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科创浓度持续提升,上海临港初步建立全链条全过程科技创新体系

临港新片区今年将迎来成立五周年,新片区科技创新工作也正迈入2.0时代。科技创新正成为新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乘数效应持续放大,升级版支持政策陆续发布,重点实验室纷纷布局,科技转化成果不断迸发,科创企业加快集聚。

本月,临港新片区将举办2024年科创大会暨“科创周”系列活动。在3月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副处长吴海涛介绍,目前,临港新片区初步建立了覆盖“基础创新-应用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型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过程科技创新体系,正助力企业“0到1”的源头创新、“1到10”的创新加速和“10以上”的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临港新片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在基础创新方面,临港新片区积极布局高能级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开工,临港科学中心即将建成投用。全力保障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实验装置项目预计今年建成,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在临港总装下线,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同济·海一号”东海多圈层观测塔启动试运行。

在应用创新方面,鄂维南上海国际算法创新基地、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已正式揭牌。临港新片区通过多层次科创支持政策,让上海交大智能制造平台、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平台等16家新型科创平台、科研机构发挥特色优势,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人工智能、空间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与创新企业深度合作,初步实现科技企业引进、培育、孵化数量近百家,产学研合作数280余项,知识产权数720余项。

在成果转化方面,上海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成功研发出ICT6040安检CT,突破双能球管、最小探元尺寸探测器等关键技术,形成多能高分辨率安检CT产品。智能制造科创平台成功完成C919典型壁板技术验证,开展激光喷丸成形国产首台套设备鉴定,打破了国外垄断技术,实现了国产大飞机核心制造工艺自主可控;成功开发LNG围网系统自动划线机器人、碰钉装板机器人,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跃升,助力国产LNG船进一步占领全球市场份额。

在科技型企业培育方面,临港新片区构建了“科创驿站、孵化器、加速器、特色园区”梯度孵化培育体系,以及贯通临港新片区级、市级、国家级三层次的“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科技企业成长路径。目前临港已认定科创驿站5家,累计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921家,有效期内高企数量达到近1500家,拥有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含培育)56家,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38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5家。

据悉,2024年临港科创大会暨“科创周”活动以“临港科创 新质未来”为主题,主场活动“2024临港科创大会”将于3月25日在临港中心召开。“1+12”系列活动主要呈现四个亮点,一是更加突出科技创新与教育、人才、金融等要素一体化布局;二是推动一批高能级重大科技项目落地,包括奕斯伟RISC-V数字基础设施创新中心、通用机器人研究院、国际神经医学项目等新科创资源签约;三是搭建全方位的转化和孵化平台;四是培育一批科技创新新生力量,推出首批临港科创新锐企业,呈现新面孔、新技术、新落地、新功能。

此外,临港新片区还将启动X·Time2024国际创业大赛,创新“以赛代招”模式吸引科创种子项目和人才资源。大赛共有汽车电子、关键软件、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四个新质生产力赛道,将面向全球范围内遴选项目,匹配资源与政策,吸引优质项目落地。聚焦资源、集中孵化,发现未来科技产业核爆种子,让临港新片区成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生长的摇篮。

下一步,临港新片区将持续放大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牵引作用,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以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营造“园区+科研平台+实验室+基金+产业集群党群服务阵地”的科创生态,打通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链条。

作者:周渊

文:周渊图:邢千里编辑:张天弛责任编辑:徐晶卉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wfMvmT32U4pGlHuSZd1fCk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