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深谈印制板组件的清洁度

摘要:

电子行业内都希望有一个确定的测试,来判断PCBA的清洁度合格亦或是不合格。但关注清洁度最重要的,不是某一项的测试值是否合适,而是需要关注生产过程中所采取的清洁度控制。合格可控的生产清洗工艺过程,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重点。建立一套有效可靠的清洗工艺,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印制板组装件,清洁度,过程控制,清洗工艺,萃取测试

引言

目前PCBA组装往小型化、微型器件方向发展。间距的减小增加了电磁场,电化学迁移的可能性将增加。小的间距同样增加了助焊剂残留或者表面污染充分桥接的可能性。怎样清洁才算干净就会因为电路板和元器件的引脚间距减小而变得更难以定义。

作者曾在《一步步新技术》(原《SMT China表面组装技术》)2022年4-5月刊,发表过《印制板组件清洁度的工艺控制》的文章论述。此文详细论述了如何建立生产过程中PCBA的清洗工艺控制。关于印制板组件的清洁度到底该如何测试,业内许多同行一直都希望有一个确定的测试,来判断PCBA的清洁度合格亦或是不合格。

标准中关于清洁度监控的理解

航天标准QJ165C依然沿用了QJ165B对清洁度监控的论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表面离子残留物浓度测试依旧采用1.56ug(NaCl)/ cm2当量的数值作为控制阈值。

标准并没有涉及到如何鉴定合格的清洗工艺(这和焊接工艺作为特殊工序类似)。

标准没有对测试方法作出详细的解释,没有SIR测试的温湿度具体条件与测试时间要求。参照的GB/T4677-2002标准主要是针对裸板的测试,这和印制板组件助焊剂焊接后的评估还是有差别。

对某些工艺参数的变更,应当进行清洁度的重新评估,标准没有区分哪些是主要变更和次要变更,对主要变更因素需要重新鉴定清洗工艺。

J-STD-001H版标准,已明确不应当使用提取(萃取)测试(如表面离子残留物测试、离子色谱测试等)来鉴定制造工艺的清洁度。那作为工艺工程师需要明确几个问题:

为什么萃取测试不适合鉴定印制板组件的清洁度?

SIR(表面绝缘电阻测试)虽可以表征清洁度,但为何不适合作为生产过程中PCBA的清洗工艺控制?

如何做好生产过程的清洁度监控?

决定清洗工艺的相关因素都有哪些?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问题来论述。

为什么萃取测试不适合鉴定印制板组件的清洁度?

萃取测试都有哪些?

“NaCl 当量”的含义

理解“NaCl 当量”的含义,对我们理解ROSE测试方法有重要意义。比如,开始萃取溶液的电阻率为60 MΩ-cm,最终萃取溶液的电阻率降为5 MΩ-cm,下降了55MΩ-cm。假设使用的测试基板的表面面积为100cm2,如果使用500μg 氯化钠产生相同的55MΩ-cm 的溶液电阻率下降,那么ROSE 测试输出结果将会是每100cm2 面积500μg 的NaCl,或是5μg/cm2 氯化钠当量。该“等价”指的是在电阻率上的等效下降差值,而不是组件上NaCl 的当量值。

因此,ROSE 测试不是判定测试基板上有氯化物,或氯化钠。ROSE 测试也不是测试离子类型,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NaCl 当量”这只是一个等效测试值。

基于萃取的测试不能作为清洁度判定的原因

基于萃取的测试将测试样品浸入溶剂(通常为异丙醇和水)中或使用溶剂对测试样品进行洗涤,然后计算残留物含量。

如果残留物不溶于异丙醇或水,不影响萃取液的电导率,则无法检测到。

如果残留物在萃取时间内不溶解,在萃取温度下不溶解,则无法检测到。

只能测试溶解到测试液中的离子类残留物。

制造和组装过程产生的残留物在回流焊、波峰焊等工艺过程中会被烘烤,并残留在层压板或阻焊层表面上,或进入层压板或阻焊层内。除非采取更有效的萃取方法(时间更长,温度更高,溶解度更高)来萃取更顽固的残留物,否则可能将错误地得出测试样品已经被充分萃取(实际未清洗干净)的结论。

所以,即使通过了萃取的测试规定的阈值,也并不能证明印制板组件不会发生电化学失效的风险。

SIR(表面绝缘电阻测试)为何不适合作为生产过程中PCBA的清洗工艺控制?

SIR 测试是一种加速老化的测试方法,将测试板或者测试组件施以外加电压,然后将PCBA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就可获取现场应用时才能发生的加速电化学的失效机制。失效机制包括电解腐蚀、漏电流和金属迁移(晶须生长)。SIR 测试一般需要在质量合格的附连测试板、标准测试板或者实际的产品上进行。

但SIR测试不能作为日常生产时的清洁度测试工具。标准规定的测试时间最短也达到168小时或者500小时。加速老化的测试方法只能用做验证试验。故SIR测试并不能用于日常生产过程中对清洁工艺的监控。

如何做好生产过程的清洁度监控?

这部分内容在《印制板组件清洁度的工艺控制》文章中有详细论述,在本中不再做论述。归纳下来分几步做好日常生产过程的清洁度监控。理解以下每一步的工艺过程很重要,落实到位,生产过程的清洁度监控才能有效可控。

决定清洗工艺的相关因素都有哪些?

不同设备、清洗剂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清洗工艺质量。建立清洗工艺需要考虑如下相关因素:

电子组件/产品可靠性等级要求;

环保安全及职业健康因素;

开展清洗工艺经济成本因素;

组装方式及不同助焊剂类型影响;

清洗设备的选择;

清洗剂的选择。

建立一套有效可靠的清洗工艺,是以上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结论

关注清洁度最重要的,不是某一项的测试值是否合适,而是需要关注生产过程中所采取的清洁度控制。

清洁度过程控制如同焊接时的过程控制一样,使失效风险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离子污染度测试还是生产过程中,清洁度控制的最有效的监控手段,SIR测试可以辅助我们找到离子污染度测试的控制阈值。我们应该了解清洗相关的测试种类较多,每一项测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总之,做好合格可控的生产清洗工艺过程,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重点,污染物对产品长期可靠性的影响才能降到最低。

作者简介:赵萍,女,本科,毕业于华北工学院,主要从事军用通信电装工艺技术工作。作者单位是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Re99C3c5-kNoC5EQaV8tjC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