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交通、建筑领域碳排放量约占全球65% 行业龙头企业以科技创新助力绿色减碳

本报记者 郭阳琛 张家振 上海报道

交通和建筑领域一直是全球碳排放的“两座大山”。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建筑环境与全球每年至少40%的碳排放量有关,交通领域碳排放占比则约为25%。如何在交通、建筑领域实现节能减排,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近日,国内首个以“碳中和”为主题的博览会——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碳博会”)成功举办。这是上海市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措施,也是一场汇集智慧的“碳中和”技术盛宴。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首届碳博会共邀请国内外近600家知名企业参展。其中,中国东方航空(以下简称“东航”)、特斯拉、临港集团等交通领域企业展示了绿色发展实践经验;而仲量联行、奥雅纳和华建集团等企业、机构则纷纷拿出了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方案。

(临港集团打造的“国际氢能谷”风貌。郭阳琛/摄影)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归根到底靠科技创新,需要凝聚多方力量、推动创新突破。上海市将聚焦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等四大重点领域,打好“双碳”攻坚战、持久战;将强化科技创新和绿色金融两大关键支撑,更好服务国家“双碳”战略。

交通运输业打响“蓝天保卫战”

特斯拉一直致力于实现“加速全球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的目标。而“清洁”“环保”也成为了特斯拉实现绿色发展的标签。

在首届碳博会上,特斯拉首次将上海超级工厂这一重要“产品”以沙盘形式向公众呈现。1﹕700的等比例精缩沙盘模型将超级工厂呈现在公众面前,焊装车间、总装车间、涂装车间等整体布局及车间版图一目了然。

特斯拉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特斯拉深知碳减排不仅体现在新能源产品的使用过程中,生产过程中的碳减排也同样重要。通过精细化管理与技术驱动工艺创新,上海超级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90%被回收利用,单车制造过程中可减少30%的温室气体排放,用水量可减少15%。

在新能源领域,电池回收处理是减碳的重要路径。据介绍,特斯拉报废的锂离子电池将100%回收利用,无一进入垃圾填埋场。在从消费者手中回收电池组前,特斯拉会尽其所能延长每个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特斯拉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特斯拉已回收并再利用了约300吨锂,这一数字是2021年的3倍多;消费者通过使用特斯拉的产品减少了大约134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未来,一个由太阳能供电、靠电池运行,并以电动车为交通工具的世界也将成为现实。

在首届碳博会上,临港集团则首次完整展现了“国际氢能谷”的风貌。临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国际氢能谷”位于临港新片区高端产业引领区,首期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现已聚集康明斯、陕汽德创、氢晨科技等30余家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了包括氢能整车、发动机系统、核心部件、关键材料、高端装备、场景应用、基础设施、检测认证为一体的全产业格局,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氢能产业发展的集聚地之一。

“‘国际氢能谷’大力开发区域内数万辆重卡、渣土车、通勤客车等具有可持续转化能力的氢能化应用场景,打造氢能应用场景高地。2022年年底,临港新片区内首座油氢合建站和首座纯氢加氢站均已投入运营,氢能企业的产值规模已达20亿元。”临港集团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说道。

今年6月,上海市首批60辆氢能渣土车在临港新片区正式投放运营,后续还将有100辆投放计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将推广千辆燃料电池车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规模将突破百亿元。

除汽车产业外,民航产业也一直是碳排放“大户”。在本届进博会上,东航主题展台面积达280平方米,一条“穿梭跑道”从展台中心向外延伸,与东航飞机涂装颜色相同的“白色”主基调格外引人注目。

东航如何服务旅客绿色出行?据介绍,东航在保证客舱内安全性和舒适度的前提下,对新型客机换装了轻质座椅。根据测试结果,东航现有的250架空客A320客机换装轻质座椅后,平均单架飞机减重450公斤,总减重约11.25万公斤;在客舱服务中,东航还为旅客提供环保纸浆模塑餐盒和限塑、低碳机供品,既不影响“飞机餐”的美味,又能大量减少有害、不可降解垃圾的产生。

与此同时,东航也将“绿色飞行”理念延伸至现实中的旅客真实体验。据东航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东航连续推出“碳中和”航班、可持续飞行航班等主题航班,邀请旅客参与体验,向全社会普及、宣传航空低碳出行理念。目前,东航已形成“1-9-4-6”的碳达峰总体工作思路,通过全面推动“节能减碳、绿色飞行”打赢“蓝天保卫战”,在“十三五”期间已减碳约200万吨。

推进建筑领域“全流程脱碳”

“气候变化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而建筑环境与全球每年至少40%的碳排放量有关,深度、长期的系统性行业变革已刻不容缓。”奥雅纳创研院东亚区总监徐润昌如是说道。

仲量联行相关调研报告显示,在全球各主要城市,建筑相关的碳排放预计占到城市整体碳排放的60%。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李倩玲表示:“中国建筑领域的低碳发展之路,需要跨环节、跨专业的战略统筹、系统优化和技术落地。低碳转型需求的快速爆发之下,市场急需一站式、一体化的低碳解决方案。”

建筑领域的“全流程脱碳”,需要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治理。正因如此,仲量联行构建了“战略+实施+运营+产业+认证”五位一体的低碳发展全流程服务,向上引导前期绿色设计、低碳采购和绿色施工,向下推进低碳运营、资源导入和品牌认证,最大化挖掘建筑全环节减排潜力,兼顾环境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兑现,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建筑是城市低碳建设的最小细胞单位。仲量联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低碳发展全流程服务将以建筑为起点和切入口,进一步向建筑群形态为主的区域和城市的低碳发展进行广泛覆盖。同时,将在建筑、区域、城市等三大维度得到深化应用,和产业园、商业、社区、公园等其他城市机能有机融合,形成立体化的低碳场景应用体系,擘画城市低碳发展新图景,持续激活城市整体的碳循环。

徐润昌分析认为,未来10年是低碳技术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构建技术评估体系,进行综合、多维度评估,对低碳技术发展至关重要。“规模也是前所未有的——从我们的生活方式、建筑环境,到如何保护和使用自然资源。”

奥雅纳发布的《中国建筑与环境净零技术发展》提出,遏制和扭转大气碳排放量上升的三种互补策略3Rs—— Reduce减少排放、Restore修复生态、Remove工程除碳,基于3Rs策略调研分析中国“双碳”技术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情景,为实现净零排放必须采取的行动提供明确路径。

例如,建筑用能淘汰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更广泛地应用洁净和可再生能源,实现全面电气化,汇入智慧管理,可最大限度减少运营能耗;采用光储直柔技术的建筑,可以实现24小时按照可再生能源发电规律或电网调节指令进行连续调节;可以充分利用核电、工业和火电余热,建立余热共享系统,经过热泵变换,满足中国北方建筑供热需求,从而实现零碳供热。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更新也是建筑领域节能增效的重要方式。据记者了解,为推进“城市更新+碳中和”的深度融合,以本届碳博会为契机,华建集团牵头联合包括高校科研院所、绿色金融机构、设计建设与能源领域在内的23家头部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全国城市更新领域首个“碳中和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谢文澜表示,近年来,上海市科委面向绿色低碳转型新需求,加快构建“双碳”技术创新体系。此次成立的“碳中和工作委员会”,将搭建城市建设与更新领域的碳中和服务平台,积极探索碳中和在城市更新实践中的最优实施路径,为建设美丽、幸福、宜居的城市贡献力量。

“‘碳中和工作委员会’主要致力于完善绿色低碳政策、技术、标准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和应用示范样本,共筑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座。”华建集团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

(编辑:张家振 校对:颜京宁)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xGzFEdwrCGu2eJ_r02IvoL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