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思想篇7 教育该怎么来面对未来思想变革

其实在去年ChatGPT出来没几个月,我们国家已经对教育进行了改革,特别是大学的方面进行的小改,让理工科占比更大了,还有可能是应对一些社会问题,部分省市试点开始把上学年限缩短,让学生更快的进入社会。

在我看来,让大学理工科占比更大,可能就是应对未来人工智能思想的挑战,因为人工智能在学习能力、计算能力、整合能力等等都已经超过了人类,除了一些科学、科技或者理工类,他几乎是全能型的,现在可以胜任一些文职类工作,未来可能会取代大部分的文职类工作,而且可能比人做的还要好。国家也看出了这个趋势,所以把理工科占比提上来,一方面是未来理工科在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来应对人工智能对我们工作岗位的冲击。

除了对大学的改革,我们是不是能对基础教育也进行改革呢。人工智能基本上属于全能型的,他已经超过了大部分人,我们再和人工智能比全能显然已经不现实,既然不能比全能,那我们可以比一某一方面的专精,也就是比我们个人最擅长的那一类。

以前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听过木桶理论,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确实在我们学生时代很有用,因为我们算的是总成绩。但是到了社会中你会发现,我们的岗位都是要对某一项东西专精的人才,而不是全能型人才,社会的发展使分工非常的明确,你只要做好你自己的那份工作就行,这个时候有没有成就看的恰恰是你最长的那块木板。

所以对人工智能,我们既然比不过全能,我们就可以和他比专精,那么教育在这块是不是考虑激发学生的天赋,让他们把擅长的学科学习得更透彻一些,而不是去把所有科目都学好。如果还是让学生每一科都学好,这样不仅没有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还浪费很多时间到他们不擅长的学科中。然后在升学方面,对那些一两个学科成绩非常好,其他成绩比较差的人,总成绩并不好的学生,是不是也应该放宽限制,给他们更好深造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继续放光发热,当然了前提是思想道德品质过关。还有就是能不能把大学学科以一种比较简单的方式下放到中学生里面,让学生尽早发现自己感兴趣或者擅长的学科,让他们更早的认识自己强项,而不是报考大学的时候稀里糊涂选择了自己不了解的专业,或者说选择了别人认为很好的专业。

所以未来我们在面对新思想的变革以及人工智能的挑战,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在某一个领域内做到极致的天赋型人才,而不是各个领域都想做好的全能型人才。我们普通人要想在未来有立足之地,就要把自己感兴趣、自己擅长的某一样东西做到专精、做到极致,让我们成为某一方面的人才,以应对未来人工智能以及新思想的挑战。

今天就讲到这里,我们下次见。

(原创,转载请注明)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Jl7gFv9-TfwXE3WSTd70hU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