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我们不是害怕失败,我们只是害怕平凡

文/魏山山

总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今天我也讲一个。

这个故事你一定没听过,因为这样默默无闻的人太过常见,这样平凡的剧情每天上演。但我想说的是,故事的主角光环,绝不会因为知道的人太少而丝毫黯淡。

······

这几天,我爸沉迷于手机微信里不能自拔。

这背后的原因是,他找到了30多年前在牡丹江当兵时的战友群。在那个小小的微信平台上,汇集了太多太多个认识不认识的、曾经一起共度三年的战友。

四川、深圳、黑龙江、湖北、山东、北京,天南地北的战友们在30多年后、在大家的孩子们上了大学结了婚有了自己的生活安定下来后,在这个小小的微信平台上彼此寻回了彼此的消息。

今天是我爸加进那个群里面的第三天,那种激动和期待溢于言表。我看见他眼睛里闪烁的光亮,那是一种不同于平时,属于一个父亲或是一个丈夫的宠溺而慈爱的眼光,而是一种完全回归了青春的、完全释放到30年前那个时代和世界里的、毛头小子般意气风发的、相互开玩笑相互调侃嬉闹的,痞痞的、坏坏的语气和眼神。

我听见他在群里郑重其事又有些胆怯地按下语音发送键,我听见他用激动到颤抖的声音说:“战友们大家好,好久不见,我是魏兆里,来自84年守备九师二十七团二营五连。”

他把群里战友们语音一条条放出来听,一条不落。那种专注,突然让我很触动。

在那些语音里,战友们对于老爸竟然都印象深刻,不论是同一个连队的还是不同连队的,甚至是没有曾经共过事的战友,居然也都听说过他的名字。而且,无一例外的,群里对于老爸的为人,全是好评。

我也跟着一条一条听完,然后我有一种叹为观止的感慨:老天,也许这么多年我一直忽略了身边潜藏的一位明星啊。

在那些留言回忆和讲述的故事里,不论是日常训练、组织娱乐活动,还是上山打猎采集拉练,操练、打靶、站岗、做饭,他居然什么都尝试过,而且似乎都作为组织者和领导者,都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的一个。

说真的,这是属于老爸20岁的青春,是我从来不曾了解的,一段又一段闪着光环的精彩的故事。原来,他也拼搏过,他也倔强过;原来,他也疯过,也痞过。

我相信这些回忆的可信度,不仅仅因为这些是从他的战友们嘴里说出来的,更因为,30年了,如果不是真的印象深刻,一个平庸的人,是怎么也不会在大家回忆起这段故事的时候,被不约而同记起来的。

我爸说,那时候他还特意买了一个笔记本每天晚上写日记。好嘛,我算知道我的文艺气质是从哪来的了,原来我还一直以为仅仅遗传我妈,现在全明白了。我想,当年在部队里,那种冰天雪地每日训练的环境下,能坚持记日记的,多半也都是内心隽秀的文青吧。

除此之外,他还给我看了他们当年的照片,那些穿着军装的意气风发,以及他们一言一语回忆描述的画面桥段。

怎么形容我现在的心情呢?

——靠,敢情这20多年我身边一直卧底了一枚24K男神啊。

我突然有些飘飘然。这是继我发现我妈是一个诗意而少女心爆棚的小公举之后,再一次让我震撼的惊喜。

······

一直以来,我从不觉得我爸是一个多么与众不同的人。

每天上班下班,看看电视散散步,生活似乎规律的几十天如一日,现在我离开家了就更是如此。他几乎没有什么特别擅长的文体爱好,也没有什么显赫和出众的工作成就。待人客客气气,生活按部就班。就连人生追求也是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平平淡淡,知足常乐。

我一直以为他的人生就是这样了,这也是一直以来我不太赞同他的生活方式的原因。

我和他曾经是两种完全不同生活追求,这样的价值冲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带给我很大的矛盾和纠结。曾经,我告诉自己,一定不要做他这样的人,一定不要过这样平庸到无人注意,平凡到无人问津的生活。

不就是三年的战友么,我还有三年的老同学呢——在这之前,我一直是这么觉得的。

不谦虚地说,小学初中高中,我的成绩一直算得上是班级里的上游。作为所谓的“尖子生”,一路走来备受关注的光环和优越感带给我一种思维习惯:我是最好的,我也应该是最好的,我要出类拔萃。

进入大学,进入职场,走进了更大的世界之后,我遇见人上的人,山外的山。然后,我发现这个世界的精彩,发现原来人生可以有多重维度,原来一个人的价值成就不仅仅靠分数和成绩来衡量。再然后,一直以来的“精神优越感”仍然会指引着我:我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应该有特别的、与众不同的精彩。

是的,这就是我们。我们总是这样骄傲,这样不肯和生活妥协,“自命不凡”成了我们个性中最大的禁锢。

一路走来的优秀基因,指导者我们持续着一种思维惯性:是的,我要受关注,我要与众不同,我要把所有的路走到头,我要把所有的可能尝试到极致。如果生活没有绝对的对和错,那我就追求绝对的盈和缺,追求绝对的明和暗。

就这样,我们想方设法追求卓越,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目光,想方设法影响更多的人。似乎一点点的默默无闻,就对不起骨子里从不服输的优秀基因,对不起一路走来的掌声光环。

我们一直拒绝隐身,一直拒绝沦为平凡。我们要挑战,要新鲜感,要输也输得像个烈士,败也败得像个英雄。我们觉得这样的人生才是彩色的,才是有意义的。

我们担心守不住一直以来的骄傲,保不住一直以来的光环。我们怕一语成谶,怕山不转水转,怕沧海桑田。

我们怕自己成为“小时了了”的仲永,所以我们告诉自己:最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渐渐沦为平凡。

可是现在,我好像突然能够明白老爸激动的原因了。我开始渐渐理解他那得意忘形的资本,理解他那些闪闪发光的青春。

原来,在那些我不了解的故事里,他一直都是闪闪发光的男一号啊。

然后我开始反思自己一直以来的这种观念:既然我们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的平庸,也许只是我们不了解他曾经的伟大;既然我们一直不曾注意的面孔,其本质可能是不折不扣的主角NO.1,那么,我们这种所谓的“佼佼者”,在那些深藏不露的“平庸”面前,是不是也平庸的幼稚可笑呢?

······

前段时间,“陈道明发飙”上了微博的话题热搜榜。

《传承者》节目的一出花鼓表演,孩子们整齐划一的动作,遭来青年评论员们的批评:“面孔单一,没有个人英雄,也就看不到焦点。”

陈道明老师反驳:“是你没看见他们每一张脸的样子。世界上没有这么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辈子可能要甘于寂寞,甘于平庸,但是,请不要打击他们的努力。”

······

人,生而平等么?

现在讨论这个问题真的很幼稚,因为答案,显而易见。

小时候,我也曾以为我可以凭借我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一切。所以很认真的读书,很努力的成长,用一流的成绩上一流的大学。

我们都读过很多振奋人心的鸡血,喝过很多励志的鸡汤。在那些热气腾腾的文字里,他们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能逆袭,就能超越平庸,就能金光闪闪。那些文字没有告诉我们的是,光环的背后,有更多的人也同样很努力地生活,但是他们仍然成为了那不被注意到的,焦点模糊的脸。他们的付出不比你少,甚至更多,但他们仍然湮没人海。

因为这世界上有一种叫机遇的东西,还有一种叫背景的东西。有时候,一些人很努力,才勉强站到了起跑线上,很努力,却只达到了及格线上的平凡。一些在一部分人看来理所应当、唾手可及的基本配置,却是另一部分人需要用很大的力气去争取的。

当他们大汗淋漓赶到起点时,发令枪早已响过。笨鸟先飞,更多时候并不是一句鼓舞,而是一种无奈。更何况,先飞的笨鸟,最后也是雁群中无名的一只,浪花中湮没的一朵。

······

尔冬升用自己养老金筹拍了电影《我是路人甲》。他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展示了平凡小龙套的主角光环。就像这部电影所揭示的,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是不折不扣的NO.1.

笨拙而倔强的万国鹏,总是在说教的覃培生,简单而执着的王婷,还有那些在大排档里热烈讨论出路的家伙们……他们或许演技不佳,但每一个都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在横店这片梦想遥遥无期的汪洋大海,摆在“路人甲”们面前的,几乎是永远的漫漫黑夜,但即便如此,也没有人选择离开。

我被他们那种回荡在身体里的、豪气冲天的力量所震撼:当王昭饰演的路人甲偷工犯懒以致失去机会时,另两位路人甲搬出一大堆名人名言,用孔孟、鲁迅、苏格拉底的传世金句来挽救王昭消沉的心。这些在许多人听来不痛不痒、甚至嗤之以鼻的心灵鸡汤,却被另一群人奉为励志真理。

是的,他们如此努力向上地活着,如此用力过猛地演戏,如此越挫越勇地坚持。

很多明星都是跑了很多年龙套,才有了出头之日;而有些人努力一辈子,也未能成为光鲜亮丽的主角。这批真实而无名的演员们,也许最终都无法通过“一戏成名”来证明自己,但他们努力地生活,现在我觉得,这样的价值观就已经值得尊重了。

就如同覃培生的答案:“我从黑暗的煤矿下出来,能在阳光下活着,对我而言已经足够,我已经成功了。”

······

曾经,有一位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年轻人。

当他游泳到对面的岸上,旁观的老人走上前安慰:“孩子啊,你辛苦了,你不知道这个海峡之间是有轮渡的么?”

我们都是挣扎在平凡和不平凡中间的一群。很多时候,旁人或许无法理解,一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为什么就这么放肆折腾,为什么一定要去做一件事。

有的时候不仅是旁人,甚至一开始,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想通过这件事,来表达怎样的情怀和理念,究竟想通过这件事,来证明些什么。

就这样苦苦追寻极致,不敢停下也不敢放手。似乎把太多的精力和战斗力放在了自我激励和自我焦虑上,结果是,一路呐喊一路招手,一路左顾右盼,不仅没有很好地顾及自己的脚步,也没有很真实地感受当下的生活。

越多的时间焦虑,就越多的时间徘徊。我们给自己打鸡血,给自己灌鸡汤,我们把静下心来享受生活的梦预支给未来。

然后,当那个未来到来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如预期般闪闪发光。再然后,不服输的我们,继续左顾右盼,继续执着焦虑,继续把人生赢家的梦预支给下一个未来。

······

我记得在一次访谈中,演员陈坤曾说:“我希望我能做一个境随心转的人。”

他说,“我没有任何让你们觉得,或者是我自己可以觉得有多了不起的资本。我只是和你们一样的,在我们个体的人生道路上,想成为自己心灵国王的人。”

我很喜欢他提出的,这个“自己心灵国王”的概念,和我现在想到的,“自己电影中的NO.1”理念,不谋而合。

旁人曾经以为,我们也曾经一度以为,自己只是在一味地追求卓越瞩目,追求与众不同,现在我知道,真正沉迷其中的主角,享受的,其实是证明自己的过程。对他而言,在这幕大戏里,有自己一个观众就足够了。

因为当你找到内在力量的时候,无论外界褒贬都能宠辱不惊。因为笃定了自己,所以会看待自己的眼光永远是不平凡的;因为笃定了自己,就会自己给自己自信,自己给自己力量。

了解了自己内心,就不会再患得患失,不会再焦虑不安,不会再左顾右盼。就像我在我平凡的老爸身上看到他毫不平凡的一面,但我眼光的转变并没有影响到他乐观积极地生活。直到现在,这件事默默地发生,我在心里默默地崇拜,然后,悄无声息地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也许,越焦虑越顾盼就越容易被自己的彷徨拉进漩涡而原地踏步;也许,认识平凡和笃定自己,才是开启不平凡人生的转折点吧。

也许曾经愤慨过、追寻过、彷徨过,焦虑过,如今,成长教会我们不再抱怨,教会我们在一个又一个缝隙间心平气和。差距和无视固然存在,但这并不令人遗憾,因为正是我们在弥补隐秘和伟大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增强了我们生命的张力,让它更有层次,更加多元。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些独一无二的被我们深深铭记的痛苦和欢笑、启迪与彻悟,那些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命脚步、心灵的风景,是比所有外界所附加的光环,更值得尊重的,活着的证明。

其实追求不平凡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我们大多生于平凡,所以我们也应该学着接受平凡。

我们的感受和行走,应该让我们笃定当下。平凡不应该是催着我们焦虑的梦的枷锁,我们的生活不应该只预支给未来。只有笃定了自己之后,我们追求的脚步才能有自己的韵律,我们也才能不再焦虑,不再患得患失。

是的,我们焦虑,我们不安,因为我们不是害怕失败,我们只是害怕平凡。

······

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地下室里,有一块墓碑,上面写了这样一段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便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最后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

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

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然后,谁知道呢?我可能就会改变这个世界。”

······

所以,我们不会注定平凡,我们只是好高骛远。

生活从来不会缺少斑斓的色彩,只是我们的匆忙将它无视成了黑白。其实平凡是伟大生命的一种起点和常态,只要我们遵从自己的心跳和脚步,活出自己的韵律和风采,生命就永远不会平凡。

所以,我从来都不觉得我爸是一个平庸而平凡的人,以前不是,现在更不会了。

既然笃定了自己,就会成为自己心灵的国王,既然笃定了自己,就会不那么在乎外界的快慢节奏,不会因周遭的人来人往而焦虑不安。

既然生活的精彩程度,从不会以功利性的成败论英雄,既然勇敢而真实地活出生命的颜色,就永远不会沦为平凡。

——那么,逞强骄傲而自命不凡的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左岸记:真是了不起的平凡,隐秘而伟大。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30427A06M6T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