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不是监听,“说什么推送什么”是怎么回事?

每隔一段时间,手机被监听,“说什么推送什么”,这样的消息就会被炒作一遍。

微博数码正在进行的一个调查也表明,认为“手机可能偷偷被监听”比例很高。

从技术角度看,监听不难,非对话、低准确度的识别也不难,但利用手机偷偷监听并不容易。监听需要启用录音机,识别需要占用系统资源,且会产生海量的垃圾信息,这都很容易被发现。目前报道的疑似“被监听”的例子中,没看到案例周明华说有这些 这种特征的。这种“被监听”很可能是误解。

既然没有被监听,怎么做到“说什么就推送什么”的呢?

根据用户身份盲推。在给用户的精准画像的基础上,根据用户变化的特征(如位置、时间等)向用户试探性推送。系统猜测用户可能喜欢什么,就推送,由于是猜测的,可能对,也可能不对。如果对,用户就会有信息被窃取的感觉。

匹配cookie搜集的数据(可跨公司跨网站)。同一个SDK(软件开发工具包)搜集你的信息,然后匹配广告,可推给你,也可能推给你的周边。你周边的人也可能觉得被监听。

用户点击后“学习”用户的喜好(同一网站内或同一公司相关产品内)。这时相关内容就会出现,如果这时用户表示了兴趣,就会推送更多。甚至还会根据该用户的特征,向相关的用户群体推送。

短视频平台、输入法、搜索引擎、浏览器等,都可能成为搜集用户行为的渠道。AI广告不断学习不断优化,推送的精准度也会逐步提高。“说什么就推送什么”,很可能是根据用户画像及最新报告,盲推击中的。然后再根据用户的兴趣,不断优化。

有人把某音刷成了茶叶专场,有人把某手刷成了中考备考专场。AI加持下,用户会被赋予新的标签,这就会导致,采用同样SDK的其他平台,也会做类似的调整。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DbHwIjp7UnlSTI3XFermv2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