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文理工都有!这些专业被教育部点名,未来要火!

什么专业最热门?什么专业的学生要被“拔尖”培养?通过近期教育部的一些“大动作”,我们梳理了一些相关的专业,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部推进“新工科”建设

据人民日报报道,日前,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简称《计划》),要求推进“新工科”建设。

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

到2020年建设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新工科”是什么?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简称《通知》),认定612个项目为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通知》称,“新工科”建设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呼唤“新工科”,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呼唤“新工科”,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呼唤“新工科”,提升国家硬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呼唤“新工科”。

《通知》指出,要把握好“新工科”建设的内涵,统筹考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加快培养新兴领域工程科技人才,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创新大学组织形式,促进“理工”“工工”结合、“工医”“工农”“工文”交叉。

工科优势高校要对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挥主体作用;

综合性高校要对催生新技术和孕育新产业发挥引领作用;

地方高校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

鼓励部属高校统筹使用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经费;鼓励“双一流”建设高校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纳入“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

“新工科”包含哪些专业?

近日公布的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名单,包括了202个“新工科”综合改革类项目和410个“新工科”专业改革类项目。

其中,“新工科”专业改革类涵盖了19个项目群。

来看部分“新工科”专业速览: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本科专业中和大数据相对应的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它是2015年教育部公布的新增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兴交叉复合型学科,数学、统计学、计算机三大块课程必须有。各高校在这几门背景学科的基础上,交叉融合其他的专业知识技能。

机器人工程

智能机器人是集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全球定位导航、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自动化等多种学科和技术的产物。

按照工信部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达到100万台,大概需要20万工业机器人应用相关从业人员。这就意味着,未来平均每年需要培养3万名以上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

物联网工程

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大类,学生主要学习研究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彼此作用、相互转换的方法和技术,有着很强的工程实践特点。

因为物联网是个交叉学科,涉及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以及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多项知识,但想在本科阶段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的难度很大,而且部分物联网研究院从事核心技术工作的职位都要求硕士学历,因此本科毕业生可从与物联网有关的知识着手,找准专业方向、夯实基础,同时增强实践与应用能力。

智能科学与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是一门融合了电气、计算机、传感、通讯、控制等众多学科领域,多学科相互合作、相互研究的跨学科专业。它涉及机器人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统、以新一代网络计算为基础的智能系统,以及与国民经济、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智能技术与系统等。

该专业主要面向的就业领域包括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智能科学与技术等,毕业生主要从事产品开发、系统测试、技术支持与咨询、产品销售等工作,以及在各类学校、科研院所从事相应的教学、科研等工作。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涉及的学科领域和类别较宽广,涵盖电气工程、能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等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各行业对电力的依赖消耗明显增强,对供电可靠性及电能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为此,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在电网建设上,希望把本国电网建设成具有高效、清洁、安全、可靠和互动特征的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电网发展的共同趋势。电力行业发展的同时也给相关专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结合的专业,涉及光信息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2012年教育部调整专业名称,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五个专业合并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不仅要培养科学家,还要培养思想家

除了“新工科”相关专业的学生之外,文科生也有福音!近日,2018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拔尖计划”2.0版将实现文理学科覆盖!

“‘拔尖计划’不仅要培养科学家,还要培养思想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说。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2018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教育部相关领导、教育专家及“拔尖计划”试点高校相关负责人等就“拔尖计划”2.0版实施方案和“拔尖计划”10周年工作进行探讨与总结。

据介绍,“拔尖计划”2.0版将在定位上强化使命驱动,实现文理学科全覆盖:

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五个学科基础上,

增加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基础医学、基础药学、心理学、力学等学科;

增加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学科。

据了解,目前,“拔尖计划”前五届毕业生中,97%的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中有67%的学生进入了排名前100名的国际知名大学深造,10%的学生进入了排名前10名的世界顶尖大学深造。

链接

什么是“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于2009年启动,至今已是第10个年头。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2009年,“拔尖计划”在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的推动下,先行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学科领域,选择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9所高校实施。其目的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建立拔尖人才重点培养体制机制,吸引优秀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办法”显示,教育部、中组部、科技部、中科院、财政部组成指导组,负责计划实施的宏观指导,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

每年动态选拔特别优秀的学生,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学习条件、营造一流学术氛围,通过国内国外交叉培养,使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注:本文由中国青年报(ID:zqbcyol)综合整理自新华社、新华网、《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微言教育(ID:jybxwb)、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教育部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麦可思观点。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412A16ZZD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