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每天微信问候 老年人为何热衷这种“打卡”方式

近日,一则“不是很理解老年人每天微信问候的含义”的帖子冲上了网络热搜,引发不少网友关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已成为老年人重要的社交工具之一。记者采访发现,“老年人每天微信问候”的现象一直都在我们身边。那么,老年人为何热衷这种“打卡”方式?其行为背后又反映出怎样的心理需求?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观点

发送问候信息是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

“愿一个问候带给你美好的心情,愿一个祝福带给你新的起点。早安!”20日,天蒙蒙亮,家住西工区升龙广场的褚君桃就在家庭微信群里发出了早晨的问候,她说这个习惯自己已经坚持了五六年。

今年65岁的褚君桃有兄弟姐妹5人,虽都在洛阳生活,但随着年纪增长平时聚少离多,因此微信成了他们情感联系的最好工具。“我们经历过信息不发达的年代,那个时候想联系谁都靠写信,要等好久才能收到回信,所以都很珍惜当下。”她说。

“以前,大家就是逢年过节发个祝福之类的短信。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聊天早已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的问候方式也逐步转变为微信问候。”受访老人赵立明表示,自己习惯睡前问候,他很赞成老友之间互相发问候信息,排解孤独、互相慰藉。对他来说,发送问候信息是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越来越多老年人每天通过微信发送问候信息,其甚至成了大多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随机采访的20位60岁至75岁的老年人中,18人有每天发送问候信息的习惯。

现象

有人对微信问候乐此不疲,有人虽不认同但会逐一回复

“每天早上五六点,我们家庭微信群里的长辈就开始发问候信息。”家住瀍河区龙泉小区的赵宏远说,不仅如此,他的父母对此还非常重视,为了让问候信息更加有创意,他们还自学了剪映软件,自己拍摄视频、创作文字,制作独一无二的问候信息。

赵宏远说,他的父亲上了年纪,视力不好,操作手机也不是特别熟练,制作一条视频往往需要两三个小时,有时还会引发多年的腰椎病、颈椎病,但他依然为了制作独一无二的问候信息乐此不疲。

“每天上午发送和回复微信早安问候,每天下午删除微信记录、清理手机内存。”“得从网上搜索和编辑要发的内容,清晨的首要任务就是抢先发出问候……”在采访中,谈及父母雷打不动地发送微信问候信息这件事时,一些年轻人如是说。另外,由于大量采取视频、图片类型的问候形式,导致手机内存不够,但有约1/3的老年人不会清理手机垃圾,手机反应速度越来越慢。

面对多种声音,老年人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虽然不太喜欢这种复制、粘贴式的问候,但视而不见是一种很没有礼貌的表现。有的家庭兄弟姐妹居住在全国各个城市,这也是向对方报平安的一种方式。”家住西工区香榭里·阳光的李月茹说,面对海量的微信问候信息,她尽量逐一简单回复,可她并不认同这种方式。她选择给家人、朋友打视频电话,认为听到声音、看到面容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分析

微信问候表达了老年人渴望获得更多陪伴和关爱的需求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互联网适老化研究显示,老年人最常用的社交工具是微信。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老年人每天通过微信发送问候视频、图文信息这类行为是非常常见的,尤其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比较普遍。

老年人坚持每天发送微信早安问候,其背后的深层心理需求是什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西工区上阳路社区心理咨询师赵欣敏说,发送问候信息的背后,是老年群体在表达其内在的心理需求。他们希望跟外界有联系,哪怕是一个问候、一张图片,也能证明自己不是孤独的。

“人在退休、步入老年之后,会因为脱离社会岗位、交际圈变小、亲友离世等问题变得焦虑不安,从而渴望获得更多的陪伴和关爱。坚持每天发送问候视频、图文信息也是老年群体在寻求精神慰藉和心灵抚慰一种重要的方式。”赵欣敏认为,这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因此需要整个社会予以关注。当自己收到长辈发送的消息时,应做到有回应。同时,子女、家庭和社会应尽量帮助老年人扩大交际圈,让他们和社会有更多联系。(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贾臻)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uSvagzUJdbLBhwFLF4gwBT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