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汽配新股一彬科技,高点连遭两个跌停,市场在担心什么?

东风汽车在湖北的疯狂降价行为,给全汽车行业带来了一波降价潮。据数据统计,自东风宣布降价之后,已经有超30个汽车品牌宣布降价,包括奔驰、宝马、奥迪、比亚迪等。

不过,打价格战从来都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虽然车企赢得了销量,但是自身品牌力度也可能会降低,长期来看对车企可不是什么好事。与此同时,在二级市场上,因受车企价格战影响,汽车整车股也纷纷下跌。与整车联系最为紧密的零部件股价,也难逃挨刀的命运。

近日,汽车零部件概念股伯特利、川环科技,银轮股份、艾可蓝、中鼎股份、正强股份、东箭科技、广东鸿图等等都迎来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可谓“覆巢之下嫣有完卵”。

上市已久的汽车零部件股受到影响,最近上的新股也受到波及。一彬科技(001278.SZ)在上市四天后就打开涨停板,并且连续遭遇两个跌停板,截至3月16日,股价收报25.52元,总市值31.58亿元。

那么这个流通盘极小的新股为何开板后高点遭遇暴击?究竟是错杀?还是价值回归?

高点遇暴击,市场在担心什么?

公开资料显示,一彬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零部件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以来,公司专注于乘用车市场的零部件配套领域,覆盖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上百个车系,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塑料件及金属件。

从简介上看,一彬科技就是一家零部件公司而已,但是扒其招股说明书就知道为何深受东风降价事件的影响了。

招股说明书显示,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类型可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为塑料件 (10.71 亿元,76.07%)、金属件 (2.70 亿元,19.20%)、模具 (0.67 亿元,4.73%)。从数据可以看出,报告期间公司塑料件一直为公司的主要产品,收入占比维持在70%左右。

而公司近年来积极发展日系、欧美高端客户,2019-2021年高端产品在公司塑料件产品中的占比分别为49.62%、61.23%、65.06%,呈逐年上升趋势。除此之外,其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东风系竟然占比超20%。

要知道,这把“降价火”就是从东风系开始烧的,然后波及合资车以及部分国产车,价格战也意味着薄利多销。越来越多的企业杀进新能源车后,供需关系崩坏,价格战盛行,整车行业盈利能力极大减弱,处于产业链的汽车零部件的利润也会减弱。

作为价格战中车企深度合作方的一彬科技,其利润自然也会受到影响,这也是市场所担忧的,毕竟业绩影响股价走势。

另一方面,市场也担心公司资产减值有吞噬利润的可能。报告期各期末,一彬科技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分别为3,848.49万元、3,556.61万元、3,883.83万元和4,597.36万元,主要系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所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其构成情况如下:

同期,一彬科技的归母净利润也不过分别为5,677.84万元、8,781.11万元、9,811.86万元、4899.02万元。可以看出,资产减值吞噬了公司大量利润。

同时,近年公司存货也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未来若客户的生产经营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导致公司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降低,进而带来存货减值的风险,影响利润。

可见一彬科技存在资产减值风险,这或许是导致市场信心不足的另一个原因。总的来说,市场对公司存在担忧,反应到股价上,其上涨的持续性不强。

针对上述问题,钛媒体APP已向一彬科技发出致电,截至发稿公司方面未进行回复。

汽车零部件的未来方向或许在新能源车

汽车零部件是构成汽车配件整体的各个单元,及用于汽车配件加工的产品,同时也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全球汽车加工零部件产业逐渐呈现出模块化、速度化和采购全球化。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编著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报告 (2015-2016)》,在全球汽车工业价值链中,零部件产业的价值超过 50%,在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值一般是整车的 1.7倍。2015 年度,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 3.2 万亿元,占整个汽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 44%。相比发达国家,我国汽车零部件占整个汽车产业的比重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由2010年的1.5万亿元增至2020年的4.5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9.65%,显著高于我国GDP的年均增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项下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5%。

从整个行业来看,大方向是往上的,但是由于目前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方向转型,未来发展将更重视新能源汽车走向,这才能使汽车零部件行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实际上,现在汽车零部件板块下跌也表明大家对于行业信心不足,其背后的逻辑就是新能源车销量基数变大,未来想维持高增速越来越难了。

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的产销量分别为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7%和93.4%。到达了700万辆的基数之后,2023年还能再翻倍增长吗?市场预期是,今年国内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或超过30%。从无到有的渗阶段是发展最快的时期,但达到30%渗透率之后,新能源车冲击燃油车已经越来越难。

与此同时,当下新能源车也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全球汽车芯片供应短缺导致下游客户需求下降、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未来还能高速发展吗?新能源车的发展已经有太多不确定性,更何况作为配件的汽车零部件呢?(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翟智超)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www.tmtpost.com/6451103.html?rss=qcloud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