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高考作文|君子役物而不役于物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钱沛宁 徐子晗 记者 王湛

库克曾言:“我并不担心机器人像人一样思考,我只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问题的答案变得唾手可得,对科技的依赖使我们思考的能力渐渐被磨灭,问题也因此越来越少。面对信息时代的铁笼,我们应该合理使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不让自己的思考能力被其剥夺。

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得出答案,这本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能力,而人工智能正在切断我们思考的过程,使我们形成路径依赖。帕斯卡尔曾言:“人因思考而伟大。”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凯库勒发现苯环,颜宁不断探索细胞凋亡的奥秘,正因为有着对世界的好奇和思考的能力,他们才能不断提出新问题,进行新思考,得出新答案。人的一大特点是习惯成自然,而人工智能恰充当了思维惰性的温床,深化了人性的“向适性”,让我们被动地获得答案,而非主动地进行思考。信息时代为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也剥蚀生而为人的思想与智慧,问题逐渐淡出思维,拜其所赐,又为其所累。

然而,被信息时代裹挟的个人会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少,社会的问题也真的越来越少吗?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或许并没有解决问题,而是掩盖了问题,新的时代病症正在不断浮现、加深。信息过载带来信息价值的稀释与人类认知能力的下降,信息茧房则强化了我们的视野局限和群体间的认知隔离,后真相时代的痛苦真真实实地走进了人们的内心。人工智能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却没有真正解决问题,问题的价值就在这样的落差中淡化,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在问题减少的表象之下,信息时代的铁笼既是枷锁,也是使人们安于现状的庇护,尼尔·波兹曼的忧心不无道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打破铁笼,坚持自身的思考能力与主体性?私认为,应当合理利用人工智能,让自己的思考与信息时代和谐共生,做到“役物”而“不役于物”。去做苏格拉底口中善于思考的牛虻,蛰醒思考的能力;去做黑格尔笔下密涅瓦的猫头鹰,学会在黄昏时飞翔。在信息的沙滩上做一个捡拾者固然容易,但愿为“思想瞭望者”的志趣却更加难能可贵。当技术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做减法时,我们应该学会为自己的思想做加法,避免思想的沙漠化,而昂首做思考的芦苇。

即便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掩盖了真正的社会问题,即便“现实不存在了”的恐慌让我们感到焦虑,我们依然可以找到拥抱未来的方法。面对信息洪流与信息孤岛,我们应持守自我,破除快餐化答案的桎梏;面对群体暴力与刻奇狂欢,我们应认清事实的真相,抵抗极端的盲从心理。诚如周濂所言,我们应做淡定的一小撮,而不是狂热的大多数。在观点与结论的获得易如反掌的当下,我们应当学会思考,用理性为真相发声,这样才能解决时代的病症。

人工智能不会杀死人类,但它可能会让我们成为寄生虫。信息时代,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让我们学会思考,拥抱未来,合理使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做到“君子役物而不役于物”。

作者:杭州高级中学贡院校区高二(8)班 钱沛宁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Oxd2udSp-C-T0KF5wQcpFg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