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收藏夹”是小红书新推出的社交功能,和以往选择陌生人社交切入,这次小红书直接选择熟人社交,试图通过工具+撬动关系。那这次和小红书以往做的社交产品有什么不同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据官方表示,共享收藏夹核心人群是密友,即闺蜜/情侣/好友;主要使用场景和玩法是:用户创建共享收藏夹,邀请好友加入,双方可在共享收藏夹里一起添加笔记,共同维护;比如可以创建:「国庆旅行攻略」、「一起想去吃的美食」、「一起分享装修攻略」等等,最多可邀请10位好友。
小红书这次从工具的角度切入社交,希望在一个强工具型属性产品上,通过工具来获取社交关系,再通过一起参与的互动场景,在站内完成关系沉淀。
个人分析从工具角度切入社交,主要有三点原因:
首先,小红书的平台本质:基于UGC的生活说明书。在平台上,UGC都在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笔记下面的收藏往往比评论高是很正常的现象,这说明了用户来小红书其实是为了获得一些经验,内容的有用性是用户愿意使用小红书主要原因。
其次,“无论干什么,我都习惯先在小红书上搜一搜”,是过去十年里,小红书深入用户的心智,搜索成为了小红书用户最高频的使用行为之一,其背后代表的是工具有用性,很多用户把小红书当成工具在使用。
最后,在国内所有内容社区/内容媒体里,小红书是用户收藏心智最强的,收藏也是小红书用户最重要的互动行为之一,体现出平台“有用”的价值取向,要把收藏心智做到极致。
从此前小红书产品经理的文章透露,做共享收藏夹是看到了微信上满足不了的用户需求,即在IM里面存在「一起参与」+「共同决策」的需求,但目前没有被解决好;
比如在微信上,和朋友经常分享一些需要一起参与的内容,比如美食,旅行…..等到要去的时候,经常翻聊天记录,那是否有一个产品容器可以承载这些内容,比如可以把「一起想吃的美食」、「一起想去的旅行」、「一起想逛的展览」等等分享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类?
于是,团队尝试了共享收藏夹。
从用户需求和场景是合理的,小红书本身就是生活方式社区,微信上越来越多生活方式的内容来自小红书平台,此次小红书亲自下场做共享收藏夹,无疑是将内容生态优势反哺到社交。
也正是切中了微信上细分场景,提供微信满足不了的用户价值。
大部分收藏夹都是吃灰的,但是共享收藏夹,因为有熟人关系在,通过互动提升功能的活跃度——毕竟“双向奔赴的动力,远远高于单向付出”。
相比单纯的工具产品,小红书的共享收藏夹底层是工具,内核是社交,先通过工具有用性撬动用户,再通过熟人关系强化互动,最终在站内直接沉淀关系。
在微信强大的熟人网络效应下,小红书没有强行通过推通讯录的方式建立关系,而是从工具切入,让用户主动建立关系,从战术上是正确的一次尝试。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