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外行喝茶及其他

外行看茶及其他

文/匪

聚丙烯或聚碳酸脂做的大水杯好象忽然空投到我们的生活里的。常常不知道怎么跟小孩儿讲过去的事情,他们理解不了三四十年前为什么这也没有那也没有。我自己也说不清,因为脑子不记这些,又不懂技术。但记得我爸很早开始用这种便携太空杯,沏了茶带去钓鱼,一钓一天,中途不续杯。大约需要提神,他喜欢放很多茶叶,浓郁一堆水草,潜在杯底,一路晃荡,茶气尽释。如果他还活着,说不定会喜欢古树生普那浓郁的麻麻的野生气息,长坐在闷躁的湿热氤氲的野湖畔,他或许需要消解等鱼的孤寂。味道是深切的体验,有茶壶里煮饺子般的心中明镜。打发时光可能也要有些仪式感,尤其中老年人,活了这六七十年大半生,都有一肚子说不出道不尽的沧桑。可惜我那会儿心思不在他身上,连包茶叶也不曾进贡。

对于茶叶我是个有着浓厚兴趣的外行。张爱玲说:“对于人生,谁都是一个一知半解的外行罢?”囤了几十斤几千几万一斤茶叶的内行先生女士,听见你说喜欢茶,总是微微一笑道:“茶这东西,复杂得狠。就连泡茶的家伙式儿,那些个讲究,就够你研究一辈子。”可不是,泡茶用错了杯子,我也不懂。水温高了,我也不懂。我只知道坐在漫大原木的茶海边,想象古代的绳床洗茶,和歌壶敲不醒的古人,“几日嬉嬉活,棚上汲红泉,焙前煎柴蕨,乃翁研茶后,中妇拍茶歇,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无论乱治,喝了几千年,入世可以喝,出世也可以喝,没有比这更好的日常了。

外行的意见也是珍贵的。我访问名人的时候总喜欢拣些不相干的题目来讨论。譬如说,见了神华集团的信息化专家丁涛先生,要问他最近读什么书,看哪些公号。他觉得徐子沛的《数据之巅》、《大数据》写的非常好看,虽然是讲大数据的书,但是他用很长的篇幅描写了美国数据发展的历史,从其建国时分权所产生的人口普查的需要,到近代大数据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历程,以及现代社会的阳光法案,政府为民众提供数据作为民主的重要手段,条理清晰,娓娓道来。做科研、写文章的共同之处都是是要讲好一个故事。他觉得徐子沛做到了这一点,从他的书里仿佛可以看到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给人们数据,让人们思考,建立一种分散的、众筹式的一种国家形式。“一本好书,常常有开启民智的功效。”不是学院教授,但门外汉的议论比较新鲜戆拙,不无可取之点。忘了问丁涛先生爱不爱喝茶,最近喝什么茶。象他们这种身居高位的央企领导,鲜有不爱茶的吧。为什么茶在中国这样根深蒂固和普及,虽然它们的营养价值并不是毫无问题的?

最近比较热门的议论是关于发酵茶例如普洱生熟茶是否含有致癌的黄曲霉素。一多半因为这两年古树普洱风头过盛,云南老班章据说已经炒到上万一斤,惹的红黄白绿黑乌龙茶不太开心,互相找茬,相爱相杀,谁也说不出个所有然,没有靠谱的数据支持,象乡下的老妈子吵架,缺乏科技含量,炒到最后只好不了了之。中国人喜欢热闹,吵架顶盛,然而容易犯概念不清逻辑混乱的毛病,吵来吵去状如鸡同鸭讲,自说自话,自娱自乐,图个嘴巴快活,损人又不利己。现在人人上网,动静大,更是风景诡异,一刻之间举国若狂,极口水之能。中国人偏忘性大,吵着吵着忽然忘了当初为什么吵,因为又有了新鲜话题,注意力早就转移了。事实上,红茶乌龙茶和普洱茶虽然都是发酵茶,此发酵非彼发酵,揉捻之后茶汁外溢,多酚类物质是有显著的抑菌作用的,发酵末期的细菌数比发酵前还少。凡事讲究写意的中国茶,经过“专家”们这么一回味,凭空添上了科学研究,坏事儿变成了好事儿。这就是中国,千万条看不见的纤维,组成了我们活生生的过去和现在。

中国人实在可爱,嫌业余生活不够丰富,无微不至地发明了很多条鄙视链。喝茶的瞧不上喝咖啡的,喝普洱的瞧不上喝绿茶的,喝大树茶的瞧不上台地茶,野生古树也瞧不上人工栽培。没去过老班章、曼峨、芒麓山这些山头不打紧,关键得能说出来,否则就有可能站在鄙视链上头现眼。这些年大家都很忙,忙着学习这些原来从不关注的各类常识,生怕掉队漏怯。换个角度想也不失一件大好事,至少催涨了第三产业,忙吃忙喝有助于解忧消愁奶头乐,倒也符合民生根本,人人盯着五味六觉,没有哪个时期比现阶段更烟火旺盛的人生兴头吧。

我经常恨自己不懂科学,以为过早分文理科造成了我的人生悲剧。虽然有百度加持,但搜索引擎于学科素养比较过于单薄,博观不能代零替厚积。最大的坏处是体会到的东西总是浮生若梦,不能刻骨铭心。最近听说有的葡萄酒取自鲜果,有的取自葡萄干,有的过橡木桶,有的过不锈钢桶,内里各种均能影响葡萄酒的口感和品质,这些都让深感震惊。且不说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大学问,单只原材料、工艺、流程和存贮就已经气象万千,说不尽道不完的抑扬之间。全世界的人都很好玩儿,做着这么多好玩儿的营生,年纪越大,越觉得自己活得单薄无知,象掉进了知识的太平洋,无论朝哪个方向游,都游不到岸边。

历代传下来的吃喝习惯给了我们很多生活的公式。我们的实际生活只需要排入这些公式,许多细节由上一代教会下一代,食材可能变了,结果还是那样,也算令人满意。生活公式化以后,比较更坚强,确定,添上了几千年的经验的份量。个人和时代感到和谐,是最愉快的一件事。所谓环境,一大部分是人民群众的习惯。

现世的生活里才是目前的中国,踏实存在的古中国的延续。生活自有它的大美,离现实很近,然而又绝不是硬梆梆的教条,是活水源头流下来的活色生香。但也不能离历史太远,古老工艺得有继承才更好,象茶多酚之于普洱,单宁之于红酒,须有灵魂。

食物不是孤独的,无论茶或酒,总是林林总总陪着很多物件。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茶人也被纳入了器具。有人说不应该,我觉得很应该,因为喜茶的和不喜茶的分明是两种人。中国人喜欢群分,否则内心不够踏实。须找到组织,才能无论身心何处都能得大自在。

到哪都脱不了规矩。规矩的繁重登峰造极。比如茶道里模式化的优美动作,本身就是礼仪的精髓,每一套礼仪自有深意,关联着眼睛、鼻子和舌尖,他们是用来测评的科学仪器,实时表现出汤色、香气、滋味等等无法量化却玄妙神秘的数据。其实都象中国画,写意而已。写意是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但又绝不能理解成差不多就行,相反比科学数据还严谨,差一丝一毫都不成,象电影里的台词:“差一天都不算一辈子”。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始终有一种孩子气的力量,符合我们的内在需要。中国人的原始性一直在,吃东西这种文化里也有一种神奇的随随便便。就在这一点上,我们不难找到中国人的永久的青春的秘密。

--------打赏----------

-------关注------

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

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

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

-------微信群------

-------购买------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421G0O19Q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