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各地真题展博:2024年重庆中考物理真题(B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让人舒适的室温约为40℃

B.中学生单臂长度约为2m

C.我国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

D.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2.如图1所示,智能快递车正在运送包裹,用户通过人脸识别取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用户看见快递车,是因为光在它表面发生了折射

B.地面出现快递车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智能快递车上的摄像头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工作

D.人脸识别时,人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3.小丽为妈妈的生日做了一桌美食(如图2所示),下列对美食制作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锅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砂锅煲汤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减小内能

C.冰冻食物在解冻的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D.食物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4.对如图3所示的情境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的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B.图乙所示的两个小球带了同种电荷

C.图丙所示的人一定没有触电危险

D.图丁所示的通电螺线管右端为N极

5.“备战奥运,再创辉煌”,对图4中的运动员刻苦训练的情境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时对杠铃做了功

B.运动员射出的箭受到惯性作用而继续飞行

C.运动员击打网球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D.运动员从起跑线起跑后一直处于平衡状态

6.家用电动窗帘的电路主要由电源指示灯L和电动机M组成。先闭合开关S1,电源指示灯L亮;再闭合开关S2,电动机M工作拉动窗帘。当S1断开时,电动机M不能工作。如图5所示电路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

7.小刘同学利用如图6所示的电路测量电阻R的阻值。闭合开关S,将滑片P移至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2V,电流表示数为0.4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甲是电压表、乙是电流表

B.将滑片P向左移时R的功率增大

C.一次实验就能精确测出R的阻值

D.电流0.4A时,R一分钟发热0.8J

8.地质队获得了一段地质样品,由底面积分别为300cm2和240cm2的圆柱体A、B组成。经测量,A高10cm。为分析样品的地质结构,将其置于水平放置的传感器上,沿水平方向切割如图7甲所示。传感器所受压强随切去高度h的变化图像如图7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柱体A的密度大小为 2.5g/cm3

B.切割前,A对传感器的压力为72N

C.当h=2cm时,圆柱体B剩余部分对A的压强为600Pa

D.当h=2cm时,剩余样品与切割前的总重之比为13∶15

二、填空作图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9.历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      的存在,实验中两个半球被拉开时爆发出了巨大的响声,响声是由半球及空气      产生的。

10.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测量一物体的质量。在游码调零后,发现指针偏左,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使横梁水平平衡。放上物体,通过加减砝码及移动游码,使横梁再次水平平衡时,天平如图8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      g。

11.如图9所示是火箭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的壮丽情境。此过程中,嫦娥六号的重力势能      ,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六号是      的。

12.小兰自制了一把杆秤,由秤盘、提纽、秤杆以及200g的秤砣构成,如图10所示。当不挂秤砣、秤盘中不放重物时,提起提纽,杆秤在空中恰好能水平平衡。已知AO间距离为10cm。当放入重物,将秤砣移至距O点30cm的B处时,秤杆水平平衡,则重物质量为      g;往秤盘中再增加20g的物体,秤砣需要从B处移动      cm才能维持秤杆水平平衡。

13.将标有“2A”但最大阻值未知的滑动变阻器R1、阻值为15Ω的R2和标有“2.5V    1.25W”的灯泡L(不计灯泡电阻变化)接入如图11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源具有6V和另一电压未知的档位,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流表量程为0~0.6A。灯泡的额定电流为      A。将电源调到电压未知的档位,只闭合开关S和S2,当R1接入电路的阻值为其最大阻值的1/10时,灯泡正常发光,移动滑片使R1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6Ω,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2A。保障电路安全,只闭合开关S和S1,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及电源电压,电路的最大功率和最小功率之差为      W。

14.(1)在图12甲中作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AB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在图12乙中作出木块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向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15小题6分,16小题8分,17小题8分,共22分)

15.(1)用如图13甲所示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在加热过程中,当温度计示数如图13甲所示时,水温为      ℃;

A、B两组同学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完成实验后,画出的图像分别是图13乙中的A和B,分析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A组同学所用水的质量更      。

(2)如图14所示,利用两根相同的荧光棒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中应选用      (选填“薄”或“厚”)玻璃板替代平面镜;

将玻璃板      放置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放置荧光棒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另一根荧光棒B,发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      相等。

16.小超同学利用图15甲所示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定,有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10Ω  1A”。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5甲的电路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前发现电压表指针如图15乙所示,则需要对电压表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至      端;

(3)电路连接完成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可能是定值电阻发生了      ;

(4)排除故障后,当接入5Ω的定值电阻,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达到所要控制的电压 时,电流表指针如图15丙所示,其示数为      A。更换为10Ω的电阻继续实验,发现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阻值时才能使电压表示数达到 ,则电源电压为      V;

(5)当更换为20Ω的电阻时,为了顺利完成实验,需要换用最大阻值至少为      Ω的滑动变阻器。

17.小渝和同学们利用一长方体物块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将物块竖放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物块的重力为2.7N,然后将物块部分浸入水中,发现测力计示数减小的同时水面升高了,说明物块受到了竖直向      的浮力,并且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放入物块前相比      。当测力计示数如图16甲所示时,浮力为      N;

(2)接下来小渝继续按图16乙、丙、丁所示进行实验,由甲、乙、丙的数据可知: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浮力越大;由丙、丁的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时所受浮力大小跟深度      ;

(3)然后将物块浸没在盐水中如图戊所示,分析数据可知: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并通过计算得出所用盐水密度为       g/cm3;若在实验前,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零刻度线以下,并未调零,则算出的盐水密度      ;

(4)同组的小王同学还想进一步探究:物体在浸没前,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有关?于是他将物块横放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其露出水面高度与图乙相同,测力计示数为2.3N,与乙图数据对比,小王得出结论:物体在浸没前,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四、计算论述题(本题共3个小题,18小题6分,19小题8分,20小题8分,共22分。解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得分)

18.将阻值为10Ω的电阻R1与另一电阻R2接入电源电压恒定的电路,如图17所示。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为0.45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3A。求:

(1)通过R2的电流;

(2)电源电压。

19.如图18甲所示是我市某公园的便民饮水点及其饮水机内部电路简化图,其中R1的阻值为48.4Ω,R1和R2均为阻值不变的电热丝,饮水机有加热和保温档,正常工作时,保温档功率为110W。[c水=4.2×103J/(kg·℃)]

(1)求饮水机在保温档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2)当只有饮水机工作时,将3kg水从10℃加热到100℃,加热前后公园安装的数字式电能表示数如图18乙所示,求饮水机的加热效率η;

(3)为节能减排,相关部门计划在该公园安装如图丙所示的太阳能电池为饮水机供电。已知晴天1m2太阳能电池一天能发电0.4kW•h,要求所有太阳能电池晴天一天的发电量能供饮水机使用3天。饮水机每天正常工作加热时间计为3h,保温时间计为8h,求至少要安装多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

20.如图19所示,是某型号水下机器人。该机器人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控制浮沉,第一种是机器人内部水舱充放水,水舱的容积为4×10-3m3;第二种是利用推进器提供竖直向上的推力F推, F推可以在0~30N之间调节;第三种是在机器人外部加装不同数量的浮块,每个浮块质量均为0.4kg,体积均为1×10-3m3。已知该机器人水舱未充水时的质量为9.5kg,未装浮块时,机器人的总体积为1.2×10-2m3(体积不变,含机械臂)。

(1)求150m深处水的压强;

(2)求当机器人未加浮块、水舱充满水浸没在水中悬停时,F推的大小;

(3)深处水底有一物体(未与水底紧密接触),其密度均匀且为2.5×103kg/m3,体积为4×10-3m3,需机器人潜入水中用机械臂抓住物体打捞上来,为确保打捞顺利进行,机器人下水前需制定好能让机器人抓住物体上浮的方案,在F推调到30N的情况下,还需如何利用另外两种方式实现上浮,请通过计算给出一种合理方案。

答案

一、选择题

1.C;2.B;3.A;4.D;5.C;6.B;7.B;8.C

二、填空作图题

9、大气压  振动;10、右  152;11、增大  运动;12、600  1;13、0.5  1.95;14.如下图

三、实验探究题

15、(1)87;不变  小;(2)薄;垂直  大小。

16、(2)调零  断开  B;(3)断路;(4)0.4  4;(5)20。

17、(1)上  增大  0.3;(2)越大  无关;(3)1.1  不变;(4)不合理。因为没有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四、计算论述题

18、(1)0.15A;(2)3V。19、(1)0.5A;(2)90%;(3)29.1m2。

20、(1)1.5×106pa;(2)15N;(3)在F推调到30N的情况下,还可以将水舱中水排空,并用一个浮块,即可让机器人抓住物体上浮。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QUIP5kjKLvw99AG3RLcYQ8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