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改善深层神经网络-设置机器学习应用

这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在机器学习发展的小数据时代,常见做法是将所有数据三七分,70%训练集,30%测试集或者60%训练集,20%验证集,20%测试集,这是机器学习前几年学习领域普遍认可的最好实践方法,如你的数据是100,1000,1万条按照上述划分是非常合理的。 BUT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现在的数据量可能是百万级的,那么验证集和测试集占总数的比例会趋向于变得更小。因为验证集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不同的算法,检验哪种算法更加高效。比如我们有一百万的数据,那么拿出1万的数据便足以进行评估,找出其中表现最好的1-2种算法。测试集主要目的是正确评估分类器的性能,同样只需要拿出10000条数据便足以评估单个分类器。所以,假设我们有100万数据,其中1万条做验证集,1万条做测试集。即:训练集98%,验证集和测试集各1%。对于数据量为百万级应用,训练集可以占到99.5%(哭晕在厕所) 注:想清楚每个数据集的作用,而不是机械的记住原来的三七分

02

NAS(神经结构搜索)综述

本文是对神经结构搜索(NAS)的简单综述,在写作的过程中参考了文献[1]列出的部分文献。深度学习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面的书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本人希望写出一本内容经典、新颖的机器学习教材,此文是对《机器学习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雷明著一书的补充。该书目前已经重印了3次,收到了不少读者的反馈,对于之前已经发现的笔误和印刷错误,在刚印刷出的这一版中已经做了校正,我会持续核对与优化,力争写成经典教材,由于水平和精力有限,难免会有不少错误,欢迎指正。年初时第二版已经修改完,将于上半年出版,补充了不少内容(包括梯度提升,xgboost,t-SNE等降维算法,条件随机场等),删掉了源代码分析,例子程序换成了python,以sklearn为基础。本书勘误与修改的内容见:

03

盘点|最实用的机器学习算法优缺点分析,没有比这篇说得更好了

推荐理由 对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盘点,网上屡见不鲜。但目前,还没人能结合使用场景来把问题说明白,而这一点正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在文章中,作者将结合他的实际经验,细致剖析每种算法在实践中的优势和不足。 本文的目的,是务实、简洁地盘点一番当前机器学习算法。尽管人们已做过不少盘点,但始终未能给出每一种算法的真正优缺点。在这里,我们依据实际使用中的经验,将对此详加讨论。 归类机器学习算法,一向都非常棘手,常见的分类标准是这样的:生成/判别、参数/非参数、监督/非监督,等等。 举例来说,Scikit-Learn

08

(数据科学学习手札34)多层感知机原理详解&Python与R实现

机器学习分为很多个领域,其中的连接主义指的就是以神经元(neuron)为基本结构的各式各样的神经网络,规范的定义是:由具有适应性的简单单元组成的广泛并行互连的网络,它的组织能够模拟生物神经系统对真实世界的刺激作出的交互反应。而我们在机器学习中广泛提及的神经网络学习就是机器学习与神经网络的交叉部分,本篇就将介绍基本的神经元模型、感知机模型的知识以及更进一步的多层感知机的具体应用(注意,本篇介绍的内容只是当下流行的深度学习的铺垫,因此只使用了无GPU加速的相应模块,关于深度学习的知识、当下流行的深度学习方法及相应的可GPU加速的训练方法将在后续的博文中陆续介绍)

09

『 论文阅读』Understanding deep learning requires rethinking generalization

虽然其规模巨大,但成功的深层人工神经网络可以获得训练和测试集非常小的性能差异。 传统知识认为这种小的泛化误差归功于模型的性能,或者是由于在训练的时候加入了正则化技术。 通过广泛的系统实验,我们展示了这些传统方法如何不能解释,而为什么大型神经网络能在实践中推广。具体来说,实验建立了用随机梯度方法训练的图像分类的最先进的卷积网络,能容易地拟合训练数据的随机标记。这种现象在质量上不受显式正则化的影响,即使我们用完全非结构化的随机噪声替换真实图像,也会发生这种现象。 我们用理论结构证实了这些实验结果,表明简单的深度两个神经网络一旦参数数量超过了实际数据点的数量,就已经具有完美的有限样本表达能力。 论文通过与传统模型的比较来解释我们的实验结果。

03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