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盲点:“时间问题 ”,“第一因 ”,“意识之谜”(上)

人们很容易认为,科学提供了对现实的上帝视角。但我们忘记了人类经验的位置,这是我们的危险。

时间问题,是现代物理学最大的难题之一。这个难题的第一点是宇宙学的。为了理解时间,科学家们谈论寻找 "第一因 "或 "初始条件",对宇宙最开始(或 "时间等于零")的描述。

但要确定一个系统的初始条件,我们需要了解整个系统。我们需要测量系统各组成部分(如粒子、原子、场等)的位置和速度。

当我们研究宇宙本身的起源时,这个问题就会碰壁,因为我们,无法从外部看到宇宙的起源。

我们无法跳出盒子来观察内部,因为盒子就是全部。第一因不仅是不可知的,在科学上也是不可理解的。

挑战的第二部分是哲学问题。科学家认为物理时间,是唯一真实的时间,而经验时间,即对时间流逝的主观感受,则被认为是次要的认知捏造。

20 世纪 20 年代,年轻的爱因斯坦,在与哲学家柏格森的辩论中,表明了这一立场,他声称物理学家的时间,是唯一的时间。

随着年龄的增长,爱因斯坦变得更加谨慎。直到去世时,他仍在为如何在科学世界观中,为人类的时间经验,找到一席之地而深感困扰。

这些困惑的根源在于,人们认为物理时间,是唯一真实的时间,它有一个绝对的起点。

但是,如果时间起点的问题,是不适定的呢?许多人喜欢认为科学,可以给我们一个完整的、客观的宇宙历史描述,与我们和我们对它的看法不同。

但是这种科学的形象是有很大缺陷的。在我们对知识和控制的渴望中,我们创造了一种科学观,即一系列关于现实本身如何的发现,一种对自然的上帝视角。

这种做法不仅扭曲了事实,而且在我们与世界之间,制造了一种虚假的距离感。这种分歧源于我们所说的盲点,科学本身无法看到。盲点中有经验,纯粹的存在和直接的生活感知。

在 "盲点 "的背后,人们相信物理现实,在人类知识中具有绝对的首要地位,这种观点可以被称为科学唯物主义。

用哲学角度来看,它结合了科学客观主义(科学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与思想无关的世界)和物理主义(科学告诉我们物理现实就是一切)。

基本粒子、时间瞬间、基因、大脑,所有这些东西都被假定是基本真实的。相比之下,经验、意识,和觉知被认为是次要的。

科学的任务就变成了,如何把它们还原成物理的东西,比如神经网络的行为、计算系统的架构或某种信息的度量。

这一框架面临两个棘手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涉及科学客观主义。在我们对物理现实的观察之外,我们从未遇到过物理现实。

基本粒子、时间、基因和大脑只有通过我们的测量、建模和操作,才能展现在我们面前。

它们的存在总是基于科学调查,而科学调查,只发生在我们的经验领域。

这并不意味着科学知识是武断的,或者仅仅是,我们自己的思维投射。恰恰相反,一些研究模型,和方法比其他的要有效得多,我们可以对此进行检验。

但是,这些测试永远不会让我们,了解到自然本身,而不是我们看待事物,和对事物采取行动的方式。对于科学知识来说,经验和它所揭示的物理现实一样重要。

第二个问题涉及物理主义。根据最具还原性的物理主义,科学告诉我们,一切事物,包括生命、思想和意识,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物质成分的行为。

除了你的神经元,你什么都不是,而你的神经元,不过是一些小的物质。在这里,生命和思想都不复存在,只有没有生命的物质存在。

直截了当地说,"除了物理现实之外,什么都没有 "的说法,要么是虚假的,要么是空洞的。

如果 "物理现实 "指的是,物理学所描述的现实,那么只有物理现象存在的说法,就是错误的。

为什么呢?因为物理科学,包括生物学,和计算神经科学,并不包含对意识的描述。

这并不是说意识是非自然,或超自然的东西。问题的关键在于,物理科学并不包含对经验的描述。

但我们知道经验是存在的,所以 "只有物理科学告诉我们的东西,才是存在的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另一方面,如果 "物理现实 "指的是,根据某种未来的,完整物理学而存在的现实,那么 "除了物理现实之外,别无其他 "的说法就是空洞的,因为我们不知道,未来的物理学会是什么样子,尤其是在意识方面。

客观主义和物理主义是哲学观点,而非科学观点

这个问题被称为亨普尔困境,以杰出的科学哲学家卡尔-亨普尔的名字命名。

面对这一窘境,一些哲学家认为,我们应该给 "物理 "下这样一个定义,即排除激进涌现论(认为生命和心灵,是从物理现实中涌现出来的,但又是物理现实不可还原的)和泛心理主义(认为心灵是根本,无处不在,包括微观物理层面)。

此举将赋予物理主义以明确的内容,但代价是试图事先规定 "物理 "的含义,而不是让物理学决定其含义。

无论 "物理 "的含义是什么,都应由物理学来决定,而不是凭空想象。自 17 世纪以来,"物理 "一词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物质曾一度被认为是惰性的、不可穿透的、刚性的,只服从于确定性的,和局部的相互作用。

今天,我们知道,这在几乎所有方面都是错误的,我们承认存在几种基本力、没有质量的粒子、量子不确定性和非局部关系。

我们应该期待,我们对物理现实的概念,在未来发生进一步的巨大变化。基于这些原因,我们不能简单地规定 "物理 "一词的含义,以此来摆脱亨普尔的困境。

客观主义和物理主义,是哲学思想,不是科学思想,即使有些科学家信奉它们。

它们在逻辑上,并不是从科学,告诉我们的物理世界,或科学方法本身推导出来的。

科学唯物主义者,忘记了这些观点,是一种哲学偏见,而不仅仅是一个数据点,从而忽视了直接经验,与世界永远无法分离的方式。

我们对 "盲点 "的解释,是基于两位主要哲学家,和数学家的研究成果,埃德蒙-胡塞尔和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

胡塞尔是德国思想家,开创了现象学哲学运动,他认为生活经验是科学的源泉。

从原则上讲,认为科学可以跳出生活经验是荒谬的。人类经验的 "生活世界 "是科学的 "根基土壤",现代科学文化的生存,和精神危机,"盲点"来自于忘记了它的首要地位。

怀特海从 20 世纪 20 年代起,就在哈佛大学任教,他认为科学依赖于对自然秩序的信仰,而这种信仰是无法用逻辑来证明的。

这种信念直接依赖于我们的直接经验。怀特海所谓的过程哲学,是基于对 "自然的二分法 "的否定,即把直接经验分为心与身、知觉与现实的二分法。

相反,他认为我们所谓的 "现实 "是由不断发展的过程组成的,这些过程既是物理的,也是经验的。

科学中的唯物主义偏见,最明显的莫过于量子物理学,即关于原子和亚原子粒子的科学。

原子作为物质的组成部分,自希腊人以来就一直存在。过去 100 年的发现,似乎为所有主张原子论,和还原论自然观的人平反了。

但是,希腊人、牛顿和 19 世纪的科学家所说的 "原子 ",和我们今天所说的 "原子 "是完全不同的。事实上,量子力学质疑的正是 "原子 "这一概念。

物质比特的经典模型,是一个个小台球,它们以各种形式,和状态聚集在一起,四处游荡。

然而,在量子力学中,物质同时具有粒子,和波的特性。测量的精确度也是有限制的,测量似乎会扰乱实验者试图确定的现实。

如今,对量子力学的解释,在物质是什么,以及我们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的问题上存在分歧。

这些分歧涉及所谓的 "测量问题",电子的波函数,如何在观测时,从几种状态的叠加还原为单一状态。

在一些学派看来,量子物理学,并不能让我们了解世界的本质。相反,它只能让我们掌握物质,在与我们的相互作用中的行为方式。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92QHaC6MxIteMYdrafyNuO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