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独自跑步,遇见更好的自己

老威常说,独自跑步,遇见自己。

老威又非常看重趋势。即使某个时点上的状态会波动,但趋势却体现为长期的变化,一般情况总是上扬的,从这点来说,独自跑步,不仅遇见自己,而且往往遇见好的自己。

有时候,因为特殊原因,会使节奏陷入迟缓甚至停顿,但是只要习惯不变,从趋势来说,终究会从波动中恢复,又从恢复基础上上扬。

遇见好的自己,是运动带给我最大的快乐。

一、因为看重趋势,所以从来不纠结设备的“准不准”。

基于对趋势的热爱,对于设备“准不准”的话题,就不大感兴趣。我们能接触到的运动装备,大部分数据背后是有赖于算法的,要回答准不准,除非我们知道厂商的算法模型,而这又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是同一个设备,它在不同时期记录下来的数据,终究可以形成趋势。

更何况在手头有限的不同厂商之间的交叉验证,已经足够让我们对于“准”这个问题,心里有谱。

譬如,在VO2MAX这个话题上,我多次用Polar自带的工具,做比较尽力的(总觉得没有到力竭,其实也不敢,生怕一个人在路上猛搞,到力竭会出危险)Running Performance Test,这时候得到的实测VO2MAX当下值,与Garmin(它的系统就是评估当下值)的数值,总是高度吻合。所以,在描述当下的VO2MAX状态时,我就会两者随机取用。

稍有不同的是,Garmin的数据,在一段时间里相对稳定,在得到一个值后,如果接下来的几天强度变小,它也不会马上呈现数值变低(但会在数据边上给出向上、向下、向右的箭头表示微弱的升降和保持),而Polar如果做Test,当下的测试用的尽力程度不同,给出的本堂测试的评定,也是立马变化的。在“非常尽力、尽可能接近力竭”的前提下,两者是高度吻合的。

两家数据背后的算法,似乎可以得出“都非常可信、非常靠谱”的结论,是不是用的同一个算法,我没研究过,也不大感兴趣去刨根究底。

二、看看自己的变化,比参加比赛有趣得多。

时不时地被老同事、老朋友或者邻居问,你怎么没有参加比赛?有时候甚至家人也会对错过某次比赛稍表遗憾。最近的一次类似案例,是前不久的北京半马赛,被相互不知称呼但时常有所交流的邻居问起。

不热衷于参加比赛,说实话,首先是比赛能力太差,报不报得上名都很玄,就没有心情了,差就是差,没必要回避,这个是前提。其次是嫌比赛太麻烦,就以当日而言,一大早起来去比赛地点集合,停车都不知是否方便,听听都觉得头大。

大概骨子里还是喜欢安静,不享受热闹吧。

不要否认,比赛可以看成一种特殊的实战形式,不参加实战,有些能力就会始终得不到发掘,反过来又会使竞赛能力更得不到提高。这点在青少年时期参加其他运动项目的比赛过程中,有深刻的体会。

要说生活中的爱好,运动和阅读(我所谓的阅读,是广义的,包括观影在内)几乎并列,后者比例大一些。而跑步是运动这个爱好中的基础课,主要是为了强化心肺系统。

这也是我很不喜欢本公众号被错解为一个跑步公众号的原因。

我只是比较喜欢运动科学相关的一些知识,同时乐于对一些习惯的说法进行验证,且不揣简陋,愿意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包括并不那么美好的数据)呈现出来而已。

在业余爱好中,遇见自己,有机会倾听通常被埋没在日常嘈杂的背景音中的自己的声音。在阅读时如此,跑步时也如此。

如此而已。

运动带来的最大收获,是自己对自己越来越了解。我无法想象,对自己的身体没有了解的情况下,让它去为自己的目标玩命,会是一种什么状态。

图片故事:2019年国庆节,北部边陲居延海。

三、当下自己的基本状态。

真实的最大心率,不同姿态下的安静心率,最大摄氧量的天花板和当下值,乳酸阈值,跑姿相关的动态数据,睡眠数据……

上述这些指标,都是了解自己的必要指标,而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就是自己一段时间来所付出的汗水与时间所带来的的收益(正向或者负向)。

上一篇文中说,虽然我们很多人都在去年底今年初经历了一点节奏上的变化,也抱着“小白心态”让自己从头起步。但是,自负一点说,小白心态只是自己的态度,状态毕竟不是小白。

到目前为止,体能方面已经完全正常化了。

最大心率:半年内测试中经常能到达的实际值175-176,感觉尚未竭尽全力,故平时常设置成180(昨天开始按照实际值设为176)。

无数次实测中得到的最大心率,都比公式计算的大15个读数左右。(经常有人问老威的年纪。也有不少人把老威误当做80后的小朋友,其实除了有时候正面回答,在这些基于年龄做计算的细节上,我从来不隐瞒,你用左手拿铅笔都能推算出来^_^)

平均安静心率:清醒平躺时50,清醒站姿时65。有的系统建议,如果采用储备心率,跑步项的安静心率建议设定成站姿安静心率,但实际只有对低心率区的边界有2-5个读数的变化,对普通跑者影响不大,说实话,民用心率设备的误差,大概也会有这个区间。

最大摄氧量:躺测潜力值55-57之间,实际当下值49。这是从一季度最低的46开始回升上来的。

这个数值不算高,但是在老威所在的年龄组里,已经胜利回到第一梯队的阵营里了。按照下述对照表(图片来自对Garmin官网页面的截屏),放在比自己年轻20岁的阵营里,也可以进入第二等级“很好”了。(又一次暴露了年龄@-@)

乳酸阈值(乳酸阈值有两个,一个是刚开始明显积累乳酸时的低点,有的系统干脆叫乳酸有氧阈值,一个是高点,就是几乎要进入靠无氧代谢来支撑的强度转折点,也有人称乳酸无氧阈值,我也喜欢这么叫):159,5:25。

这个指标比去年还有较大的差距,去年阈值的心率值比这稍高,而配速比这更低(快)。

跑姿:概括起来说:

左右脚非常平衡;

步频平均值:从最慢速度区的175到最快区的189;

着地时间:从最慢区的250到最快区的220。

低心率区跑速:也恢复到过去比较好的状态,这是5月10日常规晨跑的记录。

为什么在通用的一些指标外,加上一个“低心率跑速”,是因为人们常说的“同等心率下速度更快”或者“同等速度下心率更低”这对辩证关系,只有在“低心率区”这个前提下,才能说明有氧基础的能力(稳定性)。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30513A02HS6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