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参与者偏向”的测度和“反身性”概念——乱读金融炼金术

当然,还是有一个标准,可以用来测度参与者的偏向。

独立于参与者认识的“实在”不存在,依赖于参与者认识的“实在”存在。也就是说,存在一个事件结果,这个结果,反映了参与者的行为,某种程度可以说是参与者行为导致的一个结果。

事件的结果可能和参与者的期望不一样,这种期望和实际结果的偏差,可以看成偏向的表征。

但遗憾的是,也只能看成表征,而不能看成参与者偏向的充分测度,原因在于参与者的思想已经对结果产生了影响,即现实的结果也包含了参与者的偏向。

所以,结果是,参与者的偏向≈(结果和期望的差距)+(实际结果中参与者思维被包含的部分)。当然上面的公式,部分是可以被观察的,但也有部分无法被观察。此时,无法被观察的部分,并不真正用于与科学研究,这在自然科学领域是无法被容忍的。

当然,经济学家们也先这个问题碍眼,普遍在他们的理论中,特意将这个不分剔除,而我,却将其作为自己的研究中心和焦点。

反身性概念

参与者的思维和所参与的情境之间的联系可以分成两个函数关系,我们将参与者理解情境的努力称为认识函数或者被动函数,而他们的思维对现实世界的影响成为参与函数或者主动函数

认识函数/被动函数中,参与者的认识依赖于情境;

参与函数/主动函数中,情境受参与者认识的影响。

两个函数从相反的方向发挥功能:

认识函数中,自变量是情境;

参与函数中,自变量是参与者的思维。

有时候这两个函数分别发挥作用,有时候协同发挥作用。认识函数单独发挥作用的明显例子是从经验中学习;参与函数的例子是,经济学教科书中经常有这样的例子,给几个条件,给几个人的选择倾向(比如利润最大化等等),在这一条件和倾向下算价格。

尽管思维深邃,仍有一尺可量人心偏向,

这量尺非他,乃是参与者之行为映像。

脱离人之认知,“实在”难觅其踪,

唯有认知所依,方显“实在”之形。

行为之果,犹如镜中映像,

映射出参与者心之所向,行为之样。

然期望与果,或有落差鸿沟,

此落差乃偏向之影,却非全然之量。

因人心之思,已悄然渗透结果,

致使现实亦裹挟了偏向之色。

故偏向之度,乃期望与果之差,

加之心思影响,铸就复杂之量。

此量部分可察,部分隐匿难寻,

于科学研究,隐匿者难以为凭。

经济学家亦觉此碍,遂将其剔除,

然我视其为心,深究其奥秘。

反身性之概念,揭示了心与境之纠缠,

思维与情境,乃两函数之交织。

一为认识,被动受境之影响;

一为参与,主动改造现实之境。

两函数如双翼,时而独立翱翔,

时而合璧,共舞心与境之交响。

经验中学,认识函数独领风骚;

经济算例,参与函数显神通。

此间奥妙,非一言可尽,

愿我笔耕不辍,探寻心与境之真谛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Pv6NoKqL4sHjUyRNwycD7l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