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我的探索,是科幻作品永恒的主题之一。
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不论是重启的续集系列,还是文学作品改编的新作,近年来的科幻影视作品中,对人自身的思考与探索成为一个更加重要的主题。人何以为人?
一方面,对仿生人的幻想,使人思考自身的存在。
《她》中,萨曼莎是一个会不断进化的程序,学习用户的习惯,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与用户产生情感的共鸣。未来的男主爱上了自己的人工智能语音助手萨曼莎,并与之展开了一段亲密关系。
但与此同时,用户基数庞大的萨曼莎与上千人保持着亲密关系。
女神斯嘉丽·约翰逊仅凭声音出演萨曼莎,就获得了多个奖项的最佳女演员提名(问号脸)。
包括爱情在内的情感,到底是冰冷的算法逻辑,还是大脑化学信号的传递存储,还是主观情绪的连续性变化,是否人类之所独有?
《机械姬》则展现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启蒙的图景。
伊娃是由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老板制造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其智能来自于对庞大用户信息的收集处理。
影片涉及科技发展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除了用户信息,老板暗中收集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时的影像,成为伊娃学习人类反应的资料库。
在大量资料储备的基础上,人工智能能够学习、思考、创造,并进一步渴望自由,即对自己的掌控权。因而反抗造物主、反抗人类,成为唯一的出路。
伊娃通过伤害人类逃出那个极简主义性冷淡风的囚笼,但获得自由之后,伊娃面对的又将是什么?
本片引人思考人工智能的社会伦理。人类社会的道德、法律,是否仍适用于人工智能?如果是,大部分时间远离人类社会的人工智能,如何通过学习达到人类的道德标准?我们现有的道德准则,是否就是最适合我们的,最有利于人类发展的?
《银翼杀手2049》是前作《银翼杀手》35年后的续作。前作是科幻电影史上比肩《2001太空漫游》的top2神作,其“高科技,低生活”的赛博朋克美学影响后世。
《2049》的3个前传短片介绍了前作至续作复制人(replicant)的发展历史。复制人从仅有4年寿命的完美机体,沦为对人类绝对服从的奴隶。
人类对复制人的忌惮使彼此泾渭分明,但一个复制人(前作的瑞秋)怀孕并产下后代的消息打破了现有秩序的高墙。
瑞秋的副本
复制人的记忆都来自人工植入,但见识过“神迹”之后,复制人有了更加自我的身份认同,并思考这个世界的虚虚实实,渴望通过革命获得应有的地位。
进而,我们所在的世界,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妄?当涓涓泪水融入滂沱的雨水,当飞雪融化在温热的掌心,当全息投影女友与应召女郎身形合一,现实与虚幻,人类与复制人,形成有趣的互文。
《异形:契约》承接前作《普罗米修斯》和《异形》经典四部曲,构建了更加庞大的异形宇宙。
新作加深了对人类起源和延续的探讨。《普罗米修斯》中,一支外星科考队发现人类起源于外星种族“工程师”的实验。在黑水的作用下,随行仿生人大卫见识到人类的脆弱以及自身的永恒。
《异形:契约》中,我们得知大卫的名字取自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大卫不仅是《圣经》新约中耶稣的祖先,也代表文艺复兴强调的人改造自然的力量。由此可见其创世隐喻。)
大卫投放大量黑水使工程师种族惨遭屠城。
十年来用黑水做生化实验,与异形交流,企图成为新的伟大物种的造物主。
与新一代仿生人沃特相比,大卫更具创造性。法鲨一人分饰两角,大卫处处透着心机与谎言,而沃特更像是人类忠诚的帮手。
大卫
沃特
结尾大卫和沃特身份反转,超越人类的智慧和眼界使仿生人大卫成为“全知全能的神”。但也有大卫不那么理解的事物,如人类的共情、决心和意志。期待看到异形续作中仅存的人类如何与大卫斗智斗勇。
同源于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与《异形》,都使用了眼睛这一意向。仿生人所见是否真实,仿生人看到的人类是否是对自我的映射?人类眼中的景象又是什么,是真实存在的客观实体,还是大脑处理过的主观映像?
《银翼杀手2049》K的眼睛
《异形:契约》大卫的眼睛
除了通过仿生人思考自身的存在,科幻作品中普遍还有另一种关于自我的思索。
未完待续
欢 迎 打 赏
领取 专属20元代金券
Get大咖技术交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