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孩子,它代替不了你” 陪伴机器人的出现,是否是对人情的漠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机器人走出工厂,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在摆脱了劳动力工具的束缚后,机器人在形态和功能方面发展的非常快。

在机器人的家庭中,陪伴机器人的数量几乎占到了整个机器人市场的三分之一。但陪伴机器人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陪伴机器人的出现是否是对人情的漠视?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很多陪伴机器人的主要陪伴对象有两个,一个是儿童,一个是老人,而这两个陪伴对象在家庭结构中属于弱势一方,应当被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照料。

但由于各种原因,一部分儿童和老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陪伴机器人则从这个角度出发,代替了应当尽责的一方。在生活的某些方面,确实能够方便一些,但陪伴机器人无法成为情感的代替方。如果因为陪伴机器人的存在,导致应当尽责的一方在关注和照料儿童或老人的频次方面有所降低的话,那么陪伴机器人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以上这个想法是基于陪伴机器人的作用主要以陪伴为主。那我们来看一下,目前市面上的这类机器人,在交互、功能等方面是否会让使用者形成以陪伴为主要用途的使用习惯。也就是说,陪伴机器人到底是以情感型为导向,还是以功能型为导向,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家庭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是儿童陪伴机器人。从目前市面上在售的多款儿童陪伴机器人来看,教育似乎是众多儿童机器人都会具备的特性。另外,不同品牌在儿童机器人的用途方向上也不尽相同。

其中品牌影响力比较大的几个儿童机器人品牌,主要产品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面向幼儿,其中的功能以早教为主;第二类是面向儿童,功能主要以教育、陪伴为主;第三类是面向年龄稍大的儿童,通过机器人教授编程知识。

这三类中,第三类机器人是非常明显的功能型导向机器人,在笔者看来,它的意义在儿童机器人中是最大的;第一类机器人更像是玩具,功能型导向要更多一些;比较难判断的是第二类,而且属于这一类的机器人数量也非常多。

机器人对于儿童来说更像是玩具

第二类机器人在功能的完整程度上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幼儿机器人升级版,同样还是以教育为主,但智能程度堪忧,多出现在售价较为便宜的产品中,其中内置的系统在语音、功能、反应能力等方面都非常相似,笔者甚至怀疑系统出自一家。

另一类是可移动型机器人,这类机器人的个头较大,并且在某些部分采用拟人化设计。这一类机器人同时拥有情感导向和功能导向,其能够被定性在哪一类,还是看购买者将如何使用这些机器人。

从对儿童机器人的大致梳理中,可以清晰的发现,儿童机器人可以等同于“玩具”这一概念,所以在整个儿童与机器人互动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属于功能型导向。需要注意一个情况,购买者在儿童机器人的使用环境中属于被动者,所以我们担心的问题在其中并不容易产生。

1

老人陪伴机器人让人隐约不安

然后是老人陪伴机器人。目前老人陪伴机器人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面向养老机构、医院提供的辅助机器人,这类机器人的功能主要以辅助为主,让老人的生活更加方便。

第二类是宠物型机器人,它的形状会类似于我们常见的宠物,通过模仿宠物的形态、声音为老人带来欢乐。目前国内还没有制造、出售这一类机器人的公司。

第三类是以陪伴为主的机器人,能够提供跟随、远程连接等功能,同时这一类机器人还具有一定的辅助功能。

从功能上来看,第一类辅助型机器人是典型的功能型导向的机器人,它更像是工具,帮助老人更方便的进行一些活动;第二类宠物型机器人是典型的情感型导向机器人。

但它的智慧之处在于,它并没有被设计成为情感的接收者,而是设计成情感的转移者,通过类似宠物的形态,为老人提供另一种欢乐。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类机器人的局限性,那就是它的陪伴功能仅限于转移注意力,而没有解决根本的情感交流问题。

辅助性机器人可以解决老人很多生活问题

第三类机器人是笔者最担心的。首先说一些这类机器人的辅助功能,其辅助功能包括比较简单的搬运、跟随、监测和呼救功能,这些功能在某些情况下确实能够起到作用。

其次是陪伴功能,这个陪伴功能可以理解为“唠嗑”。这个功能是非常单一的,而且以目前机器人在语言方面的能力,对话很难让老人投入感情。

但需要注意的是,老人在整个家庭体系中属于弱势群体,而且他们不像儿童一样天真烂漫,老人的心思更加细腻,且很少会主动将情感表达出来,这就可能会导致一种情况发生,由于情感之间无法形成足够的交流,再加上陪伴机器人无法充当有效的沟通者,导致老人的情感无处宣泄,而另一方可能会心安理得。

即使是机器人的陪伴功能做的足够优秀,也只相当于将养老院搬到了家里。事实上,机器人的这种“试图充当人类感情中的一员”的做法是非常愚蠢的,因为人在成长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逻辑,即使面对的是非常智慧的机器人,潜意识中也会把机器人作为异类去看待。

所以在笔者看来,老人陪伴机器人只是把儿童机器人的逻辑照搬了过来,并没有在“解决老年人与子女沟通交流”的问题上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所以,笔者更支持以辅助功能为主的服务型机器人,而不是以陪伴为主的人形机器人。

2

科技产品应以人为本

科技产品应当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更加便捷、更加多样、更加有趣,而不是成为情感之间的壁垒。

基于这个观点,笔者认为目前以陪伴为主要职能的机器人做的并不好,尤其是面向老年人的服务型机器人,在很多情况下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而这些辅助作用完全可以通过专业性更强的设备所代替。

那么这些陪伴机器人的整体设计思路应该如何进行调整呢?笔者以老人陪伴机器人的第三类为例。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个观念,那就是无论机器人有多么的智能、做的多么像人,它依然只是个工具,而工具是不可能成为情感的载体。

所以老人陪伴机器人要做的,首先是要把最基础的辅助服务做好。在目前来看,这些机器人的辅助服务还主要以人形为依托,但反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机器人一定要像人呢?

一个好的工具,应该以最简单的方式实现最优的功能。所以,如果是辅助服务机器人,完全可以以功能为优先,去设计外形,如此一来外观也更为直观,对于老年人来说,便利性上更好一些。

机器人更应该成为搭建沟通的桥梁

其次老人陪伴机器人不应该去尝试与老人进行情感沟通,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机器人作为工具,除了辅助服务外,如果自身无法实现比较完整的沟通功能,那么完全可以变成连接沟通的工具。

比如子女的部分日常安排(子女已授权)可以通过机器人共享到老人这里,然后在合适的时间进行连线沟通。相信老人更希望面对的是子女,而不是机器人。

所以笔者的整体思路是,陪伴机器人应该具备三大特点,第一是基本的辅助功能,这个功能保证机器人的基础体验;第二是同步功能,让老人、子女愿意将状态分享出去,从而创造沟通的机会;第三是连线通讯功能,这一点保证有着持续的情感沟通。

另外,面向不同群体的机器人,在功能方面有相应的变化,但笔者认为,情感的沟通不应该被冷冰冰的机器所阻隔。相反,机器应该成为人与人之间更加便捷的沟通桥梁,这一点在机器人的身上非常重要。

总体而言,以目前机器人的发展情况来看,陪伴机器人的出现还没有达到漠视人情的地步,但陪伴机器人的整体设计思路还需要有更加清晰的思考。笔者希望机器人不仅仅是娱乐、教育工具,更应该是沟通的工具。

—END—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05A145HT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