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引入“参与者的偏向”这个概念——硬读金融炼金术

对于不完备问题的理解,参与者的理解不完备,其原因在于他们影响了与之相关的情境。

而自然科学中,参与者的思维的因果性作用没有对应,就是参与者的思维么有办法直接影响实验对象,只能通过行为来影响。

此时参与者的思维不再是塑造事件过程唯一的力量,但参与者的思维,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有影响,被包含。

所以,参与者思维在实验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有怎样的特性以及怎样影响实验的进程,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关键和中心。

我们知道,“不完备的理解”本身是一个很难理解并加以运用的概念。

参与者的思维和相关的情境缺乏对应,我们很难说参与者的思维,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对那些地方产生了影响。此时,我们很难对“不完备的理解”这个概念进行定义,更难进行下一步的逻辑推演。

参与者的思维,本身就是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所以本身也不适合用“对应”这个概念来描述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即没有办法像自然科学那样描述说参与者的思维对应研究对象是啥,参与者的思维本身就是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找“对应”关系是从自然科学和哲学中比较适用。在自然科学中,事实和陈述相互独立,分属于不同的世界,哲学中,“对应性”是真理的标准,即某个初始条件能不能“对应”到某个结果,是判断这个观点正确与否的标准。

不过“对应性”这个概念或者这个判断标准,没有办法运用在有“思维参与者”的领域,原因在于,“参与者”本身是他正在理解情境的一部分。

我们刚刚讲了“对应”的缺乏,其实也无法定义出“对应”的对象,因为它不存在。

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引入“参与者固有偏向”这个概念,顾名思义,偏向是固有的,公平不偏就难以实现。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nkTHpt4Jaw8N0PycEJW82E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