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科普式反中医必然搞乱社会科学文化意识

举一个例证来说反中医伪科普的逻辑错误。常看到的中医药没有经过双盲,循证等等,它是不科学。然而这里面本身存在的逻辑学错误与现代医学的错误,我们用逻辑分析一下:

大前提——“临床医疗用药需要进行药物临床的循证医学的研究”

小前提——“中药没办法进行临床循证”

结论——“中医中药不科学”

在形式逻辑中,前提必须是真,才能得出真的结论,这个三段论前提就是错误的。

循证医学研究在诞生之初就知道不能解决所有的临床问题,只要不是所有的用药都要进行循证医学研究。那么大前提本就是个伪命题。只要这个三段论里的前提一个是错误的,所以它的结论就是错误,这就是形式逻辑上的错误。

现代分析科学源于形式逻辑该懂吧,讲科学的人最怕犯的就是逻辑错误,可他们却一直在犯。

然后再说如何故意制伪造前提,这就更与科学精神不符了,这是造假,更失却了科学的公正。

为什么不是所有的药都需要进行随机对照行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首先是证据获取手段,而不是临床本身,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建,成为现代医学的先锋运动,也就是一种严苛的找寻证据的一段流程。虽然程序严谨,分类明晰,仅仅是一种验证手段,属于技术管理的范畴。其代表性的程序就是随机与双盲实验。作为科学方法的一部分,中医药做到呢,理论上是肯定可以,因为方法是客观的。

“不做循证”与“不能做循证”是两个不同的逻辑概念。前者是需要在统计学原理与中医理论支持下共同进行循证的方案设计才是正确的程序。但为什么要去做。循证是用于临床,上千年的组方使用,成千上万例的医学典籍的验证已经说明效果了。如果硬要用这种方法来验证的话,其实已非当初发明这种方法的初衷了。另一方面作为统计学的需要大样本的对比,这些都要难以计数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只有大资本在后面撑腰才能做出来,当然不用再做了。

伪科普则故意混淆这里的概念,又犯了逻辑错误,把“不做循证”偷换成“不能做循证”,他们先制造假的前提,然后用似真逻辑推理,欺骗人的思维。那么到底如何去做一个统计,这些伪科普们又不会去说明,这又是隐藏在统计里的前提条件,一骗再骗。

数据统计设计首先是人做的,是人就有局限性,会存在误差,有系统误差也有偶然误差。系统误差主要是统计方案的设计,它是受多方面因素质的限制,主要人力与财力方面的。比如一个样本的检验要20组的数据,那么要考虑的因子比如有男女、血型、体重、年纪等等,这样就需要有几百个这样的样本,那么它的投入呢?每个投入一万,一千?会是很大吧。这个20组的数据已经是统计学上最低的限制了,否则就不可能得也可靠的结果,那么这种结果就可靠吗?可是这种数据的样本才20个,全球人口六十亿,可靠性又有多少。人是千差万别,做不过来就会限制一些影响因子了,那这种可靠性又能怎么样呢。更不是用试一试就可以下结论的,那样如何去排除偶然误差!

事实上科学研究远比此复杂,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即使没有应用盲法,方法上也可以是完全正确的;相反,虽然应用了双盲,方法学上也可能不正确。……虽然双盲原则意味着科学性较强的试验设计,但他不是试验总体质量的主要指标。而且许多研究也无法采用双盲。这些研究应该从总体价值上进行评价,而不是仅看是否采用了无法实施的双盲原则。(《柳叶刀临床研究基本概念》

“近几十年来,循证医学体系正在走向崩溃,它常常迫使医生做未必正确的事情。如今的循证医学就像一把已经上膛的枪威胁着临床医生——你最好乖乖按照最佳证据做。过度诊疗之风愈演愈烈,循证医学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数字不说谎,但说谎的人总拿数字做文章。统计学有句名言——只要你拷问数据,数据就会招供。给大家介绍两本非常有名的书,一本叫《数字是靠不住的》,另一本叫《统计数字会撒谎》”《如何看待循证医学》

所以现在循证医学采用的随机对照等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已为现代医学工作者了解,并发展出新的研究方法,用真实世界研究采取是一个非随机、开放性、不使用安慰剂的非盲试验,与现实医疗环境更接近,不存在外推困难的问题,结果也相对真实可靠。

真实世界研究其含义就是临床记录罢了,不过增加一些程序上的严谨性,其本质就是临床,远比随机双盲更接近现实。

中医的千百年的总结就是临床数据。

首先是千百年来的文献,是构成中国医药学这个伟大宝库的主要内容。

比如医籍在《四库全书》中之分类,计191部,2529卷,这些是有标准规范的书,收录了,还有册数1312册,81963页,就是不合标准的书,收在四库全书之外的。据1961年由全国五十九个图书馆及两位藏书家汇编目录时的统计,共有七千六百六十一种医药书。 1978年再度统计,已超出一万余种。这些不是空想出来的文献,都是经亿万人体实验后形成的,是古人在实践后总结出个人经验。古代著书者都是临床家、治病救人而不会空谈的写书,有些仅是作者的手稿,经后人刻版而流传下的,又有多少是在亲人或自身深受疾患痛苦后潜心研究治疗后的感悟,珍贵异常,这样的书会有人去造假、做伪、沽名钓誉吗?

其次,中医的医疗实践纪录是医案,它不是独立个案,而是中医理论技术的临床整体与理论的整体相对应,一个医案、两个医案,千万个医案,一个医生的医案,两个医生的医案,不同时间的医案,不同地区的医案,不同类型的,国外的,国内的,一名中医生每年病案就可能有上万,这些数据量都是原始记录,可为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提供海量数据,它们不是双盲被健康分析解构后形成的数据,是真实的临床记录。

再次,而他们会说中医是经验,都过时了,却不知道时间对于医学来说,不是越短越好或者越新越好,恰恰相反,只有经过长期的临床检验才能保障安全,保证效果,没有时间的积累,怎么形成经验,没有时间的积累临床效果怎么进行固定,这就是为什么中医需要几千年的发展与证明。当代医学用阉割数据代替经验已经产生了众多医疗灾难。

对于说中医没有统计,其实他们真懂什么是数理统计吗?统计是数学方法,必须要统计方案的设计,即要按照中医自身的理论进行统计。如何做才能得到正确结论,不是一句需要统计就可以概括的,这样又回到了不是要说什么,而是要怎么做的“实践”!

中医医疗正是具有复杂干预、个性化治疗的特点,整体观、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复杂干预、个性化治疗贯穿于整个中医临床医疗活动中,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地得到实施和发挥。

中医的理论决定其研究手段是复杂的、辩证的。因此,研究它方法应该是综合的手段,是需要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分析研究与整体观察相结合、形式逻辑推理与辩证哲学思维相结合。

这才以前人用传统哲学的阴阳五行理论构建成为分析因素的模式。

再说一条用现代分析中药成分,当然是可以,但不是唯一,因为现代科学在系统理论上还存在缺陷,目前几乎尚不能给临床带来有利的帮助,除了仅有的几个“青篙素”的成果,但病人等不起,不是中医排除分析,而是分析科学仅能涵盖中医药理论的千之一二。

比如化学分析,算分析到分子,但还不能描述所有,还有物理性状,分子运动状态、量子呢,为什么呢?如原子弹的作用是一种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中医很多的介入就不可以仅用化学变化来解释,还有中医药中的基因作用方式也是得到了现代研究的证实的。这不是神秘化中药,而是现代技术自身发展的缺陷,如果真能完全解读,人体科学还要发展吗,这就是科学发展的静止机械。还有分析只单因素单成分的研究,中医治疗还有综合的作用,不仅是某个成分某种靶向作用,就如现代联合用药,中医叫方剂的综合作用,单因素尚且分析不了,综合因素的排列组合又是亿万数。

中医的各种方法,包括方剂、针灸、推拿等等都要进行研究,如何产生体内具体物质变化,确实要研究,这是现代医学的分析方法,但那是需要很长很长的路,而非一蹴而就的,这是科学发展进程所决定的。分析研究是提高医学治疗的效率与普及,也是现代医学能够取得市场占有的原因。分析研究中医只是中医研究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发挥中医的系统整体作用,提高疗效,提高效率,但现今提高中医人才培养等等比分析中医更迫切,在这前说中医里说了,健康需要中医、东方文明走向世界更需要中医。

因此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论才能不被伪科普所骗,而一个错误的言论则立马引起论争,有物质与意识性质、科学与科学主义不明,伪科普所造成的混乱后果严重。

明代哲学大家王阳明《传习录》就演绎了这种现象:“天下之人用其私智以相比轧,是以人各有心,而偏琐僻陋之见、狡伪阴邪之术至于不可胜说,外假仁义之名而内以行其自私自利之实,诡辞以阿俗,矫行以干誉,掩人之善而袭以为己长,讦人之私而窃以为己直,忿以相胜而犹谓之徇义,险以相倾而犹谓之疾恶,忌妒贤忌能而犹自以为公是非,恣情纵欲而犹自以为同好恶,相陵相贼,自其一家骨肉之亲已不能无尔我胜负之意、彼此藩篱之形,而况于天下之大,民物之众,又何能一体而视之?则无怪于纷纷籍籍,而祸乱相寻于无穷矣!”

就是太多的人都自作聪明,用自己认知来排挤打击,个个想出自己的主意观点,那些偏僻、琐碎、浅陋的所谓见解,狡诈、虚伪、阴险、邪门的所谓技术,多得都说不过来。然后对外就以“仁义”的名义包装起来,而实际上呢,全是自私自利。各种诡辩的言辞来迎合世俗的要求;各种矫揉造作的行为来博取自己的名誉;明明是别人好的东西,他要去攻击,显出自己那一套才是本事。

而对别人的隐私呢,肆意攻讦,来显示自己的正直;相互怨愤而争斗,搞得跟为正义而斗争似的;用心险恶的相互倾轧,还做出一副嫉恶如仇的姿态;嫉贤妒能而排挤他人,装扮成大公无私;恣情纵欲,包装成与民同乐;即使是骨肉之亲的一家人,也要互相欺凌侵害,要分出胜负,要架起藩篱,更何况对天下之大,人有不同物有也有不同,怎么能用自已认为的相同来看待它们呢?这就难怪天下纷纷扰扰,祸乱无穷了。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整体存在,是“无名”,是没有人的意识的任何定义。正反两面都有人解析,当人不能整体看待事物时,只看正面否定反面,或者只看反面否定正面,这都是客观事物于人思维意识反应的变化,是否全面整体,仍在人的思维。产生争议都在于看到的是什么,只有整体地看才能减少争议,因为整体才是客观,客观才能少争议。而制造争议的人就去拆分一部分,而否定另一部分。

王阳明这段话,形象地点出伪科普所造成的社会意识混乱的后果,甚至可以说,自从西方分析科学方法论进行后,一些错误的分析替代了整体的思维,他们一没有整体的思维方式,二没有将人的思维放入科学思维中去考量,从而在哲学理念上就是错误的。伪科普是造成社会思维混乱的重要因素。

所有的科学、人文、道德都与人的思维有关,所以真理就是要去实践的,不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要去做,去想,去证明,这个证明是实证,所以说要实践,而不是逻辑自洽。科学教就是活在自己的逻辑自洽里,可笑的逻辑自洽。宗教会逻辑自洽,传销也逻辑自洽,一切骗人的玩意玩的就是的逻辑,漏洞在于制造虚假的前提忽悠无知之人,是被自认为的理性欺骗了。这些错误在网络时代愈演愈烈,正是自由的媒体下,一类利用媒体制造混乱,制造眼球,“外假仁义之名而内以行其自私自利之实”。另一类是人不争不显示其知识能力的”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辩论与思考,在对中医的思考、对中医黑现象的思考,最后的总结与提升,却在阳明心学中找到人性与人心,还有充分领会到科学的意识属性。

科学是什么,它不是理论形式,是实践形式,,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去验证,才是科学,科学则不会任意将事实的部分扩大到事实的整体。只有语言的表象形式可以任意扩大,因为它是意识的,而不是实践的。用西医否定中医、用中医否定西医都是语言形式,而不是实践。为什么是“阳明心学”,因为所有的理论的应用在于人,没有人的思维的客观化,没有存天理去人欲,没有从自身思维的改变,都是不可能得到救赎的,每个人用已形成思维体系来思考,即使是外界正确的理论与其自己的理解不符时都是去寻求抵触,“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科学论系列

心学系列

论中医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210A07RI9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