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滴滴张博:滴滴出行自动驾驶布局重点在软件而不是整车

滴滴出行从打车应用兴起之后拓开中国市场,2016年与Uber中国的背水一战使之在全球范围内声名鹊起。拿下中国市场绝非滴滴出行的最终目标,2018年,走向全球成了滴滴出行的目标。

近年来,智能汽车发展迅速,让汽车共享行业看到了新的契机。中国出行服务商的领头人滴滴出行把方向调整到自动驾驶上面,但是一直以来,业界对滴滴出行的自动驾驶之路了解得并不深。

此背景下,VehicleTrend车势整理了滴滴出行首席技术官张博在近日举行的“2018智能网联汽车国际研讨会”上针对滴滴自动驾驶布局做的演讲。

做自动驾驶滴滴出行有三大优势

在会上,张博介绍了滴滴出行当下自动驾驶的近况和优势。他表示,目前,滴滴出行在北美地区( 包括硅谷)有100个自动驾驶方面的科学家,每天都在做智能驾驶方面的测试。滴滴出行做自动驾驶主要有三大优势。

第一,滴滴自动驾驶商业化场景未来10年不会过时。张博认为,未来的智能驾驶商业化有两大路径。一是直接卖给消费者,二是进入共享汽车网络。在未来10年内,人类驾驶和智能驾驶将共存,因为全工况自动驾驶汽车普及需要时间,智能驾驶汽车技术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法成熟到可胜任全工况全天候高效率地安全行驶。基于此,人类驾驶和智能驾驶并存才可既保证有技术的发展空间又保证行车的安全性。但是,对消费者而言,购买一辆不具备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汽车(L1-L3级别)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级别的智能汽车只限定在特定天气的特定路段才开开启辅助驾驶功能。而除开特定天气和路段,需要人为介入,这样可能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参考最近2016年的特斯拉Model S致死事件)因此,手动驾驶和智能驾驶并存,将是未来10年内最具备操作性的模式。

第二,滴滴出行具备数据优势。对智能驾驶汽车而言,数据技术演进的关键因素。“目前,滴滴出行每天有500万辆车在路上跑”,张博补充,”我们的数据到了什么程度呢?我们北京的车队,每天覆盖每条马路300遍。我们知道,任何场景下人类驾驶司机的如何处理方式。滴滴正是靠这些非常宝贵的数据,去训练智能汽车上的AI大脑。”

第三,滴滴与地方政府交通部门有合作。据张博介绍,滴滴已与多个城市建立合作,优化当地的基础设施。去年滴滴出行已经与全国20个城市合作优化了马路上的1300个交通红绿灯。通过滴滴的轨迹得到行车数据,利用AI技术去实时动态调整红绿灯。

张博解释:“比如,一条路从东向西没有车,从南向北的车就可以直接通过。这需要动态的实时感知能力。经过滴滴优化的区域,车辆的通行时间可降低10%-20%。这是V2X技术很好的应用场景。”他补充,“未来假设我们其实已经知道这个红绿灯5秒之后会变成红灯,通过V2X技术通知周边的汽车。现在最领先的控制潮汐的技术只能做到99%的准确率,但这对于智能驾驶汽车而言远远不够,而最后的1%,可通过V2X技术来解决。”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有人问到滴滴出行自动驾驶布局究竟是自己造车还是与其他车企合作造车?张博给出了十分明确的回复。他强调,滴滴不会自己造车,滴滴并无造车的基因。滴滴出行真正明确要做的是自动汽车驾驶技术的软件部分。张博介绍,目前,滴滴出行与许多车企都有合作,将与20多家车企一起制造适合共享出行的电动车。

或许大家都会有疑虑,智能驾驶汽车弱化了驾驶体验,是否会导致汽车厂商品牌的弱化?张博给出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未来将有更多的人会放弃拥有一辆私家车,而是更倾向于多个人共享一辆车。他指出,“如果未来所有车都是共享的,整个社会只需现在汽车保有量的30%即可。不过,这并不代表人们的出行需求会降低。相反,随着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到来,人们无需再开车,他们或将能享受更多的出行。”

张博透露,虽然滴滴出行不会自己造车,但是未来将会开放生态,创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滴滴出行内部有讨论,未来有可能是车厂制造汽车,新车可一键进入到滴滴的平台,接收到这些需求,滴滴出行可按每一单给车场分润。张博解释,该模式可保证滴滴出行和所有汽车厂商共享出行市场。在该种模式下,不会出现汽车品牌被弱化的现象。现在,滴滴的平台既有豪华车,也有快车、专车和小巴,用户愿意为不同品牌、不同质量的车付不同的车费。对于未来是一样的,在滴滴的平台上,售价高的汽车品牌乘客付费更高,同时滴滴出行给车厂的分润就会更多。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31A0JPS5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