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手机屏幕,为何OLED成主流?LCD何去何从?

LCD屏幕确实以其寿命长、无频闪(护眼)等优点,在屏幕技术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近年来手机市场却逐渐转向OLED屏幕,而LCD屏幕逐渐被边缘化。原因是什么,OLED 屏幕又该怎么优化其寿命及频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LCD屏幕被边缘化的原因

1. 显示效果上的不足

亮度与对比度:LCD屏幕在亮度与对比度上往往不及OLED屏幕。OLED屏幕采用自发光技术,能够实现更高的对比度和更深邃的黑色,从而带来更为逼真的显示效果。

色彩饱和度:OLED屏幕的色彩饱和度通常更高,能够呈现更为鲜艳、生动的画面。

2. 技术与设计的局限性

弯曲性:LCD屏幕由于其物理结构的原因,无法实现像OLED屏幕那样的高度弯曲性。这使得LCD屏幕在制造曲面屏手机时存在较大的困难。

下巴与边框处理:LCD屏幕在下巴和边框处理上往往不如OLED屏幕精致,这影响了手机的整体美观度。比如打造更高的屏占比,更窄的边框,OLED则更容易。

3. 延迟与残影问题

响应速度:LCD屏幕的响应速度相对较慢,在高帧率的游戏或观看快速移动的画面时,可能会出现残影现象。而OLED屏幕的响应速度极快,足以应对高帧率视频和游戏的显示需求。

4. 与新技术的匹配度

与新技术的不兼容:随着手机屏幕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技术如屏下摄像头、屏上指纹识别等需要屏幕具备更高的透明度和更薄的厚度。而LCD屏幕在这些方面往往难以满足要求。

5.能耗问题

LCD屏幕的工作原理是依赖背光层照亮液晶分子,因此整个背光层在屏幕开启时都会亮起,导致功耗相对较高。而OLED屏幕则采用自发光原理,每个像素点都能独立发光,黑色不需要发光,而且不需要背光层,因此能够实现更低的功耗。

待机时由于OLED屏幕不需要背光源,因此可以更好地控制待机功耗,降低手机长时间待机时的能耗。相比之下,LCD屏幕在待机状态下仍需维持背光系统的运行,导致待机功耗相对较高。

6. 成本与价格因素

制造成本:虽然LCD屏幕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但OLED屏幕在显示效果、弯曲性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其逐渐成为了智能手机的首选。同时,随着OLED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产量的增加,其成本也在逐渐降低。

市场定位:LCD屏幕更多地被应用于中低端手机市场,而OLED屏幕则逐渐占据了高端市场的份额。

7.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对显示效果的追求:随着消费者对手机屏幕显示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OLED屏幕凭借其出色的显示效果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对新技术的好奇与追求:消费者对于新技术如屏下摄像头、指纹识别等充满好奇和追求,而这些技术往往需要OLED屏幕的支持。

OLED如何弥补寿命短及频闪问题

OLED屏幕在寿命和频闪方面确实存在一些挑战,但厂商通过技术创新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寿命问题:OLED屏幕的寿命短板主要源于有机材料的稳定性。为了延长OLED屏幕的寿命,厂商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例如,通过优化绿光材料的发光结构,减少蓝光材料的使用,利用DML结构产生平面型电浆耦合效应等,这些技术不仅解决了OLED屏幕寿命短的问题,甚至使其寿命比传统LCD屏幕延长了数倍。

频闪问题:OLED屏幕的频闪问题主要源于其像素点自发光的特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厂商采用了DC调光和PWM调光相结合的方式。DC调光通过直接调整电流来控制亮度,能够实现无频闪的效果;而PWM调光则通过调整像素点的开关频率来控制亮度,虽然会产生一定的频闪,但厂商通过优化算法和降低频率,已经将其控制在了一个安全范围内。

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LCD屏幕具有寿命长、无频闪(护眼)等优点,但在显示效果、技术与设计的局限性、延迟与残影问题、与新技术的匹配度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等方面存在不足。这使得LCD屏幕逐渐被手机市场所抛弃,而OLED屏幕则逐渐成为了主流选择。OLED屏幕在显示效果、柔性显示、轻薄设计和能耗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使得它逐渐成为手机市场的主流选择。而厂商通过技术创新,也成功解决了OLED屏幕在寿命和频闪方面的问题,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

在选择手机上,中高端手机由于对OLED 屏幕优化的较好,可以选择OLED 屏幕,再说,中高端手机基本上都是OLED 屏幕,甚至AMOLED屏幕,已经没有LCD屏幕可以选择了。而中低端手机,依然会有LCD屏幕手机可以选择,因为OLED 屏幕优化不够好,此时我们可以选择LCD,以保护眼睛。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KEhOa6BDnrz5QfYZQLWAnH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