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自然》系列期刊中国作者论文免费读:清华、东南大学、武汉植物园

发表期刊:Nature Human Behaviour《自然-人类行为》

论文标题: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揭示脑功能网络与精神疾病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es reveal caus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brain functional networks and risk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通讯作者:Xiong-Jian Luo(东南大学)

第一作者:Changgai Mu、Xinglun Dang(东南大学)

DOI:10.1038/s41562-024-01879-8

发表日期:2024年5月9日

论文导读:

目前,静息态脑功能网络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仍不清楚。来自东南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讨了191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表型与12种精神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正向MR发现了与精神疾病风险有关的8种rsfMRI表型。例如,运动、皮质下-小脑和边缘网络的连通性增强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风险降低有关;反向MR揭示了4种精神疾病与6种rsfMRI表型显著相关。例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风险会增加注意、显著性、运动和皮质下-小脑网络的连通性。这项研究为精神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干预和治疗靶点。

扫码免费阅读论文全文

发表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纳米技术》

论文标题:具有高技术成熟度的高盐废水氧化还原中性电化学去污(Redox-neutral electrochemical decontamination of hypersaline wastewater with high 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

通讯作者:Huijuan Liu(清华大学)

第一作者:Gong Zhang、Yongqi Li(清华大学),Chenxuan Zhao(华东师范大学)

DOI:10.1038/s41565-024-01669-3

发表日期:2024年5月9日

论文导读:

从高盐工业废水中回收清洁水、碱和酸能促进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然而,目前的电化学和高级氧化工艺效率低且能耗高。来自清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流通式氧化还原中性电化学反应器(FRER)。小试实验表明,FRER在多种化合物上均实现了超过75%的总有机碳移除率,去污性能维持了360h以上,且连续处理高盐废水两个月不发生腐蚀。与传统的多效蒸发-结晶技术相比,FRER与电渗析结合可使运营成本降低63.3%,CO2排放量减少82.6%,系统的技术成熟度达到7–8级。

扫码免费阅读论文全文

发表期刊:Nature Plants《自然-植物》

论文标题:遗传优化大豆结瘤提高产量和蛋白质含量(Genetically optimizing soybean nodulation improves yield and protein content)

通讯作者:Fanjiang Kong、Yuefeng Guan(广州大学),Ertao Wang(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第一作者:Xiangbin Zhong、Jie Wang(福建农林大学)

DOI:10.1038/s41477-024-01696-x

发表日期:2024年5月9日

论文导读:

豆科植物根瘤中的共生固氮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超级结瘤大豆由于过度消耗碳源而导致植株发育受阻和产量下降。来自广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编辑获得了结瘤能力不同的多种大豆突变体,其中ric1a/2a突变体的根瘤数量适当提高,碳源分配均衡,且碳氮获取协同增强。多年多点田间试验显示,ric1a/2a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有所提高,且含油量得以维持。这项研究表明,通过基因编辑优化大豆结瘤,有助于提升大豆产量和品质。

发表期刊:Nature《自然》

论文标题:猴面包树在马达加斯加的兴起(The rise of baobab trees in Madagascar)

通讯作者:Tao Wan、Qing-Feng Wang(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第一作者:Jun-Nan Wan、Sheng-Wei Wang(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Andrew R. Leitch(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Ilia J. Leitch(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Jian-Bo Jian(华大基因)

DOI:10.1038/s41586-024-07447-4

发表日期:2024年5月15日

论文导读:

猴面包树因其引人注目的外形和与动物群的独特关系而备受关注。来自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和华大基因等单位的研究团队对现存的8个猴面包树物种进行了基因组测序,提出马达加斯加岛应为现存谱系的起源中心。基因组与生态学整合分析揭示了猴面包树的网状进化过程。历史上马达加斯加猴面包树的种群动态变化可能受到了种间竞争和岛屿地质历史(尤其是地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研究团队还对马达加斯加猴面包树的保护提出了新的建议。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bhd97zLuDQAR3gR_fAXSP7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