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高考作文|于答案之外,叩存在底音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俞暮寒 徐子晗 记者 王湛

随着时代舟楫行至信息爆炸的大洋之上,群体媒介的高度普及和人工智能的不断进化无疑便利了问题的解答,当问题的答案触手可及,主体性的思考似乎逐渐失去了它的阵地。私以为,应循博尔赫斯于小径中寻觅,在答案之外思考问题本身的意义,方能在回答的喧嚣中听到人类自我存在的底音,在错综复杂的世事之中觅得永恒花园。

虽然很多问题很快得到答案,但新的问题也在崭新的时代语境中被不断提出,技术化的智能解答方式本身就引向了对个体思考意义的叩问。人工智能的极度仿生呼唤人们产生对技术伦理边界的发问,从互助论坛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提问与回答从人与人的守望相助演变至智能拟像符号化的建模解答。基于提答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连接又将走向何处?提问的脚步不会因解答方式的更迭而放缓,相反,在这种改变中,新的问题有了产生的土壤。

不仅如此,即使技术不断更新迭代,也有一些问题始终无法为它们所触及。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范式化的答案,这也是哲学这门“回答没有答案的问题”的学科的立本所在。相较于标准化的理性回答,对这些问题的思索才更能彰显我们作为人类的独特性和超越性。工人许立志在流水线下用诗性的笔触,写下对世界荒谬的叩问;托尔斯泰在晚年放下一切,选择以赎罪和流浪来放逐痛苦;伊芙琳·格兰尼在失明之后选择以琴声发问,在黑白键之间叩响生命华章。人生的选择、生命的意义,这些宏大的发问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但不顾答案的发问本身就已经足够让人感叹。发问作为一种主体突围,如同西西弗斯推石上山一样,没有结果,缺少答案,却仍然被赋予意义。

“问题从不止步于得到回答,相反,那是发问的开端。”西哲直言切中发问与求索之肯綮。发问意味着主体对世界认识之后的思想洄游,是海德格尔笔下“世界”对“大地”的意义追问。这一主客二元间的互动形式虽然在世俗目的论上看似以获得答案为旨归,其实却有着远超于此的内在意义。在“发问”行为的向外求索背后,蕴藏着以自我作为标尺的内化度量。在不断的发问中,自我价值体系经历着一次次新的浇筑。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你就是你所问的”这一论断才被现代个体奉为圭臬。得到答案仅仅是发问的外化阶段,而得到答案后的向内审视才是自我认知得到螺旋上升的关键。“向外求索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诚如荣格所言,问题的解答作为思考与自视的前标,将引向更多的发问与重塑。

在一个距离韦伯提出“理性牢笼”近200年后的“后祛魅时代”,如同韦伯所批判的资本主义科层制一样,过度的量化和缺乏温度的回答陷人们的发问于“生活的科层制”之中。对网络和人工智能解答的偏听将引向工具化的理性窠臼,当看似条分缕析的标准化回答将问题本身悉数解剖,而将冷酷的本质以量化方法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终究只是一幅拟像,而难以迫近真实。脱离心灵的叩问和回答也许能呈上精致的冷盘,却永远缺少人性的温热。世界远不止于答案所描绘的一幅图像,而是不远处一段跳动的旋律,等待我们用发问去触摸。

或许,在答案喧嚣的时代,我们也还能用思考去求索,用心灵去叩问,用行动去回答,在答案之外,叩响存在底音。

作者: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贡院校区高二(10)班 俞暮寒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aesKhjoNqYHTRv9F0X_Lr6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