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人工智能真的会统治地球吗?你,怎么看?

本期封面人物:徐昊骙

徐昊骙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应用心理学博士

毕业于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应用心理学专业。现仍就读于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攻读应用心理学博士。在校期间,荣获优秀研究生(4次)、优秀博士研究生(2次)、三好研究生、海亮奖学金、光华奖学金、校奖学金、优秀毕业论文等多项荣誉。曾在网易游戏任职用户研究实习生。曾与亚信进行项目合作,建立了江苏电信用户画像标签体系。有丰富的科研经历,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如情景缓冲器加工绑定信息的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整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脑电的驾驶负荷检测与分析技术(省级项目),并且是《应用心理学》期刊审稿人

正是

知识面极广的精尖人才

奋斗岁月

有些事情不要一个人扛

有你们真的很好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应该是选专业的时候吧,

和当时的班主任聊天,他给了我很多建议和鼓励。

最想感谢的人

最想感谢的人也是他。当时对数学觉得不感兴趣了,想学点新的东西,然后就想学心理学。家里人是反对的,因为他们不知道心理学是干什么的。然后我就和班主任聊天,才知道班主任也是学心理学的。班主任和我说,你看每个人现在在干什么,你其实不一定猜不出来他当时是学什么的,反过来说,你现在在干什么和当时学什么没有直接的关系。选专业的时候,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后,最重要你想学什么就去学什么,未来要干什么,只要把该学的学好了,最重要的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期

是有些困难的,因为跨度比较大。

到了大学,和高中就完全不一样了,没有办法预期接下来会学到什么,发生什么。所以会感到有些失控。因为大学以前的教育是在课堂上上课的教育,大学以后的教育是自己在图书馆看书。入口有很多,所以感觉自己也挺危险的。但因为身边有一个群体在,当我觉得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我

我能看到他们在怎么做,然后我就发现适应是群体适应的过程,而不是自己一个人突然就适应了。周围的氛围很重要的,大家每天生活在一起,在这种氛围下,就慢慢地被带动了。

学院栽培

重要的不是表象

而是内在

在竺院读书时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大二快结束才基本结束才选专业,所以前两年不清楚自己未来选什么专业,一切都是处于未来一切都有可能的状态,知识的获取面,学习面,交流的信息范围会非常广。

我觉得竺院给我们制定的这样一种范围非常广的培养方案,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所以这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这种想法,虽然读博士要精尖,但我自己私底下依旧会什么书都看

一点,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有些看似离题千万里的其他东西,会对你有些潜移默化的启发,其实没有浪费。本来学了10%专门的东西,那90%也没有浪费,其中的40%可能有一天会突然会跳在脑海里,剩下的50%也没有浪费,它会有助于平常看书,看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

高压学习状态下,怎么高效?

主要问题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管理时间的态度松懈了。如果真的火烧眉毛的事情,即使自己只有24小时,依然能够把这24小时用好,把这件事做好,所以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时间管理能力。所以要给自己一些压力,要说服自己,事情做到了80%和做到100%是有天大的差别在的

另外,是真正的时间管理的应用上的问题。人的一天24个小时,很多时间脑子都是空的。拿些论文来说,其实你在吃饭上厕所走在路上的时间想的效果比端坐在电脑前想会更加好,等到脑子里都积累好了以后,然后就能够很快写好了,然后就感觉自己很有效率,能够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是良性循环吧。都说要利用碎片时间,其实主要是利用碎片时间来思考

在竺院读书会有什么不一样

可能是在对自己的要求上吧。一开始是家里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后来是自己的要求比较严格。主要是在态度方面,你既然处在这个身份下面,你就应该把事情做好,该工作就工作。因为你以后会成为一个带着某种身份或者标志的人,那时候你就不再是单纯的是自己,别人对你的认识可能会泛化到一个群体,我总不希望我代表的群体被我自己带坏了。所以我得对自己的这个身份负责

最自豪的成就和本科阶段的积累

有一次国际上发表了一个最top的一个算法,他们发了一篇论文,里面没有代码,只有算法。那我们需要用到这种算法,我就和组里几个人一起,就从看他的论文开始,把他的代码山寨了出来,然后进行了一些改进,实现了我们想要的功能。

做这项工作的时候确实要用到数学、计算机代码编写这些知识。其实都是当时在竺院本科一二年级学的这些东西,而且重要的不是学会了怎么用这些代码语言,而主要是代码的逻辑思想,后来我去学习一个新的语言就非常快,数学上学会的也不是怎么去用这个公式,而主要是一个公式的背后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本科学的数学物理这些背后的意义给了我很大的影响。

未来展望

请给自己多一些可能

心理对人工智能的帮助

一是历史方面。从人工智能的历史发展方面,心理学以前其实是其中的一块,图形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认知,其实这些都是人所特有的。

第二,就是要怎么把它融合进去。我们仔细的去看一些人工智能的成果,确实能做到很多了不起的事情,但有很多更了不起的事情是他做不到的。就比如这杯水放在这里,我伸出手准确地抓到了它然后拿起来喝水。这样的事情其实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因为它是一个规划和优化的问题,它的解释非常困难。甚至于我的手还没有到这个杯子,你就知道我接下来要拿这个杯子喝水。这就是一个更复杂的推理问题。这些都是人工智能很难解决的问题,而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自然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从人身上寻找解。所以这就是我们做心理学的人,怎么和人工智能衔接的一个机会。我们要去研究人真正聪明的地方。看似不起眼实际上最智能的地方,把他的研究机制从神经基础到心理表征到运算过程怎么实现,都弄明白然后复制到人工智能的领域来,一步一步地匹配上,这样就能解决了。所以说心理学和人工智能是非常密切的关系

有没有可能真的产生智能人

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能的。但需要两个东西的结合。首先是要跳出认知心理学的框架,认知心理学只是心理学的一个方面,所以它不会对所有东西都有解释力和预测力,必然有些事情是需要跳出认知心理学来进行解释的。在用代码模拟人的认知过程和行为时,肯定会在某些地方,有用也可能有阻碍。可能有其他的心理还没有被研究出来,因而有些行为是可能无法完整地模拟出的。最终要实现,肯定是要把所有的方面都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的,所以视野要广。

如何看待人类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危机?

短期来说,是不会的。

因为差的还很远。现在的人工智能,还只是被当做工具在使用。从科幻的角度往外延伸,总有一天,大型的人工智能成了。它既有和人类一模一样的智能程度,还有超越人类的能力程度。那么我认为是能够取代人类的。

因为智能发展到这种程度,就不能把它当成一种机器看待,而是一种生物。就比如,人类现在的能力比老虎强,我们就统治了老虎;假如有个东西比我们能力还要强,那么它就理应统治我们。这算是一种客观规律。

但是,统治了会怎么样呢?如果你去问一只老虎有没有觉得自己被人类统治了,其实老虎自己也不觉得被统治了。所以即使有一天我们被完整的人工智能统治了,我们是感觉不出来的,我们还是过着正常的生活,可能被他们圈养着,只是我们不知道。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在我们之上的生物,他们的和我们的需求肯定是不一样的,他们没必要抢我们的大米吃,也不用跟我们抢地方睡觉,所以我们的生活空间不一定会被过大的侵占。科幻的角度来说,我们可能就会像今天的宠物一样,依旧觉得自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如果重新回到求是学院就读,会做出什么改变?

现在有些后悔,当初有些课没有学的很好。比如说工程制图这门课当初没有学的很好,我还想再去学一下。

年龄大了,我会发现好奇心还在,但时间没有了。人能满足自己好奇心的最宝贵阶段就是大学这个阶段,等到离开了大学会发现自己想要学点别的就太难了。所以,我能回到大学的话,会努力说服自己再多学一点东西。最好辅修一个专业,或者弄一个双学位。还有要多出去动动,去好好玩一下。

学长寄语

其实路是很多的,你有一段时间放在这里,你这段时间干了什么都不要紧,你可以去学你想学的东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当这段时间终止的时候,回过头来看一看,有没有发生什么好的改变。如果说现在的你和从前的你不一样了,只要你觉得这种不一样是值得的,那么你的这段生命就没有被浪费掉,你就能坚定勇敢地向前去。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02G0C8XO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