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品牌正解006:“拼缝儿”与资源整合的差别,在于品牌

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聊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层级达到了一定高度的时候,就算是“拼缝儿”,看起来也像是整合资源,但是当层级处于低级别的时候,就算是整合资源,看起来也像是“拼缝儿”。

描述一下的话,拼缝儿,指的是促成买卖双方的交易并从中赚取差价;而整合资源,则是搭建一个平台,让完成一件事儿的多方参与进来,然后从共同获得的利润当中分成。这么解读似乎是两件事情,但是当完成一件事儿的只有两个方面,就不大好区分了。

举例来分析一下:

比如,假设IBM电脑预装了微软的操作系统,就这一事件而言,如果我们用“拼缝儿”的角度去看待,那么事件是:IBM因为总量足够大,所以可以和微软谈到一个比较好的价格,从而以低价拿到微软的产品,然后再与电脑一起整体打包卖给消费者——就操作系统这一具体产品,IBM是个“拼缝儿的”。

但是为什么听到“IBM和微软”的合作,并没有人会往“拼缝儿”的角度去想,而都会认为是一次“强强联手”呢?究其根本,并不是这件事本身与赚差价有没有关系,而是这两家企业的品牌层级实在太高了。

我们很难知道IBM电脑预装微软操作系统的成本到底是多少,也不知道因为这一合作两家企业多赚了多少钱,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和立场上,我们看到的是IT行业业内的两个顶级品牌之间的联合,不用过多地去担心实际业绩,只是单纯地品牌联合的这一信息,恐怕就会让两家公司的市值增加许多吧?

把上面的举例做一点修改,假设出于某种原因,微软将自己的操作免费提供给IBM电脑预装,那么IBM的电脑会降低销售价格吗?微软会遭受什么损失吗?当这一消息发布出来的时候,IBM和微软两家公司的关联企业在二级市场会有所表现吗?市值的增加,是不是就可以完全帮助微软不在乎软件的销量与价格,就已经赚到了钱呢?

在平时,我们会认为IBM和微软只是两家公司的名称,但是在市场的潜意识之中,还是接受了“品牌”的逻辑以及“品牌联合、品牌增值”的逻辑。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消费市场,都会认为品牌间的联合是一种资源整合。

换个模式,如果你自己买了一台IBM品牌电脑,又买了一套微软的操作系统装在电脑上,即便是这个消息被你和商家发布在了自己的自媒体上,这是一种资源整合吗?对于卖给你软件、硬件的商家而言,他们只是拼缝儿赚了差价,但是他们并没有享受到企业所带来的红利。

这是为什么?就是本文开头所说的,是层级!无论是你还是你所光顾的经销商,在层级上都无法代表IBM与微软这两个品牌,你们所做的只是产品层级的买卖,并没有达到品牌联合的高度。再多延伸一下,即便是有一家第三方企业,买了一千套微软的操作系统装在了一千台IBM电脑上,还是一种基于产品的买卖行为,因为无法上升到品牌的层级,所以也享受不到品牌红利。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30305A00ES6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