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南安普顿研究组实现单通道OOK编码的100Gbps的硅光发射器

前几天在小豆芽微信讨论群里,大家在讨论南安普顿的这篇进展及亮点 (原文链接 https://osapublishing.org/optica/abstract.cfm?uri=optica-7-11-1514)。这里小豆芽简单梳理下相关的技术细节,为大家做一个参考。

原文非常简短,只有两页半,发表于Optica,核心思想是采用基于T-coil技术的CMOS驱动器增大带宽,最终实现了112Gbps的信号速率,功耗为1.59pJ/bit, 消光比大于3,ER为2.93dB。

典型的T-coil电路如下图所示,由两个互相耦合的电感L1、L2以及桥接电容Cb组成, 形成T型结构,

(图片来自http://www.53179.net/a/yule/364.html)

其传递函数满足下式,

相比于inductive peaking,T-coil方案的带宽可以提高70%,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http://www.53179.net/a/yule/364.html)

一个很自然的想法是将T-coil电路引入到硅光的driver中,南安普顿研究小组基于TSMC 28nm的工艺,实现了基于T-coil的硅光CMOS driver, 其主要在顶层的两层厚金属上实现,而底层的金属用于电磁屏蔽,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文献1)

硅光调制器采用U型结构的耗尽型调制器,

(图片来自文献2)

采用U型结构,主要是为了使得结构更加紧凑。调制器的调制效率为1.5V.cm, 传输损耗为2.7dB/mm,相移器的长度为 2.47mm.

整个芯片的结构如下图所示,driver芯片倒装在硅光芯片上,封装在一起。

(图片来自文献1)

眼图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112Gbps时的眼图质量还是不错的。

(图片来自文献1)

这篇文章的一个启示,在硅光调制器的设计中,引入光电的协同设计,当无法通过光学结构进一步提高带宽、降低功耗的时候,把提高带宽的重担交给电芯片。这对硅光设计人员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对一些基本的模拟电路有所了解,得从top-level去思考这个问题。事实上,国际上已经有较多的研究小组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在driver上做文章,提高调制器带宽。

文章中如果有任何错误和不严谨之处,还望大家不吝指出,欢迎大家留言讨论。也欢迎大家向我提问,小豆芽会尽自己的能力给出解释。另外,微信讨论1群和2群都已经满员,3群还有位置,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加入进来讨论硅光技术。大家也可以添加我的个人微信photon_walker。


参考文献:

  1. K. Li, et.al., "Electronic–photonic convergence for silicon photonics transmitters beyond 100 Gbps on–off keying", Optica 7, 1514(2020)
  2. K. Li and D. Thomson, et al., in European Conference on Optical Communication (ECOC) (2018).
下一篇
举报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