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知見錄/警惕AI污染\胡一峰

幾個月前,在會議上結識了一位研究AI的教授。對於AI,他不僅研究,而且痴迷,幾乎每天在朋友圈發布他與AI交流合作的結果,有時是片段文章,更多時候是填滿九宮格的AI設計作品,畫風忽奇幻忽凌厲,樹騰雲,風捲花,狗生翅,魚化鳥,怪異不可名狀。起初我還頗有興趣欣賞一番,後來望而卻目,不忍直視,終於關閉了他的朋友圈。

在微博上看到有位博主指出人類數據庫被AI生成圖污染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了,聯繫到我自己的經歷,不免心有戚戚焉。隨着AI的發展,它們生產的文字和圖像越來越多,對著名藝術家的模仿之作,幾可亂真。這些內容被發布到網上後,常人很難甄別。AI生成的還包括聲音,比如「替」著名歌手唱歌,前段時間火爆一時的AI孫燕姿便是一例。這些AI製品剛出現時,確帶給人刺激和新奇,但若無節制滋長,特別是無意義的AI仿作大量出現,則需反思。

我猜想,虛擬人、智能機器人進一步成熟後,AI生成的動作也會變多,它們不僅可以仿效體操健兒、舞蹈家和武林高手,還能發明許多真人的筋肉骨節不曾或無法完成的動作。而所有這一切,包括文字、圖像、聲音、動作,都將匯入人類數據庫。弔詭的是,正是在對AI的訓練中,我們愈發認識到數據庫之重要。AI是以數據庫為糧倉的,從中「吃」到什麼,營養如何,決定着它的成長。已有研究發現,人類數據庫目前已跟不上AI生長所需。據預計,在當前趨勢下,二○二六年高質量文本數據將被耗盡,再過二十年低質量文本數據亦將用罄。如果任由AI製品不斷入庫,AI或將實現自給自足?但若真的到了這一天,又會帶來何種結果,我無法從專業上回答這些問題,但作為真人類文化的保守派,卻隱隱覺得不妙。或應給AI製品加個標籤,將其與人類製品相區分,讓AI的歸AI,人類的歸人類,至少可算權宜之計吧。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R13q5olhPT52DgaatkP_Jp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