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Scypy: Wilcoxon测试:比较分布与单个值

Scipy: Wilcoxon测试是一种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用于比较两个相关样本或配对样本的差异。它的目的是判断两个样本是否来自同一总体分布,而不需要对总体分布做出任何假设。

Wilcoxon测试的步骤如下:

  1. 收集两个相关样本或配对样本的数据。
  2. 对每对数据进行差异计算。
  3. 对差异值进行排序,并计算排序的绝对值秩次。
  4. 计算秩次和,以及秩次和的正负符号。
  5. 根据秩次和的正负符号,查找Wilcoxon秩次和表格,确定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
  6. 比较计算得到的秩次和与临界值,判断两个样本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Wilcoxon测试的优势在于它不需要对数据的分布做出任何假设,适用于非正态分布或小样本量的情况。它也可以用于比较有序分类变量或等级数据。

Wilcoxon测试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

  1. 医学研究中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
  2. 心理学研究中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表现。
  3. 生物学研究中比较不同基因表达的差异。
  4. 工程领域中比较两种产品的性能。

腾讯云提供了一系列与数据分析和统计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可以用于支持Wilcoxon测试的实施和分析,例如:

  1. 腾讯云数据万象(https://cloud.tencent.com/product/ci):提供图像和视频处理能力,可用于处理多媒体数据。
  2. 腾讯云人工智能(https://cloud.tencent.com/product/ai):提供各种人工智能服务,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可用于处理和分析数据。
  3. 腾讯云数据库(https://cloud.tencent.com/product/cdb):提供各种数据库服务,如云数据库MySQL、云数据库MongoDB等,可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
  4. 腾讯云云服务器(https://cloud.tencent.com/product/cvm):提供云服务器实例,可用于部署和运行应用程序。

请注意,以上仅为腾讯云相关产品的示例,其他云计算品牌商也提供类似的产品和服务,具体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进行评估。

页面内容是否对你有帮助?
有帮助
没帮助

相关·内容

  • 睡眠时的局部目标记忆再激活

    通过目标记忆再激活(targeted memory reaction,TMR)实现记忆巩固,TMR在睡眠期间重现训练线索或是内容。但是不清楚TMR对睡眠皮层振荡的作用是局部的还是整体的。本文利用嗅觉的独特功能神经解剖学及其同侧刺激处理,在一个脑半球进行局部TMR。在最初就有气味刺激条件下,受试者学习单词与出现在左右视野中的位置间的联系。本文发现在任务训练期间,侧向的时间相关电位表示单半球的记忆过程。在学习后的小睡中,在非快速眼动(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睡眠中进行气味刺激。在睡眠期间进行局部TMR后,cued半球(与受刺激鼻孔同侧)处理特定单词的记忆得到改善。单侧气味刺激调控局部慢波(slow-wave,SW)功率,即相较于uncued半球,cued半球的区域SW功率增加较慢,且与提示单词的选择记忆呈负相关。另外,在cued半球中,局部TMR改善了慢震荡和睡眠纺锤波间的相位振幅耦合(PAC)。在学习期间没有气味刺激条件下,睡眠期间进行单侧气味刺激,结果表明记忆表现和皮层睡眠振荡间并不存在任何效应。因此,睡眠中TMR通过选择性地促进与局部睡眠振荡相关的特定记忆,而超过了整体活动。

    02

    CVPR2024-扩散模型可解释性新探索,图像生成一致性创新高!AI视频生成新机遇?

    在本研究中,作者指出了对图像生成扩散模型的可重复性或一致性进行定量评分的重要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成对平均CLIP(对比语言-图像预训练)分数的语义一致性评分方法。通过将此度量应用于比较两种领先的开源图像生成扩散模型——Stable Diffusion XL(SDXL)和PixArt-α,作者发现它们在语义一致性分数上存在显著的统计差异。所选模型的语义一致性分数与综合人工标注结果的一致性高达94%。此外,本文还研究了SDXL及其经过LoRA(低秩适应)微调的版本之间的一致性,结果显示微调后的模型在语义一致性上有显著提高。本文提出的语义一致性分数为图像生成的一致性提供了一个量化工具,这有助于评估特定任务的模型架构,并为选择合适的模型提供了参考依据。

    01

    Conquer-对单细胞数据差异表达分析的重新审视

    随着单细胞测序技术的流行,我们对复杂疾病和性状的理解从patient,tissue的表达谱(bulk RNA-seq)到单个细胞的表达谱(single cell RNA-seq)。究其原因,在于bulk RNA-seq产生的是一个细胞群体的平均读数,而细胞,特别是癌细胞存在极大的异质性,这些平均信号可能不足以反应这堆组织的真实信息。Prof Aviv Regev (MIT教授,HHMI研究院,人类细胞图谱计划项目co-chair)曾经形容这种方法就像水果沙拉,颜色和味道都能提示冰沙的成分,但倘若只有几个是属于蓝莓的味道,那么很容易就被一堆草莓的味道所覆盖(如下图)。因而在细胞尺度上进行大规模的测序分析以对细胞进行重新分型是很有必要的。

    02

    当我们休息时,我们的大脑运动皮层中重放习得的神经放电序列

    以前在非人类动物中观察到的唤醒过程背后的神经激发模式的离线“重播”被认为是记忆巩固的一种机制。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等研究小组的人员通过记录两名参与者的运动皮层的尖峰活动来测试人脑的重播,这两名参与者的大脑皮质接口微电极阵列作为脑机接口试点临床试验的一部参与者在玩一个神经控制的序列复制游戏之前和之后都要打个盹,这个游戏包含一个“重复”的序列与不同的“控制”序列稀疏地交织在一起。与学习一致,两个参与者都比控制序列更准确地执行了重复序列。研究人员将在执行每个序列时导致光标移动的触发率模式与两个休息时间段的触发率模式进行比较。与控制序列相比,与重复序列的相关性在任务休息前后增加得更多,这为大脑中与学习相关的回放提供了直接证据。

    01

    在你休息时,你的大脑运动皮层中重放习得的神经放电序列

    以前在非人类动物中观察到的唤醒过程背后的神经激发模式的离线“重播”被认为是记忆巩固的一种机制。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等研究小组的人员通过记录两名参与者的运动皮层的尖峰活动来测试人脑的重播,这两名参与者的大脑皮质接口微电极阵列作为脑机接口试点临床试验的一部参与者在玩一个神经控制的序列复制游戏之前和之后都要打个盹,这个游戏包含一个“重复”的序列与不同的“控制”序列稀疏地交织在一起。与学习一致,两个参与者都比控制序列更准确地执行了重复序列。研究人员将在执行每个序列时导致光标移动的触发率模式与两个休息时间段的触发率模式进行比较。与控制序列相比,与重复序列的相关性在任务休息前后增加得更多,这为大脑中与学习相关的回放提供了直接证据。

    02

    作为一种连续现象的EEG微状态

    近年来,脑电微状态分析作为一种描述大规模电生理数据时空动态性特征的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脑电微状态被认为存在两种假设:(1)“胜者为王”,即任何给定时间点的地形图都处于一种状态;(2)从一种状态离散地转换到另一种状态。在本研究中,我们从脑电数据的几何角度研究了这些假设,将微状态地形作为原始通道空间子空间的基向量。我们发现,微状态内和微状态间的距离分布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叠的:对于低全局场强 (GFP)范围,标记为一个微状态的单个时间点通常与多个微状态向量等距,这挑战了“胜者为王”的假设。在高场强下,微状态的可分性有所改善,但仍然较弱。虽然许多GFP峰(用于定义微状态的时间点)出现在高GFP范围内,但与较差可分性相关的低GFP范围也包含GFP峰。此外,几何分析表明,微状态及其跃迁看起来更像是连续的,而不是离散的,传感器空间轨迹变化率的分析显示了渐进的微状态转变。综上所述,我们的发现表明,脑电微状态被认为在空间和时间上是连续的更好,而不是神经集群的离散激活。 1.背景 基于脑电地形图具有准稳定模式的发现,研究人员描述这些稳定的地形图为脑电微状态。脑电微状态分析被认为是研究许多认知过程的神经特征的有效方法,也是研究脑电动态性并将之与认知和疾病联系起来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当前的微状态模型基于两个关键假设,其中之一就是在任何时间点都存在一个单一的状态,即“胜者为王”原则。在脑电数据的几何角度下,M通道脑电数据集可以概念化为M维空间,每个时间点的地形对应于该M维空间中的一个坐标。微状态分析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降维技术,它将每个微状态概念化为一维子空间,即表征为传感器空间中的向量。目前,将脑电数据紧密分布在(少量)微状态向量周围的假设称为离散性假设。如果微状态分析的离散性假设成立,那么与每个微状态相关的数据点应该紧密地分布在其父向量的周围,并且快速过渡到另一个微状态。 本研究使用标准微状态分析并结合经验和仿真数据的正交投影距离来表明,在传感器空间中,一个微状态内的时间点不一定局限于其父微状态向量周围。相反,单个时间点的地形图可以接近于多个微状态,并且取决于全局场功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平滑地改变。因此,本研究表明,时空离散性的假设可能不能准确地捕捉到微状态的本质。此外,我们还证明了主成分分析可以用来可视化3D中的数据分布,因为它保留了不同聚类之间和聚类内的距离。 2.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描述 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两个数据集。我们使用了68名对照组和46名抑郁症/高BDI组,数据以500 Hz重新采样。 2.2 实验装置 使用64通道神经扫描系统记录数据,电极布置符合10-10国际系统。 2.3 数据分析 使用MATLAB中的EEGLAB工具箱导入数据进行分析。这些数据最初有66个通道,其中60个通道被保留下来进行分析。在进一步分析之前进行平均参考。然后,对数据进行1-30 Hz的带通滤波。执行ICA后手动清理数据。去除无关的伪影成分。 2.4 微状态分析 微状态分析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1)我们使用L1范数来计算GFP。这产生了GFP的时间序列,它反映了随着时间推移地形中的总能量(图1A-B)。 (2)GFP(t)的局部最大值被送到改进的k-均值聚类算法(步骤3-7)(图1C)。我们选择了四个聚类进行分析。 (3)聚类过程从随机选择n个模板图开始,其中n是聚类或微状态图的数量。 (4)利用GFP峰值数据计算n个模板图的空间相关性。取空间相关性的绝对值确保结果不依赖于地形图极性。 (5)计算模板图的解释方差。 (6)重新定义模板图,通过从每个聚类中提取所有地形图的第一主成分来实现。 (7)重复步骤4至6,直到解释方差不随迭代次数增加而改善。 (8)选择一组新的n个随机选择的模板图,并重复步骤3到7。最后,选择解释方差最大的一组模板图作为最终的微状态向量。

    01

    Nat. Commun. | 用于单细胞测序的林火聚类将迭代标签传播与并行蒙特卡洛模拟相结合

    本文介绍由美国耶鲁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系的Mark Gerstein通讯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的研究成果:作者介绍了林火聚类,这是一种从单细胞数据中发现细胞类型的有效手段,具有良好的可解释性。林火聚类采用最小的先验假设,与当前方法不同,它计算每个细胞分配一个细胞类型标签的非参数后验概率。这些后验分布允许评估每个细胞的标签置信度,并允许计算“标签熵”,突出沿着分化轨迹的过渡。此外,作者表明,林火聚类可以在在线学习环境中进行稳健的归纳推理,并且可以很容易地扩展到数百万个细胞。最后,作者证明了该方法在模拟和实验数据的不同基准上优于最先进的聚类方法。总的来说,林火聚类是大规模单细胞分析中发现稀有细胞类型的有用工具。

    02

    Nature neuroscience:利用encoder-decoder模型实现皮层活动到文本的机器翻译

    距离首次从人脑中解码语言至今已有十年之久,但解码语言的准确性和速度仍然远远低于自然语言。本研究展示了一种通过解码皮层脑电获得高准确率、高自然程度语言的方法。根据机器翻译的最新进展,我们训练了一个递归神经网络,将每个句子长度下诱发的神经活动序列编码为一个抽象的表达,然后逐字逐句地将这个抽象表达解码成一个英语句子。对每个参与者来说,数据包括一系列句子(由30-50个句子多次重复而来)以及约250个置于大脑皮层的电极记录到的同步信号。对这些句子的解码正确率最高可以达到97%。最后,本研究利用迁移学习的方法改进对有限数据的解码,即利用多名参与者的数据训练特定的网络层。本研究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

    01

    系统比较Seurat和scanpy版本之间、软件之间的分析差异

    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是一种强大的实验方法,为基因表达分析提供细胞分辨率。随着scRNA-seq技术的广泛应用,分析scRNA-seq数据的方法也越来越多。然而,尽管已经开发了大量的工具,但大多数scRNA-seq分析都是在两种分析平台之一进行的:Seurat或Scanpy。表面上,这些程序被认为实现了分析相同或非常相似的工作流程:scRNA-seq结果计算分析的第一步是将原始读取数据转换为细胞基因计数矩阵X,其中输入Xig是细胞i表达的基因g的RNA转录本的数量。通常,细胞和基因被过滤以去除质量差的细胞和最低表达的基因。然后,将数据归一化以控制无意义的可变性来源,如测序深度、技术噪声、库大小和批处理效果。然后从归一化数据中选择高度可变基因(hvg)来识别感兴趣的潜在基因并降低数据的维数。随后,基因表达值被缩放到跨细胞的平均值为0,方差为1**。这种缩放主要是为了能够应用主成分分析(PCA)来进一步降低维数,并提供有意义的嵌入来描述细胞之间的可变性来源。然后通过k近邻(KNN)算法传递细胞的PCA嵌入,以便根据细胞的基因表达描述细胞之间的关系。KNN图用于生成无向共享最近邻(SNN)图以供进一步分析,最近邻图被传递到聚类算法中,将相似的单元分组在一起。图(s)也用于进一步的非线性降维,使用t-SNE或UMAP在二维中图形化地描绘这些数据结构。最后,通过差异表达(DE)分析鉴定cluster特异性marker基因,其中每个基因的表达在每个cluster与所有其他cluster之间进行比较,并通过倍比变化和p值进行量化。

    02

    CNGBdb支撑发表科研成果速递 | Genomics:药物治疗前后包虫病患者血浆中棘球绦虫游离DNA多项特征发生明显变化

    近日,西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包虫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与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基因组学》(Genomics)发表了题为“Characterizing dynamic changes of plasma cell-free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DNA before and after cystic echinococcosis treatment initiation”的研究。该研究首次报道在阿苯达唑治疗前后,囊型包虫病患者血浆中都可分离到细粒棘球绦虫游离DNA(cell-free DNA, cfDNA),且治疗前后细粒棘球绦虫cfDNA多项特征发生明显变化。这也是继上一个三方合作项目(本研究团队和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合作项目)后,将棘球绦虫cfDNA应用于包虫病诊断、治疗监测工作探究的新进展。

    02

    SIGIR 2018 | 大会最佳短论文:利用对抗学习的跨域正则化

    近期学界有多个神经排序模型被提出,这些模型通过考虑原始查询-文档文本(query-document text)[14]、基于确切的查询词项匹配文档的模式 [5],或结合二者 [10] 来估计文档与查询之间的相关性。这些模型通常通过在训练过程中观察大量相关和不相关的样本,来学习区分对应相关查询-文档对和相关性较低的查询-文档对的输入特征分布。与依赖人工制作特征的传统学习排序(LTR)模型不同,这些深度神经模型直接从数据中学习可用于目标任务的更高级别表征。它们从训练数据中学习特征的能力是一个强大的属性,使之有潜力发现手动制作特征没有捕获的新关系。

    02

    PNAS:网络连接的中断预示着中风后多种行为障碍

    中风后的行为障碍通常归因于局灶性损伤,但最近的证据表明,分布式脑网络破坏起着关键作用。来自华盛顿医学院研究人员在PNAS发文,他们招募了132名中风患者,测量静息态功能连接、病灶分布和多类行为表现(注意、视觉记忆、形象记忆、语言、运动和视觉),并使用机器学习模型来预测单个受试者的神经损伤。结果发现,FC能更好地预测视觉记忆和形象记忆,而病灶图能更好地预测视觉和运动损伤。两者都能很好地预测注意力和语言缺陷。接下来,研究者确定了生理网络功能障碍的一般模式,包括半球间整合和半球内连接的减少,这与多个领域的行为损伤密切相关。网络特异性的功能障碍模式预测了特定的行为障碍,而跨网络模块的大脑半球间沟通的丧失与跨多个行为领域的损伤相关。这些结果将大脑网络的关键组织特征与中风的大脑行为关系联系起来,阐明了脑结构与脑功能的补充价值,并为中风后多个行为领域障碍提供了生理机制。本文发表在PNAS杂志。

    02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