如果说第一层是“术”的变化,那么第二层就是“法”的重构。

想一想,20年前,会用电脑和Office软件,是一项可以写在简历里的“技能”。而今天,这已经是一个知识工作者的默认“出厂设置”。你不会,根本就没法工作!

而眼前,AI正在快速成为新的“电脑+Office”!

未来三到五年,善用AI将不再是一项加分项,而是一个必备的基础能力。它会像水和电一样,渗透到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这里的“善用”,绝不是简单地会聊天、会提问,而是指一种“AI原生”的思维方式。

遇到问题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去构建一个有效的Prompt?

做规划时,你是否会思考哪些环节可以引入AI来获得更优解?

评估产出时,你是否能分辨AI生成内容的优劣、并进行深度优化?

当AI成为我们思考和工作流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它就重塑了我们能力的“底色”。不懂AI,就像一个建筑师不会用CAD,一个金融分析师不会用Excel!

第三层:职业价值的再定义(“超越我”)

这是最深,也是最触及灵魂的一层。

当AI能够以极高的效率和极低的成本,完成大量知识输出型工作时,我们这些知识工作者的核心价值究竟还剩下什么?

过去,一个经验丰富的律师,其价值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他脑中存储的大量案例和法条,以及撰写法律文书的熟练度上。一个资深的企业架构师,其价值体现在他画过的无数张架构图和烂熟于心的各种模型、方法论上。

但现在,AI可以在几秒钟内检索全球的案例,可以生成逻辑严谨的文书,可以根据要求画出标准的架构图。

这意味着,单纯依赖“信息存储和调取”以及“基于固定范式的输出”这两项能力来体现专家价值,不管你看到看不到,它正在被快速甚至是断崖式稀释!

如果你的工作,本质上只是把A信息加工成B方案,或者把C知识应用到D场景,而这个过程的逻辑和规则是相对明确的,那么需要引起警惕的是,你正处在被AI“釜底抽薪”的高度风险区!

这才是埃森哲“技能过时”政策背后最深刻的逻辑:当客户需要的不再是画图本身,而是需要解决复杂业务问题的智慧时,那些只会画图的技能,自然就过时了。

二、从“输出者”到“架构师”:我们的应对之道

面对如此迅猛的冲击,焦虑是人之常情,但停留在焦虑里毫无用处。作为身处数智化转型浪潮中心的专业人士,我们比任何人都更应该主动去思考和布局。

结合我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我认为有三个核心方向,值得我们去努力。

1. 从“执行者”到“指挥家”:掌握与AI协作的领导权

我一下坚信,未来的核心人才,不是和AI比谁干活快,而是善于指挥和调度AI(以及AI集群)来完成复杂任务的人。

但,前提是我们需要具备几种新能力:

任务分解与定义的能力:把一个模糊的、宏大的业务目标,分解成AI可以理解和执行的、一系列清晰的任务指令。这本质上是架构师的看家本领——化整为零,定义接口。

精准提问与Prompt工程的能力:这远不止是聊天,而是通过精准的语言、上下文和逻辑约束,像外科手术一样精确地引导AI产生你想要的结果。优秀的Prompt工程师,就是AI时代的“金牌产品经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向“上下文工程师”进化。(关于上下文工程师,我们后面专题文章讨论)

结果评估与批判性思维的能力:AI在现阶段会犯错,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因此作为人类的你应当且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深度,去审视、验证和修正AI的产出,并对最终结果负全责。你不仅是“指挥家”,更是最终的“质检员”和“责任人”。

简单地说,就如同一个建筑设计题,你应该把工作重心从“亲力亲为地搬砖”,转移到“设计图纸、指挥工程队、并对最终建筑质量负责”上来。

2. 从“知识的搬运工”到“智慧的创造者”:回归人类独有的价值高地

AI擅长在有边界和有数据的世界里做归纳、演绎和优化。但人类的独特价值,恰恰在于那些AI难以企及的创新领域。

跨领域的洞察与连接:AI可以在法律领域内找到最优判例,但它很难像一个顶尖律师那样,结合商业、人性、社会舆论等多重维度,给出一个超越法律文本的、充满智慧的策略。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融会贯通,产生“1+1>2”的化学反应,这是人类的强项。

真正的同理心与情感连接:一个医生可以借助AI快速诊断病情,但安抚病人及家属的焦虑、建立信任、传递关怀,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连接,是代码无法生成的。在咨询、管理、服务等领域,这种情感价值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复杂的战略决策与伦理判断:在信息不完全、充满不确定性的模糊地带,进行冒险和决策,并承担其后果,这是企业家的核心工作,也是架构师面对复杂系统进行取舍时的核心价值。这其中掺杂了直觉、勇气、价值观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是纯粹的计算所无法替代的。

所以,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去攀登这些“价值高地”,把时间精力从可被AI替代的“输出”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那些更需要创新、需要情绪价值、需要价值观判断的活动中去。

3. 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进化”:构建终身学习的敏捷系统

埃森哲的案例告诉我们,技能的“半衰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缩短。过去那种“大学学一门知识,然后用一辈子”的模式已经彻底破产了。

我们不能再等待公司来培训我们,或者市场逼着我们转型。我们必须为自己建立起一个“主动进化”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我们应该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永远在测试和迭代的产品。时代的责任感要求我们必须主动去尝试每一个新出现的AI工具,哪怕它看起来很粗糙。不要怕犯错,关键在于通过实践,快速建立对新事物的体感和认知。

过去我们说π型人才,一专多能。现在,这个“π”的“那一横”需要变得更宽、更敏锐,特别是要包含对AI、数据科学、脑科学、心理学等底层学科的理解。而右边那一竖的专业深度,则要更多地与“第二点”中提到的“智慧创造”深度融合。

将学习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每天固定投入时间阅读、实践、复盘、输出。例如,我个人认为,坚持写作或向他人分享,就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方式,它能通过向他人输出倒逼自己进行深度思考,这本身就是对抗“技能过时”的最佳方式。

回到最初的问题:AI留给知识工作者的时间还有多少?

我的答案是:对于那些拒绝改变、固守在“知识输出”舒适区的人来说,时间可能真的不多了。但对于那些拥抱变化、主动进化的人来说,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

AI不是我们的敌人,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杠杆”。它会撬动我们,离开那些重复、乏味的“价值洼地”,去攀登那些更陡峭、风景更壮丽的“智慧高峰”!

埃森哲的故事,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好戏,在我们每个人的选择里 ... ...

与各位同在转型路上的架构师们共勉。

如果您认同我观点,请关注我的公众号:数智转型架构师,咱们一起探讨AI时代架构师的生存之道!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09-28,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数智转型架构师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