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我们和人工智能比,到底还有多少优势?

最近有个视频挺火的,说的是机器人还原三阶魔方,仅仅用了 0.38 秒。

我截了动图你们感受一下(动图没有快放,跟实际速度基本一致)。

再看看人类,人类目前的三阶魔方复原记录是 4.59 秒。

也就是说,机器人耗费的时间还不到人类成绩的零头。

我点开的评论,果然有很多人在惊叹之余还察觉到了一丝丝危机。

评论其实说得有点夸张,实际上这个拧魔方机器人厉害之处并不在于智商多高,AI 多强。

根据打乱后的魔方颜色,计算出最优解的算法一点都不稀奇。

它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转得又快又准,我数了一下,这个机器人在 0.38 秒内转了 20 下,也就是说每一步只花了不到 0.02 秒。

倘若上一步没完成,下一步就开始转,魔方是会炸开的。

所以精准的机械控制才是它牛逼的地方。

但这依旧是机器的进步,我们还是得回过头思考网友们提到的那个问题:

我们和「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计算机」比,到底还有多少优势?

丁少今天就来好好给大家掰扯掰扯。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在人类心中萌发,并一直问到了现在。

我们把时间往回拨,那是……1956 年美国的达特茅斯会议。

以约翰·麦卡锡为代表的学者第一次向世人提出了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这个概念。

约翰·麦卡锡

更早的阿兰·图灵也提过类似的思考,并且在自己的论文《计算机器和智能》中提出了一种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办法,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图灵测试。

咱们不去纠结阿兰·图灵和约翰·麦卡锡到底谁是“AI 之父”这件事,咱们只需要知道的是——AI 研究从这一年(1956 年)开始热了起来。

2006 年,会议五十年后,几位学者重聚达特茅斯

左起:摩尔,麦卡锡,明斯基,赛弗里奇,所罗门诺夫

而人们对于 AI 的担忧也随之产生,并随着 AI 发展的进程一直在变化着,咱们一个一个阶段来说:

第一个黄金时代(1956-1974)

AI概念提出后的头十几年还不错,上面说到的约翰·麦卡锡还发明了 LISP 语言,阿瑟·塞缪尔提出了“机器学习”。

1965年,斯坦福大学的费根鲍姆等科学家,开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专家系统 DENDRAL,它能够使有机化学的决策过程和问题解决自动化。

“专家系统之父” 爱德华·费根鲍姆

这些科学家的努力都为 AI 的发展做了很好的奠基。

可是挫折来得也很快。

从 1970 年开始,投资者发现,投了这么多年这么多钱,怎么就没看到什么惊天动地的成果呢?

相反的,想做机器翻译,失败;想做语音识别,失败……于是没有人愿意投钱了,第一次 AI 寒冬来了。

这个阶段的大概情况就是这样,那么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看待我们在开头提出的那个问题的呢?(我们和人工智能比,到底还有多少优势?)

或许我们可以参考在 1968 年上映的著名电影《2001太空漫游》里刻画的 AI——HAL9000。

HAL9000,能力出众、心思细腻,可以处理好飞船上大大小小的事情。

但同时也很狡猾,时刻在警惕着人类,必要时可以除掉人类保全自己。

所以,我揣摩着人们当时的想法大概是:

AI 潜力很大啊,厉害起来说不定能把人类都灭了,但好在目前为止它还是一坨屎,咱们这代人就别瞎操心了。

第一个寒冬没有持续多久,AI 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来了。

第二个黄金时代(1980-1987)

人们逐渐意识到,人工智能中的专家系统还是可以转化为真正可以应用的东西。

(所谓专家系统,其实就比如医疗诊断系统、气象预报系统这样的,利用大量某个领域的专家知识来解决问题的程序系统)

于是 AI 市场又开始回温。

同时,日本经济产业省拨款 8 亿 5 千万美元支持“第五代计算机”项目,其实也就是具备人工智能的计算机。

英国、美国也加入竞争,纷纷开始往自家的 AI 项目里投钱。

这段时间里比较重要的成就估计就是:物理学家 John Hopfield 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神经网络“Hopfield 网络”,而 David Rumelhart 和心理学家 James McClelland 主编的两卷本论文集《分布式并行处理》问世,这使得神经网络从此得到了统一和促进。

一个四节点的 Hopfield 网络

上面这一段看不懂没关系,反正就是为后来深度学习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好景不长,到了 1987 年,又一次低谷来了。

大概是因为 IBM 和 Apple 推出的普通计算机性价比远远超过 LISP 机,所以这一行又开始冷却,第二次 AI 寒冬来了。

在这个阶段里,人们对 AI 的了解清晰了很多。

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

AI 再智能不过是个工具,它也许会取代人类社会中的一些简单的工作,但说到底还是为人类打工的。

这一次的寒冬也没持续多久,接下来要进入我们熟悉的年代了。

高速发展的第三阶段(1993-今天)

在这个阶段里,发生了一件在整个 AI 发展史上都算是里程碑的事件:

1997 年 5 月 11 日,美国纽约的 Equitable 中心上演了一场国际象棋世纪之战。

棋盘一侧坐着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而另一侧是由 IBM 开发的“深蓝”计算机。

六局比赛下来,深蓝最终以 3.5 比 2.5 的成绩打败了卡斯帕罗夫。

人们的想法再一次有了变化:

在那之前,计算机在人们心目中就是个算术快、记忆力好的工具。

在那之后,大家开始明白,AI 的“智力”完全可以超过人类。

后来的 AlphaGo 在围棋比赛里击败柯洁,再一次佐证了这一观点。

这二十多年来,AI 发展空前地块,多少 AI 都已成为产品走入寻常百姓家:语音助手、图像识别、翻译、面部识别。

我们在一边接受 AI 对工作、生活的辅助之外,一边把恐惧转向了不知何时会出现的“强人工智能”(即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

人们的对 AI 的看法从期待,恐惧,轻视逐渐转变为了谨慎:

AI 在多方面超过人类几乎是必然的,我们要做的是警惕拥有自我意识的“强人工智能”的出现,严加管控,遏制 AI 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

最后还是回到开头的那个魔方吧。

对 AI 不屑一顾的人可能会说:这种机械再厉害不也是我们造出来的,有什么危险咱把它电一断不就解决了。

但你有没有想过,如今整个世界都是互联互通的,有了网络、线路做通道,“强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存活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并用计策把它想用的工具串在一起。

它不需要躯体,它只需连上某台超级计算机用作大脑,搭上大型发电厂用以供电,偷偷潜入某支军队占用他们的武器……然后,它就无人可挡了。

就跟复仇者联盟里的奥创一样

所以啊,咱们还是对 AI 保持着一点敬畏吧。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13A1CD5P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