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极其奇特的物质状态:可以弯曲时间的水晶

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极其奇特的物质状态。它的原子直径比平常大100倍。

时间晶体最初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弗兰克·威尔切克在2012年提出的,现在在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大学的理论支持下,中国清华大学利用里德伯原子和激光成功地制造出来。这种物质的新状态不像传统晶体那样在空间中重复,而是在时间中,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显示出自发的周期性节奏,这种现象被称为自发对称性破缺。

晶体是一种原子排列,它在空间中以一定的间隔重复自己:在每一点上,晶体看起来都完全一样。2012年,诺贝尔奖得主弗兰克·威尔切克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也会有一种时间晶体 —— 一种不是在空间中而是在时间中重复自身的物体?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个周期的节奏,即使没有特定的节奏强加在系统上,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完全独立于时间的?

多年来,弗兰克·威尔切克的观点引起了很多争议。一些人认为时间晶体在原则上是不可能的,而另一些人则试图找到漏洞,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实现时间晶体。现在,在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大学的支持下,中国清华大学成功制造出了一种特别壮观的时间晶体。该团队使用激光和非常特殊类型的原子,即里德伯原子,其直径比正常原子大数百倍。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自然物理学》杂志上。

自发对称性破缺

时钟的滴答声也是时间周期性运动的一个例子。然而,它不会自动发生:一定是有人给时钟上了发条,并在特定的时间启动了它。这个开始时间决定了滴答声的时间。这与时间晶体不同:根据威尔切克的观点,周期性应该自发产生,尽管实际上不同时间点之间没有物理差异。

“滴答声的频率是由系统的物理特性预先确定的,但滴答声发生的时间完全是随机的;这就是所谓的自发对称破缺,”维也纳理工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的托马斯·波尔教授解释说。

托马斯·波尔(Thomas Pohl)负责研究工作的理论部分,这项工作现在导致了中国清华大学时间晶体的发现:激光照射到一个充满铷原子气体的玻璃容器中。到达容器另一端的光信号强度被测量。

“这实际上是一个静态实验,没有特定的节奏强加给系统,”托马斯·波尔说。“光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总是相同的,激光束具有恒定的强度。但令人惊讶的是,到达玻璃电池另一端的强度开始以高度规则的模式振荡。”

巨大的原子

实验的关键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制备原子:原子的电子可以根据它们的能量大小以不同的路径绕原子核运行。如果给原子最外层的电子加上能量,它离原子核的距离就会变得很大。在极端情况下,它离原子核的距离可能是平时的几百倍。通过这种方式,产生了具有巨大电子壳层的原子,即所谓的里德伯原子。

托马斯·波尔解释说:“如果我们的玻璃容器中的原子以里德伯态制备,并且它们的直径变得巨大,那么这些原子之间的力也会变得非常大。这反过来又改变了它们与激光相互作用的方式。如果你选择的激光可以同时激发每个原子的两个不同的里德伯态,那么就会产生一个反馈回路,导致两个原子态之间的自发振荡。这反过来也会导致振荡的光吸收。”这些巨大的原子靠自己的力量形成了一个有规律的节奏,这个节奏被转化为到达玻璃容器末端的光强度的节奏。

“我们在这里创造了一个新的系统,它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以一种非常接近弗兰克·威尔切克最初想法的方式,加深我们对时间晶体现象的理解,”托马斯·波尔说。“例如,精确的、自我持续的振荡可以用于传感器。具有里德伯态的巨型原子已经成功地用于其他情况下的此类技术。”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OimWKN_kUTOXHA0LkwTC9S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