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广州科学家取得重大研究突破!艾滋病患者有望恢复免疫力

2月13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王金勇在免疫学顶级刊物Nature Immunology(《自然-免疫学》)发表研究论文,发表了他们在T细胞再生研究领域的创新性成果。

T细胞是人体中发挥获得性免疫功能的免疫细胞,从骨髓中“出生”,在胸腺里发育成熟,是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的“主力军”。王金勇的研究团队通过体内重编程的方式,成功地将B淋巴细胞直接转化为有生理功能的T淋巴细胞。据悉,这是国际上首次通过体内重编程的方式实现功能性T细胞再生。

通过“时空仓”将B细胞重编程为T细胞

据王金勇介绍,所谓“体内重编程”,就是在一个活体生物反应器中,建立一个大规模功能筛选、获得再生T细胞的技术平台,借助骨髓微环境重编程获得T淋巴祖细胞,经胸腺完成T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从而重建胸腺免疫输出功能。

要将B细胞转化为T细胞,转录因子的“助攻”至关重要。研究团队最终从造血干细胞中筛选出15个候选转录因子,借助体内筛选技术平台鉴定到Hoxb5这个“淋巴谱系转换因子”。该因子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门,在体内将B细胞重编程为T细胞。

王金勇形象地将体内再生T细胞技术平台比作“时空仓”,而这项操作则是在人为改变造血发育中早期出现过的转录因子的时空规律,通过在后代细胞中再次开启实现重编程。

“通过这种重编程过程,两周后胸腺就开始输出有功能的T淋巴祖细胞,之后分化成熟为T细胞。”王金勇介绍,“每个T细胞都带有B细胞来源的免疫球蛋白重链VDJ重排遗传标记,并且在3-4周达到顶峰,可以重建胸腺50%-80%的免疫输出功能。”

王金勇表示,这种体内再生T细胞的方法能够产生大量原始态T细胞,产生长期获得性免疫记忆。在长达两年时间的跟踪观察中发现,重建T细胞免疫小鼠并未表现出致瘤性安全风险。这一科学研究为T细胞抗肿瘤疗法、艾滋病等T免疫缺陷相关疾病个性化疗法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大的临床转化意义。

体内再生T细胞疗法将显著降低成本

当前,体外T细胞抗肿瘤疗法需要经过较长周期,还存在复发等技术挑战。同时,治疗成本高昂也是肿瘤患者需要面对的最现实的难题。据相关资料显示,现有部分公司提供的T细胞抗肿瘤治疗价格为47.5万美元。

“而体内再生T细胞疗法一旦成功用于临床,预计成本会大大降低”王金勇说,“这给病人更多生的希望。”

在今后的1-2年里,他还计划联合吉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的研究团队,在胸腺人源化小鼠模型、非人类灵长类等大动物模型的体内进行临床前试验,结合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体内再生T细胞的抗肿瘤抗病毒活性。

“如果研究进展符合预期,将来会计划申请临床前实验,招募艾滋病患者作为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若是成功的话,便能为艾滋病患者恢复已经丧失的免疫能力。”王金勇说。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220B053EG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