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芯片漏电依然是芯片生产最大的问题,国产芯片也不例外!

芯片是信息产业的基础,也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载体。然而,芯片生产过程中,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就是芯片漏电。芯片漏电会导致芯片性能下降、功耗增加、发热过多、甚至损坏,给芯片制造商和应用商带来巨大的损失和挑战。那么,芯片漏电是怎么产生的?又有哪些方法可以检测和解决呢?本文将为您简单介绍。

什么是芯片漏电?

芯片漏电是指芯片内部的电流不按照预期的路径流动,而是流向其他的位置。例如,晶体管在关闭状态下,理论上应该没有电流通过,但实际上会有一部分电流从源极流向漏极,这就是晶体管的漏电流。又如,晶体管之间或金属层之间,理论上应该是绝缘的,但实际上会有一部分电流从一个节点流向另一个节点,这就是寄生电容或寄生电阻引起的漏电流。

芯片漏电有哪些原因?

芯片漏电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分为以下4类:

芯片制造过程中的缺陷。由于设备、工艺、材料等因素的影响,芯片制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缺陷,如晶体管之间的短路、晶体管内部的开路、金属层之间的穿孔等。这些缺陷会导致芯片内部出现异常的导通路径或断路路径,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漏电现象。

芯片设计过程中的错误。由于设计人员的失误或者设计工具的不完善,芯片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如逻辑电路的错误、时序电路的错误、电源网络的错误等。这些错误会导致芯片内部出现异常的信号状态或者信号干扰,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漏电现象。

芯片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因素。由于温度、湿度、静电、辐射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芯片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如晶体管特性变化、金属层氧化、材料老化等。这些变化会导致芯片内部出现异常的物理特性或者化学反应,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漏电现象。

芯片老化过程中的物理现象。由于长期工作在高压高温高频等极端条件下,芯片老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物理现象,如电迁移、热迁移、电压应力、热循环等。这些现象会导致芯片内部出现异常的结构变形或者材料损伤,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漏电现象。

如何检测和解决芯片漏电?

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芯片漏电问题,目前有很多种检测和解决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4类:

电性能测试。通过对芯片进行电性能测试,可以检测出芯片的功耗、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是否符合预期,从而判断芯片是否存在漏电问题。如果存在漏电问题,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性能参数,定位漏电的大致位置和范围。

液晶漏电定位。通过在芯片表面涂抹一层液晶材料,可以利用液晶材料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观察芯片表面的颜色变化,从而定位漏电的精确位置。这种方法适用于定位表面漏电或者较大的漏电。

EMMI(CCD/InGaAs)漏电定位。通过在芯片上方放置一个CCD或者InGaAs相机,可以利用CCD或者InGaAs相机对光信号的敏感性,捕捉芯片内部发出的光信号,从而定位漏电的精确位置。这种方法适用于定位深层漏电或者较小的漏电。

激光诱导漏电定位。通过在芯片上方照射一个激光束,可以利用激光束对芯片内部的电场或者磁场的影响,改变芯片内部的信号状态或者信号干扰,从而观察芯片外部的输出变化,从而定位漏电的精确位置。这种方法适用于定位隐蔽漏电或者复杂漏电。

总结

芯片漏电是芯片生产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国产芯片面临的重大挑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制造、设计、使用、老化等多个环节入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测和解决,提高芯片的质量和可靠性。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3q95YQ85oHmm_UZr8IABRq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