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大牛云集,院士/杰青/国家青年人才联手,重磅AFM!

第一作者:Chengxin Peng

通讯作者:唐伟,王永刚,郭再萍

通讯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阿德莱德大学

论文速览

双极性电极材料能够提高可充对称电池的比功率并降低制造成本,然而它们的发展受到缺乏可靠且经济的双极性材料的限制。本研究提出了新型的双极性靛蓝衍生物(IDT),通过将p型二氢吩嗪(PZ)和n型蒽醌(AQ)的两个氧化还原中心的协同耦合作用,构建了一种对称电池。这种IDT材料通过p-n共轭结构实现了两个氧化还原中心间的电子云相互供给和引出,从而在水系对称电池中实现了0.62V的可观输出电压。得益于其丰富的氧化还原中心和扩展的π-共轭结构,该对称电池还提供了139 mAh g−1的比容量(在0.1 A g−1时)和长期循环稳定性(在2 A g−1下600个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9%)。通过综合的原位表征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揭示了在充放电过程中HSO4−和H+的可逆吸附/脱附行为。此外,还建立了一种具有准固态电解质的对称电池,该电池在2 A g−1下1000个循环后显示出78%的容量保持率,展现出优越的实际应用能力。

图文导读

图1:IDT分子通过“p-n融合”二氢苯并噻嗪和蒽醌氧化还原基团的分子设计策略,以及AQ、PZ和IDT分子的电子静电势(ESP)分布和前沿分子轨道能量计算。

图2:IDT/G电极在1M H2SO4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

图3:IDT/G阴极的能量存储机制,在选定充放电状态下IDT/G阴极的各种原位表征。

图4:IDT/G阳极的能量存储机制,在选定放电状态下IDT/G阳极的各种原位表征。

图5:对称水系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图6:准固态电解质(QSE)在折叠/拉伸状态下的数字照片,QSE隔膜,附着QSE的IDT电极,以及柔性IDT对称软包电池。还包括了IDT对称软包电池在QSE电解质不同弯曲角度下的长期循环性能。

总结展望

本研究开发的IDT/G电极材料为高性能对称水系电池提供了一种新策略。通过将p型和n型氧化还原中心结合在单一分子中,实现了0.62V的电压窗口和139 mAh g−1的可逆容量,以及在2 A g−1下600个循环后79%的容量保持率。结合实验表征和理论计算,证实了质子耦合化学在电极材料中实现了H+的可逆吸附/脱附。此外,准固态电解质(PAM-QSE)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实现了在2 A g−1下1000个循环后78%的容量保持率。这些成果为开发可持续和高性能的质子电池开辟了新途径。

文献信息

标题:Proton-Coupled Chemistry Enabled p–n Conjugated Bipolar Organic Electrode for High-Performance Aqueous Symmetric Battery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DOI:10.1002/adfm.202401001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epoCwkVyw8mP0NVOhUs6Xs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