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培养科学的空气是什么?带你走近“一代宗师竺可桢”

5月25日至6月1日是全国科技活动周,今年的主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近日,杨浦区图书馆“静思讲坛”联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共同举办了一场“一代宗师竺可桢”主题分享活动,邀请三位对著名科学家竺可桢颇有研究心得的专家学者——著名出版人潘涛、东南大学教授徐康宁、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张荣明做客杨浦区图书馆,透过24卷《竺可桢全集》,解读这位受人敬仰的大师,与读者一同感受他那历久弥珍的精神财富。

竺可桢(1890—1974)是中国现代气象学、地理学的一代宗师,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他的一生,除在气象学与气象事业、地理学与自然资源考察事业上作出了杰出贡献外,在科学史、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研管理和诸多科学文化领域皆有突出成就。

今年是竺可桢逝世50周年,潘涛以“观天察地 卓尔又凡——竺可桢解读”为题,通过大量历史图片资料,还原了竺可桢的生平,并从编辑出版的角度,讲述了《竺可桢全集》的面世过程、版本考究和目前竺可桢研究的相关成果,指出当下有些媒体对竺可桢生平的文字描述缺乏严谨。

徐康宁以“竺可桢的精神世界——以其日记为中心的探究”为题,分析了作为全集主体部分的《竺可桢日记》的独特性、其特殊的经济科技史料价值,以及竺可桢丰富的精神世界。在他看来,竺可桢具有感时忧国、镜像苍生的天下情怀,中西文化并包的学人风范;探索未知、求实存真的科学精神,达观释然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不落时尚的真实一面。

张荣明教授则以“科学巨擘竺可桢的渊博学识、凛然风骨及人格魅力”为题,分享了竺可桢所提倡的“求是”精神——一种“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的精神,并探讨这一精神如何指引科学研究,指出《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学术作品的重大意义。他还通过多个文本和故事,说明了竺可桢知识涉猎之广、专业之深,并认为《竺可桢全集》的出版有助于构建近百年中国知识分子精神文化史和思想变迁史。

三位嘉宾共计两个半小时的倾情分享,不仅从不同角度展现了20世纪中国科技巨匠的风采,带领读者感受他那历久弥珍的精神财富,还交流了自己阅读《竺可桢全集》,尤其是其中日记部分的感受,指出竺可桢的精神世界具有强烈感召力,学习竺可桢的精神世界具有时代意义。

不少现场读者听得入迷,慨叹竺可桢一生精彩又平凡,日记真实又立体。正如活动副标题所言:“培养科学的空气是什么?就是‘科学精神’”,竺可桢积极倡导求是精神,并身体力行——以求是精神探索科学之真、践行科学之善、书写科学之美。

据悉,“静思讲坛”是杨浦区图书馆全民阅读品牌“YOUNG书房”下设的品质讲座项目,旨在邀请名家学者开展主题分享,为市民读者搭建与名家互动交流的平台。未来,该项目将继续发挥名家学者的“领读人”作用,助力全民阅读建设。

文字:汤顺佳

编辑:文茜婷

通讯员:张燕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zejWMwTNL0ROg6BaJSJO1V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