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一个数据给不了我答案的问题

在信息社会,在大数据的时代,只要你在网上,你就已经透露得太多。我们生活的时代产生的、可获取的信息量是从前任何时代的人都无法想象的,有些人没有意识到这一切就成为了一个“透明人”,成为了数据洪流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而有些早早明白的人,已经开始通过处理、分析这些大量的信息去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Netflix通过统计数据流量,根据用户偏好选购将会大受欢迎的剧集。可是,如果仅通过已有的用户数据选择将要推出的新的剧集,总让人产生微妙的感觉——由用户过去的喜好决定未来的节目,那么行业会不会变得日益单调,从而失去观众的青睐呢?虽然Netflix的做法高级得多,但这还是让我想起备受诟病的国产电视剧行业——一部剧大火后,相同类型纷涌而至,令人迅速对这一题材产生视觉疲劳。这种由用户偏好的数据得出的产品,即使受用户喜爱,对用户而言真的是好的么?那么究竟是用户的选择决定了统计数据,还是统计数据决定了用户的选择呢?

最近Facebook的危机中,剑桥分析通过获取用户信息分析得出其行为模式,有选择的推送诱导性新闻,从而真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用户对候选人的看法,干扰大选结果。这一事件的曝光引起了网民大范围恐慌,因为在这件事情中,我们自以为主动接收的信息是被筛选的,我们自认为自己思考的结果其实是别人预先计划好的。每个人选择的权力、甚至思维的权利似乎被剥夺、被其他人接管——你以为自己的选择其实并非出于你自己。

可是,如果说我们认为自己接收到的信息是“被选择”的,选择的人归根到底不是“我”自己么——是“我”提供的信息、“我”提供的数据作为筛选的标准。可能在更大的信息流中,“我”仍然会选择这部剧,选择相信这个新闻。但“我”仍认为这是不应当的,因为它没有给予“我”自主选择的空间,是违背人类追求的自由意识的。

但人类究竟是如何定义“自由意识”?在Libet的实验中,人类在意识到前6秒就已经做出了移动手指的决定——由人类自己的大脑,可人类甚至觉得这种不由意识控制的选择是违背自由意识的。我们在对待这两件事的态度上是否正如出一辙——只承认自己“主动”的、“意识”到的才是自己的。

就像在《美丽新世界》里有选择有目的地“制造”出来的“人”,它们就像是预先设定好程序的精密仪器,不曾怀疑更不曾反抗过自己的“阶级”、自己的处境。他们拥有思维,但连他们的思维都是被别人决定的。所以我们认为他们是可悲的、是失去了自由的。而我们恐惧与他们一样。

日益成熟的现代科技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数据破解我们的行为、思考模式,还通过基因分析技术破解人类的遗传密码。可以说,在(未来可期的)科学面前,人已经毫无秘密可言。

如果每个人物理上与心理上都可以被分析和预测,那么生命的独特性又体现在哪里?

如果连我自以为由自己做出的决定都是可以预测的,那么“我”的意识存在的意义究竟何在?

如果在科技面前生命已无秘密可言,那么它的尊严是否也将不复存在?我们又该如何维护生命的尊严?

很久以前我有过一个脑洞——如果科技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已经可以完全破解遗传密码,每一个新生儿出生之后,都会根据ta的基因计算出ta未来最适合的工作,然后在日后的生长过程中不断地给ta定向的暗中“洗脑”,让ta觉得那件工作就是自己真正喜爱的,是自己想要从事的,而ta也真的最适合那项工作。即使这种方法真的可行,那它是应当的么?是正确的么?不是么?我不知道。

其实就我本人而言,能够完全量化地分析一个“人”本身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我甚至很期待有一天可以达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认同谁有资格可以用所谓的“科学”去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也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思考这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科技的进步总是在不断摧毁着我们已有的认知,人类当然可以选择阻止科技进一步的发展,走向不可估量的未知世界,但也可以选择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思考那些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的问题。因为答案从来不是唯一固定的。

——来自一个空有一颗疯狂科学家的心,却没有疯狂科学家的脑子的客户端。

阅读: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130301/c01carr/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31G012OF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