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富士康在大陆员工人数最多时候达到120万!或许是郭台铭才有底气

自从拿下苹果订单之后,富士康就开启了“狂飙”之路,短短十几年时间,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摇身一变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代工巨头。

依靠国内人口红利,富士康可谓赚得盆满钵满,与此同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周边产业链的发展,成为提振当地经济的关键一环。数据显示,富士康在大陆市场员工人数最多时候达到了120万!

或许是这些原因,郭台铭才有底气把自己标榜成“救世主”,为迎合老美而公开叫嚣“这些年是他在给大陆赏饭吃”。

不可否认,富士康给大陆市场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但若没有国内的政策扶持、充足的劳动力,以及完备的上下游供应链,富士康也不可能得到苹果的青睐。这属于商业互利,绝非单方面的“施舍”。

对于郭台铭这番“赏饭”言论,很多网友都怒不可遏。而且,富士康近些年在国内的口碑并不好,混乱的管理,窒息的工作环境、以及与薪资不匹配的工时,让工人对其几乎没有任何好感。

再加上去年因公共卫生事件,导致员工大规模出走、徒步回家的事件,富士康一时间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虽然事情最终得到了解决,但富士康却被贴上了“血汗工厂”的标签,部分iPhone订单也被立讯精密给分走。

近段时间,富士康不止一次传出在印度投资建厂的消息,尤其是位于印度南部的工厂,富士康斥资了7亿美元,计划于2025年之前为当地创造5万个工作岗位,2030年将员工规模提升至10万。

反观国内,郭台铭却接连关停了多家工厂,还对部分工厂进行大规模减产。例如郑州工厂,曾是富士康最繁华的园区之一,员工将近20万,包揽了约半数的iPhone产能,周边做生意的各种小店应有尽有。

可如今的郑州富士康却是一副人走茶凉的景象,不止招工数量大不如前,过去车水马龙的街区也是异常冷清,很多小店都贴着关门或者转让的字样。对此,有外媒表示:富士康开始算后账了,你指责我为富不仁,那我直接把“饭碗”端走。

那么问题来了,随着富士康不断把产能转移至印度市场,大陆数十万员工该何去何从,当地GDP是否会受到影响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除了富士康,我们还有立讯精密、比亚迪等一大批优秀工厂,足以填补空出来的产能和工作岗位。

而且,经过改革开放,中国早已今非昔比,在华为、中芯国际等高科技企业的推动下,如今正处从制造向“智造”转型的阶段,对富士康并无依赖。

当然,富士康之所以大规模迁移产能,本质上并非是对大陆市场“算后账”。主要是太过依赖苹果订单,只能跟着走。

随着中美科技竞争不断升温,美国要求苹果减轻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在华为被美全面禁售的情况下,苹果自身其实也担心遭到大陆市场的反制。

而印度现阶段整体消费水平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且当地人口众多、廉价劳动力充足。数据显示,2022年苹果iPhone手机在印度的出货量同比暴增了65%,产能上涨了162%!而富士康印度工厂普工的平均月薪大约只有900元,不及国内的1/5甚至1/10。

如今的印度手机市场,可以说像极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爆发初期的样子。无论苹果或者富士康,大规模将产能转移印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复制当初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之路。

但需要注意的是,印度市场虽然有低成本的制造优势,可短板也十分明显。例如工人素质普遍不高,工作效率以及良率不及我们的三分之一,这就导致其产能经常达不到预期。

另外,在水电等基础设施方面,印度当地也远不及大陆市场完善。除此之外,富士康等代工厂所需的很多生产器械设备,以及电子制造的部分核心元器件,还要依靠大陆供应商的支持。

这些局限性都预示着富士康的“印度之行”绝非坦途,至于最终结果,暂时还无法定论。只不过,富士康在印度市场弱势“碰壁”后,再想回头“赏饭”给大陆吃,你们还会接受和支持吗?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30426A0248P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