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你的token是“原生”的还是“嫁接”的?

今天这篇文章来自于 medium 。作者 William Mougayar 在这篇文章里讨论了 token 1.0 和 token 2.0 的概念,当然这个概念其实我觉得他自己也没怎么想清楚,但他试图通过和 web 1.0 以及 web 2.0 的对比,呼吁业界对 token 这个东西重新拥有一番新的认识。

这点还是很有必要的。如何理解 token ,很可能决定了我们未来能在区块链上建立什么样有价值的东西。 William Mougayar 提供了一些他自己的见解,目前来看还很不完善,你觉得 token 代表了什么?欢迎在评论里补充分享。

PS:我觉得我对这篇文章最大的贡献,是配了一个头图。全互联网平台所有写 token 的文章里,我自认为这个头图是配的最好的:)

token 1.0 和 token 2.0

今天所有的区块链应用,注定都不会获得太大的成功。因为这一代的 token 设计,还停留在 1.0 的阶段。只有 2.0 的 token 能够真正做出更有价值的区块链产品,它们也将更多的兑现这种价值。

我说上面这段话,并不是在意淫未来。事实上,现在所有的 ico 项目,都已经失去了对 token “功能性”的理解,它们更多的只是在收割早期众筹的红利而已(其实就是割韭菜)。如果 token 真的具备有价值的“功能”,区块链应用也就找到真正落地的场景了。

web 1.0 和 web 2.0

1993 年 web 来临的时候,我们在第一阶段开发的所有 web 的应用,都没有享受到现在这个时代的互联网所带来的收益。因为它们本身没有价值,更无从谈起价值的兑现。也因此,我们在当时看不到任何跟今天相似的产品和应用,我们也没有解决任何与现在这个时代相关的需求。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web 为什么会被分成 1.0 和 2.0 两个不同的阶段?

有两部分原因:

1、当时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很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

2、所有新技术都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进化的过程。你总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才能找到正确打开互联网的方式。无法一步到位。

当新技术来临的时候,我们都在沿用以往的经验和方法,试图为新技术找到一种合适的应用场景和落地方案。我们还没来得及弄明白新技术的使用方法,新技术就来临了。we are not ready.

比如,web 最终大获成功的特性其实是 two ways channel,是双向的社区型产品。用户在社区里可以生产内容,其他用户可以消费这些内容,它是ugc的。pgc 当然也有一定的成绩,但 ugc 把 web 天然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了。它是正确打开 web 的方式。所以 web 1.0 之后,我们一直到 2002 年到 2005 年,创业者才开始真正理解 web 的含义,并开发出真正原生的应用。

token 也是这样。我们试图把很多互联网已知的经验复用到 token 上,但对于 token 的正确使用方法,我们还没有找到。

现在很多的项目,区块链的技术能力和 token 具体承载的功能,二者之间的联系太少。很多人会说,我们是做区块链版的 x ,这个 x 是互联网旧世界里已有的产品。对于这种说法我们应该警惕一点,遇到这种项目,第一个要问的问题是:为什么x项目需要用区块链来实现?如果没有token它能做到吗?你为什么需要区块链?区块链的作用是什么?它实现了什么以往无法实现的东西吗?token 是真的 token ,还是只是一种积分?

token 并不是一种商业模式。在产品内部建立一套积分系统很不错,它们可以提高用户价值流通的效率,效率的提高当然是好事,但是区块链承诺的那些更屌的东西在哪呢?where is the magic?

重新审视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创新

让我们来重新看看区块链底层的创新之处。从现在已有的两个真正做起来了的区块链项目来看:比特币和以太坊。

1、比特币给了我们一种很自然的挖矿方式,本质上是一种把很多台离散的电脑连接起来的方式,这种方式同时能给每个节点的电脑所付出的工作量给予奖励;

2、以太坊的创新,则是提供并普及了这样一种概念:在区块链上运行一个产品(智能合约)提供付费的经济逻辑。用人话来说,就是运行在区块链上的应用需要消耗以太坊的 token ,用 token 把每个节点付出的算力和资源成本,分摊给使用这个应用的消费者们,让他们来支付这个成本。同时,以太坊还承诺我们可以在一个去中心化的通用软件框架上开发不受监管、自动运行的app。

今天我们正处于 token 1.0 的早期阶段,这个阶段里我们把 token 简单理解成一种代币和积分,这种错误的理解吸引来了错误的项目,同时也吸引来了错误的创业者——这些创业者只想通过 ico 割韭菜发一笔横财,并不想真正做出点什么东西。

我们必须仔细想想,区块链扮演的角色到底是什么?有时候这一点并不是那么明显,无法马上想通。当比特币和以太坊还在它们的婴儿期的时候,它们到今天所能取得的成功,也是无法预见的。它们本身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但这是所有伟大的创新需要经历的一切。

我们怎么走出这种创新的困境呢?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重新理解区块链所带来的创新。我们必须正确的设计出 token 最关键的功能,而不是把 token 神化,宣称 token 无所不能。

记住一点:本质上,token 扮演的功能,是市场里需要被证明的一种假设。

什么样的功能设计,可以完美反应出 token 这一本质?

1、在给定的一种交易市场里,所有中介和第三方如果消失了,这个市场依然能够运转下去,而且运转得很好。这时候 token 就可以发挥优势了。比如,区块链非常擅长自动执行某种固定类型的动作、场景、逻辑,或者“状态“。

2、token 需要被当作提供某种工作的奖励。不管这种工作是pc的计算,还是人力劳动成果。这也被称作激励(incentive)。但现在 incentive 被太多人理解成鼓励用户去尝试某个产品的东西。区块链是一台自动分配奖励的引擎,它可以把 token 分配给完成某项杰出工作的节点。比特币、以太坊和steemit就是这样设计的。

3、区块链在给定的流程或者组织结构里,可以实现去中心化。不管是从架构、政治、逻辑还是技术层面的去中心化。当然,为了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是错误的做法。去中心化必须带来更好的安全性、更好的决策、更好的协作、更好的利益分享或者更好的容错性,否则去中心化毫无意义。

4、区块链可以使监管失效。把监管和控制权分布化,会产生很多的可能性,但这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自治权只能慢慢的实现,不可能一步到位。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 1.0 的 token 模型很可能会失败,尤其是这个模型如果一开始就瞄准 DAO 这种社区形态的话。

token 是“原生”的,还是“嫁接”的?

最近我比较倾向于使用“原生”和“嫁接”这两个词来描述不同的 token 。如果一个 token 是原生的,这个token上的区块链协议或者应用,脱离了 token 就无法存在;相反,嫁接的 token 就是一颗烟雾弹而已。嫁接的 token 不仅创新含量不高,同时成功的机会也更低,因为这种方式没有长期可持续性的价值作依托。

比如,Rarepepe 就是一个很好的原生 token 的例子。

在很多维度上,这个项目的 token 是成立的:

1、对 Rarepepe 来说,青蛙的表情包只有在区块链上才有价值,而且能跟不同价值的 token 锚定在一起;

2、Rarepepe 的 token 供应是有限的。有限创造了稀缺性;

3、Rarepepe 的青蛙表情包不能被复制或者伪造,但可以点对点的进行流通和交互;

4、Rarepepe 的信任是通过 Rarepepe scientists 建立起来的,它的作用就像可信任的分布式节点。

我们必须挑战自己去创造出 2.0 的 token 。token 2.0 将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出来:

1、应用更多的区块链底层的创新设计;2、消除毫无特色毫无创新的token 1.0的项目,净化区块链环境。

我们必须把区块链和 token 重新找回来,而不仅仅只是“代币”。

如果 token 是螺旋桨,那么区块链应用就应该拥有直升机、火箭那样的推进力,而不是像一条帆船或者小舟一样。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30G13X8G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