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收藏夹,从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争议」开始。
01
“狂热、偏执和血腥”
农夫山泉和理想汽车依旧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仅在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的投票区,就有超过3万人表达了自己对农夫山泉事件的立场。
在风暴的背后,还有更值得思考的东西:
什么是中国舆论市场的基本面?它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我们普通人应该怎样做?
吴晓波老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在这样的公共环境下,保持理性,坚守底线,不以暴抑暴,以恶制恶,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考验。”
02
用一万元“复活”亲人,你会这么做吗?
为普通人定制“AI数字人”,已经成为了一门相当火爆的生意。
90后张泽伟就在一年内完成了653个订单——比如为年轻人制作偶像的数字分身,帮助母亲“复活”因癌症去世的孩子。
但与此同时,这门生意涉及的伦理争议和法律风险一样惹人关注——
换脸技术是否会被人利用?数字永生是否会破坏人的身份认同?
关于这些问题,张泽伟在自己的工作室回答了@一条 制片人雅兰的提问。
他是这么说的:
“这个没办法百分百去防范,只能尽力去约束。就像你是卖菜刀的,你也没办法知道对方买了菜刀会去做什么,这是一个道理。”
03
“烧”掉百亿,说停就停?
在一个12分钟的简短会议上,苹果公司宣布终止自己的电动车制造项目“泰坦计划”,令人唏嘘不已。
停止持续十年、耗资百亿美金的庞大计划,不会是一个容易的决定。
但是,在@差评 的分析看来,这也许是件好事。
04
“降温”的苹果Vision Pro,价值几何?
三个月过去,关于苹果Vision Pro各种花式吐槽测评视频已经屡见不鲜。
其实,这款售价三万五千块的眼罩究竟是否值得入手,取决于各位钱包的厚度。
但在@何同学 看来,更值得关注的是产品背后的话题。
“Vision Pro的价值只能交给时间来评判了。”
05
温故知新
当产品发布会密集轰炸的Q1即将结束,博主@六分超超 把我们拉回2007年,用今天的方式测评了一把初代iphone。你会惊奇的发现似曾相识的吐槽,仿佛在单曲循环。
产品在一年年地进步,那么,我们(的观念)呢?
06
“值不值”谁说了算?
当我们争论“值不值”,其实是在说“价格”是否体现“价值”。
要说到价格与价值的矛盾,没有什么比艺术品更具有话题性。
艺术的价值是什么?艺术品为什么那么贵?艺术家都很有钱吗?
这就是《万物有价》试图讨论的故事,关于“值不值”的终极讨论。
bilibili独家纪录片《万物有价》海报
“如果一样东西,没有经济价值,人们是不会在意它。”
"If something don‘t have finacial value,people don’t care."
“泡沫能创造美丽的事物,让它飘吧,不要戳破它!”
"Bubles create beautiful things,keep it floating,don‘t burst it!"
“人们了解所有东西的价格,却对价值一无所知。”
"People know the price of everything,and the value of no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