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人民日报:大数据需要“深加工”

大数据需要“深加工”(科技杂谈) 大数据需要拓展应用场景、打通信息壁垒、坚持科技创新、加快法制建设,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这样的大数据“应用场景”并不少见—— 某单位手头的数据虽说不少,却常年躺在服务器里“睡大觉”,到了用的时候无数可查,决策还是靠“拍脑袋”;甲部门有个数据库,乙部门也有套信息系统,数据在部门间“老死不相往来”,群众办事不得不“折返跑”;有公司做大数据,数据中心建了不少,技术还是原地踏步,宝贵的数据用不了、扔不掉,反倒成了沉重的“包袱”…… 石油之所以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不仅在于它是重要的燃料,更在于它能被提炼加工成各种产品,进而推动众多技术的进步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衣食住行。作为信息时代“石油”的大数据,也需要“深加工”,才能充分挖掘它的潜力,实现价值增值。 首先,大数据只有“用起来”,才能向“深加工”拓展。数据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些过去只能“亲力亲为”的事情如今都可以转化成数据的交互。快递行业使用的智能分拣机器人通过数据规划出传递包裹的最优路线,效率远高于人力;在一些窗口单位,“资料当面交”变成了“数据在线跑”,各种“异地办”带给人们诸多便利。然而,目前像这样真正“用起来”的数据还很有限,其中固然有安全、隐私等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大数据还需找到更多适宜的应用场景来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 其次,打通信息壁垒,大数据“深加工”才能形成合力。据统计,我国80%以上的信息数据资源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中。但是各层级、地域、系统、部门、业务之间,“信息孤岛”丛生,“数据烟囱”林立,制约了数据共享,不仅给应用带来诸多不便,也造成了不小的浪费。对于数据资源来说,只有在更加开放的平台上得到综合分析和应用,才能成其“大”,进而提升感知、分析和预测的能力。另一方面,只有打通“信息动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政府用大数据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质量才会真正得到提升。 再者,大数据“深加工”根本上还是要靠创新。大数据作为一个综合的现代化产业,既需要底层算法的演进,也需要软硬件的迭代;既需要基础科学的支撑,也需要应用技术的推动。离开了科技,大数据就会变成一片混沌,发展也将难以为继。近年来,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积累了庞大的数据资源,也带动了大数据核心技术的突破。而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进步,既离不开大数据的驱动,又会促进其发展。 从长远来看,大数据“深加工”还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随着大数据加速与生产生活相融合,势必会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只有加快法规和制度的建设,加强对用户隐私、数据安全的保护,让大数据“无孔不入”又“有法可依”,数字中国建设才能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 (人民日报)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19001598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