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再谈陌生人社交

纯银在犬岛发布上对陌生人社交普遍现象的三条归纳,我做了一些补充:

1、女性普遍存在缔结长期关系的社交预期,尤其形象展示与社交技巧一般的女性;

2、同样希望缔结长期关系的男性,普遍在形象展示与社交调情技巧中落选;

3、在形象展示与调情技巧中获胜的男性,普遍希望拥有更多性资源;

陌生人社交普遍都是在走效率路线,也就是凸显"外在美",而"内在美"的路线几乎没有在做,或者说大部分用户坚持不到内在美散发的那一刻,就流失或者被同化了。

只可惜能靠形象展示走效率路线的用户,永远是少数,有调情技巧的用户也同样只会永远是少数,如果上面的归纳成立,那么大部分用户(包含男性和女性)的社交需求都是被忽略了。

形象展示优质、调情技巧出众的用户,效率型的社交产品只是让他们锦上添花,也就是第三点归纳中的延伸,毕竟没有这些产品,他们在线下同样能斩获很多受众,这是自身能力的一种体现,渠道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那些形象展示和调情技巧中等甚至偏下的沉默大多数,无论线上和线下,都会受制于人,似乎更多人的更多社交需求还没被好好解决,我们只是解决了一些相对比较好解决的用户而已。

我曾推演过一款左右滑极致效率型的社交产品内部的用户结构:

1、对于普通女性来说,她只会选比她自己综合条件都会好的男生,没得选的时候就选好一点的,可以选的时候就选好很多的;

2、对于普通男性来说,他会选和自己综合条件一致的女生,当然有更好的也会去选,但更加倾向于"门当户对";

以上这两个结构,就会导致一种结果,男性大概率情况下找的女性,都不会鸟他,因为女的会选比他好那么一点的,而女性大概率找的男性,实际上有一堆女性在找他,他的选择很多。

普通男性用户在这里没有被满足,普通女性用户在这里大概率也没有被满足,而最满足的就是那些综合条件都比较优质(形象/技巧)的男性用户,是的你没听错,这群男性用户普遍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久了之后变成了更多的性资源,平台调性逐渐走向极端。

为什么很多人(尤其男性)会在陌生人社交产品里用假照,他也许不知道用户的结构会向这个方向收敛,但是他能迅速体验到平台带给他社交意义上的满足,尽管这种满足出了见面就会露馅,是一种空中楼阁。

之所以说现在的陌生人社交产品都是效率导向,是因为它把人类能量化出来的社交属性像货架一样全都放置出来,人就像商品一样,筛选再筛选,总能找到你喜欢的,如无意外基于这些社会属性挑选出来的用户,无一例外都是两个特点:有钱/有颜。

回顾一下我们线下的一些社交场景,如果以目前线上陌生人的那一套效率路线在线下使用,很多人我们根本不可能和他产生交流,但为什么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能说得上话,能分享生活的朋友呢?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肯定不会是社牛类的人群。我们说的就是那群不被市面上主流社交产品所眷顾,在形象展示、调情技巧都处于中等或偏下的沉默大多数,由于他们的数量更多、共性更强,原则上更能说明问题。

你会发现,无论男性女性,我们的社交都很依赖:高频接触。

只要你处于和这个人高频接触的情况下,他在这个阶段和你就是最无话不谈的,最好的,纵使你有关系深度比ta更深的好友。

高频接触可能是由场景导致的,例如学校同学、工作同事、短期旅游的旅伴等,也有可能是刻意引导的,热恋中的情侣、暗恋中的制造机会等。然后伴随着高频接触场景的瓦解,关系也许也会逐渐梳理,例如毕业了、离职了、旅行结束了,接触减少,交流自然而然就减少。

这是为什么呢?缺乏共同目标。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底层都是有一套共同目标在驱动,这是高频接触场景下的一个自然产物,你们之所以被"困在"一个环境下高频接触,一定是有些什么事情需要一起完成。

例如工作中的同事,我们需要一起把工作做好,例如短期旅伴,我们需要共同规划剩下精彩的旅游瞬间。一旦共同目标不存在了,大家就会变成点头之交、有事再找的那种关系。

这里的共同目标可以是比较显性的,诸如上面举例的那些,也可以是比较隐形的,如我们都希望拥有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在这里它代表的是一种趋同。

所以高频接触的下一个里程碑,我认为是:建立共同目标。

市面上很多社交产品,说是为了塑造关系,匹配对的人,但是更多的迭代方向我很少见到有往"共同"这个方向去发展的,大多数是往"各自"这个方向去迭代,这样会导致一种什么效果呢?

用户天然离别人很远,离自己很近,慢慢发展成了我不断在平台上更新自己的动态,塑造自己的人物形象、抒发自己的内在美等,但就是忘了、没有意愿或者是不敢和对方私聊。当然这种"神交"也是一种社交方式,我自己是挺喜欢这种状态的,但仅适用于我认为了解不多,但尚算有趣的网友身上。

建立共同目标是个大学问,难度在于如何在建立的过程中,让大家真正地认识对方,接纳对方并有更进一步的交流,也就是所谓的破冰。

破冰难是难在,一旦冰山破开了,这个人和你意向想认识的人不太一样,怎么办?好的产品会尽量在合适的情况下才展开破冰,它会通过共同目标的巧妙设计,过滤了很多不合适的人。

我们或许能明白,大而全的社交是不具备合理性的,如果偏要走大而全的社交路线必然会重新回到社会属性的量化层面,也就是效率社交,但是基于细分人群的社交是合理的,因为建立关系的开始是在具备建立共同目标的可能性之上,而这一可能性在于双方有一个或多个相似的特性。例如都爱表达、例如都注重自己的生活方式等,平台要做的就是找到并放大这些特性,把这个细分人群打穿打透。

毕竟社交产品的价值不是让每个人都能交朋友,每个产品都会有自己所定义出来的优质用户,他们只想让他们互相匹配。

--

你在这里能得到什么?

我始终认为:最有价值的时刻,在于你是否真正捕获了更多客观的一手信息,并修补了以前自己错误的观点,得到一些启发,这是你和大多数人真正拉开距离的时刻。

你能在这里能得到一些启发,偶尔一两个就够了,人的差距在于思维模式的差异。

--

文章表达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所述资产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MbjA1iw-J5V48psgPLTht8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